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都是碧螺春,价格大不同?(浅谈碧螺春之价格的高低)

2022-04-27 04:50:38热度:72°C

二、浅谈碧螺春之价格的高低

都是碧螺春,价格大不同?

1. 产地不同。地道苏州洞庭碧螺春产量不大,人工很大,历朝历代都是皇家贡品,价格昂贵。浙江安徽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炒的碧螺春,价格就便宜很多。

2. 品种不同。 用外地引进早熟的乌牛早等茶青炒的碧螺春香气不高,目前在东山西山陆续淘汰,除了早产优势,本地茶农是看不上的,价格也不高,关键没有回头客,损耗了碧螺春的好名头。

3. 茶园位置不同。有的在路边,有的在菜园,有的在鱼塘岸边;有的在平地,有的在山坡,有的在小岛。种植在山坡上的群体小叶种茶树,茶树和果树间植的环境,才是地道的洞庭山碧螺春,正宗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山坡上种茶,种植难度大,管理成本高,遇到旱季,还要挑水上山,不然茶树容易干枯而死。

4. 炒茶方式不同。有的用柴火灶,有的用煤气灶,有的用电铲锅。用柴火锅炒茶还需要一个人配合烧火,成本更高,价格自然不同。

5. 炒茶时间的不同。3月15日到3月25日的碧螺春,茶青肥厚,产量稀少,价格不同。清明以后的碧螺春产量大价格低,茶农会留着自己喝或招待亲朋好友。当然4月10日以后的碧螺春炒青,更是性价比之王。

6.采摘挑选的不同

相同的时间在相同的茶园,认真采摘的,花费的时间就多,随意采摘的,产出就大,但等级就低,价格就上不去。

认真挑选茶青的,把纯芽尖,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严格区分的,特别费人工,一般茶农是不愿意分开来的炒的,另外也没这么大的量。负责的茶农,虽然不会严格区分等级,但会挑选的非常认真,只要没炒焦没揉断,外观和叶底都会非常漂亮。

7. 炒茶人的不同。

同样是东山西山山坡地、茶树果树间植的、群体小叶种茶青,最后让茶有不同的视觉、嗅觉和味觉体验的,还是炒茶人的不同。

炒茶人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茶农,采茶捡茶炒茶都要自己做,凌晨四点起床采茶,下午两点下山捡茶,晚上六点开始炒茶。炒茶是为了把辛苦一年的劳动变现。他们对茶有感情,从种下小树苗开始,浇水施肥修剪,遇到旱季,还要挑水上山给茶树浇水。炒茶对于茶农来说,是身份的认同,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能炒的茶好坏不一高低不等,但是有故事有情感。

第二种是炒茶工,大多是外地来苏州的季节工,他们下午六点开始炒茶,有多少茶青炒多少茶叶,炒到天亮也是常事。茶是一份工作,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不采茶不捡茶,专注把茶炒好。炒茶对于炒茶工来说,是一种产生收入的工作,是一种标准化生产,质量稳定但缺乏温度。

第三种是炒茶非遗传承人,他们有师傅的传承,有家族的荣誉,有每次炒茶大赛的优秀名次,有对技术的专研,有对身份的自豪。炒茶时不急不慢,讲解布道,悠然自得。炒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身份,一种文化的传承,一杯茶汤里,除了色香味三鲜,还有更加复杂难明的情愫。

有这些不同,碧螺春的价格自然不一样。外地的碧螺春800一斤还嫌贵,大师的碧螺春10000一斤也是难得!

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门道,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