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茶北移龙井落户枣庄,带你聆听阿峰与茶的故事
齐鲁壹点 记者 姚冲 王函
“轻雾笼山谷雨天,香茶滴翠嵌云间。村姑巧手弹春曲,筐满歌飞笑语喧。”
这是当代诗人、作家左河水所作的采茶诗中描写谷雨时节茶农们采茶的情景。
“南茶北移”,龙井落户枣庄
一说到茶,人们脑子里不自觉的会想到南方浙江、福建一些产茶的地方和南方的龙井、铁观音等名茶。
北方地区其实也是有茶的种植的,比较有名的如产于山东的日照绿茶和崂山绿茶,产于河南的信阳毛尖等。由于茶树的生长特性,北方的土壤、气候等原因,导致北方茶叶的产量总体不高。
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在尝试,并将之视为梦想在坚守,枣庄的陈浙峰便是其中一位。
陈浙峰,人称阿峰,浙江嵊州人。4月14日,谷雨前夕,记者来到了枣庄市中区孟庄镇大郭庄村的阿峰茶园。仲春四月的孟庄镇,沿途草木,入眼即景。车子顺着村内的主干道向北行驶500米左右,远远看到路旁立着阿峰茶园的大牌子,牌子上特色生态园、枣庄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字眼是对它的定位。
见到阿峰时,他穿着“白大褂”正在车间里炒茶。说实话这是记者在北方地区见到的首次炒茶现场。车间里十几个炒茶机一字排开,阿峰和几位工人在看着机器,随着机器旋转不时有炒好的茶叶入屉晾晒。
阿峰告诉记者,由于时代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柴火土锅炒茶基本淘汰了,转而替代的电动炒茶机则能更好的控制温度,口感也基本差别不大。
一个浙江人为何跑到遥远的山东枣庄,偏偏还要种茶呢?
“我的家乡浙江嵊州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从13岁开始我就开始跟家里人学习种茶、炒茶,成年后辗转多地打拼。后来到滕州做茶叶批发生意,感觉滕州和枣庄地区茶叶市场很大,尤其龙井。”阿峰说道。
从此,“南茶北移”的想法一在阿峰脑子里打转,咨询了很多亲戚朋友,结果都被否了。直到一个人的认可让他坚定了想法,铁了心要干下去。“我的岳父是浙江省第一批持证茶艺师,年轻时我跟他学习炒茶,他对我影响很大。为了支持我,岳父专程从浙江过来帮我考察枣庄的种植环境。种茶,首要的是土壤的化验,由于枣庄当地没有专门的机构,我们将多份枣庄地区的水土样本带回浙江。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择了孟庄。”说这些话的时候,阿峰很是感慨。
遭受打击,梦想仍不放弃
2011年,阿峰“南茶北移”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主打龙井茶,当时他从村里承包了150亩土地,引进了6个优质龙井茶树品种。经过了几年的悉心照料,茶树长势良好,茶园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的,阿峰茶园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当年冬季枣庄迎来极寒天气,阿峰的茶树很多被冻死,六个龙井品种损失四个,这次打击和损失对于阿峰是巨大的。
可能是浙江人天生的那股韧劲,没考虑多久,阿峰又开始重整旗鼓。如果再遇极端天气怎么办,他又投资了一处100多亩的大棚--茶苗基地,有了育苗基地就等于保住了根本。
阿峰告诉记者,“种茶是农业项目,有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也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决定着手的,可以说有比较清晰的想法和规划。11年我们就成立了公司,培育了专属品种和商标。茶园的规划占地2000亩,总投资是2亿元,是集茶叶种植、研发培育、生产销售以及生态旅游与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项目,项目也获得了枣庄市、市中区以及孟庄镇等各级的支持。来枣庄也有20多年了,作为一个外地人,我早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也感觉有责任和义务建设好第二故乡。”
成就自我,不忘回报第二故乡
阿峰以每亩1600元的年租金,承包了几百亩土地,承包期50年。这些土地被承包的村民不光能拿到租金,还可以到茶园打工。以采茶为例,村民每采摘一斤鲜茶叶可以获得25元的报酬,最多的一天能采8斤多。
记者当天很幸运,在阿峰茶园见识了一杯茶从采摘、炒制、晾晒到冲泡的全过程。采茶是有讲究的,为了保证茶叶的品相,每片茶要求保留一芽一叶,可见这是个细心活。
比采茶更细心而且有技术含量的则是炒茶,阿峰现场向记者演示了传统炒茶工艺,将炒锅清理干净,调到合适温度,放入采摘好的鲜茶,随后手就随着茶叶在锅里不停的运动,并不时的按压,慢慢的茶叶青味去除,香味溢出。锅里的温度有200多度,一般人肯定承受不了,何况阿峰还要时刻注意茶叶的“火候”,少一分则欠,多一份则老。阿峰说,“传统炒茶非常辛苦,手被烫出大泡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好了都是电动的,节省了人工,温度还好控制。”
新茶炒好之后,阿峰的妻子,茶园老板娘应孟斐冲泡了一壶。经过热水冲泡不一会功夫,茶叶在壶内开始舒展,慢慢下沉,茶汤的颜色也随之变化,入口清香回甘。
品茶的过程中,阿峰告诉记者,“今年茶叶采摘从3月20号开始,能够持续7个月左右,每年能够采摘青茶4万斤左右,炒出茶叶1万多斤。销售渠道主要有门店,包括老客户、亲戚朋友等,最近还刚刚开通了网络直播。”
那么北方茶的口感跟南方比有何区别呢?
“由于气候、光照、生长周期等原因,孟庄产的茶,口感要稍重一些,也更耐冲泡,而且第二泡还回甘。这也是每次回浙江老家,很多亲戚朋友都让我带些回去的原因。” 阿峰说。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阿峰也有着清晰的目标。扩大种植规模,加强茶园采茶工的培养,带动更多的周边的百姓加入种茶行业,增加更多的收入,带领更多的百姓发家致富。
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阿峰与茶的故事还在继续,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人是幸运的,也是值得尊重的。未来 ,祝福阿峰和他的茶故事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