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奈雪的茶,靠CVC续命

2022-04-26 12:17:28热度:54°C

 

三月底,奈雪的茶发布了2021年财报,尽管营业收入以41%的增幅达到43亿元,但经过调整后,奈雪的茶反而亏损了1.45亿元。

同时,截至财报发布第二天开盘,奈雪的茶在2022年前三个月中,已然损失43%的股价,相比2021年6月份上市时更是缩水了71%。

然而就在亏损势头难以遏制,反复的防疫大环境下茶饮生意也开始面临着衰退风险之时,奈雪的茶却在财报公布的几天后,投资1000万成立了一家创投公司。这是否意味着,顶着不小的亏损压力,奈雪的茶接下来的核心战略,竟然是向外“送钱”?

这究竟是破罐子破摔,还是想要寻找新赛道来续命?

一、净利润跌幅超过2000%,降价也难救奈雪的茶

作为新式茶饮赛道中唯一一家上市企业,通过奈雪的茶,大概可以一窥整个行业的现状。

根据财报信息,在2021年,奈雪的茶新店数量增长了326家,截至年末,旗下门店数量共计817家。同时,从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02亿元、30.57亿元、42.97亿元,毛利润分别为8.35亿元、9.79亿元、14.72亿元。

表面看起来,奈雪的茶始终都在保持增长,甚至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有着一轮不小的爆发。但是这三年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3855万元、-2.02亿元、-45.25亿元,增长幅度则是41.59%、-423.66%、-2141.27%。

如此夸张的净利润跌幅,对于任何上市企业而言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而其所代表的新式茶饮行业,或许也同样处于表面繁荣甚至有所精进,但盈利空间已经遭到了不小压缩的局面。

之所以如此,除了老生常谈的疫情原因,导致了线下门店客流量下降、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削减。还有近些年来不断涌现的茶饮品牌,已然开始倒逼头部品牌,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奈雪的茶和喜茶,这两家定位于高端茶饮产品的头部品牌,先后在近期开启了降价,并且推出了曾经一度非常抗拒的中低价位饮品。

奈雪的茶在3月17日官宣降价,30元以上的产品大都降至29元左右,同时还承诺每个月都会推出9-19元区间的新款饮品。而行业潜力和资本信心丝毫不逊色于前者的喜茶,早在今年1月份就开始下调价格,至2月24日完成全面降价,并承诺年内绝不涨价,也不推出超过29元的产品。

高端茶饮品牌寻求下沉市场机会的策略并没有不对,但是对于“久病缠身”的奈雪的茶而言,降价和布局中低端产品,可能依旧是治标不治本。其主要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曲高和寡,放下身段迎合中低端市场,反而会进一步流失用户忠诚。

众所周知的,茶饮消费群体对于品牌而言并不存在太过深厚的忠诚度。在口味没有决定性差异的情况下,新式茶饮的核心消费点更多在于一个“新”字,尝鲜期结束后,消费者很容易去寻找新的尝鲜产品。

而且奈雪的茶已经通过品牌溢价和高端定位收获的用户黏性,随着价格下降、定位趋向中低端,很可能也会流失一部分老客户。很难对蜜雪冰场、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等中端价位的品牌,带来太多的威胁。

2.“加密”式开店战略,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

为了维系品牌的高端定位,奈雪的茶从一开始就没有采用加盟店的拓展方式,而是以直营门店的方式,施行“加密”战略,以质量对抗数量。诚然,这样的开店策略在早期阶段为奈雪的茶带来了足量的品牌赋能,但到了如今,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高质量门店,反而成了拖累。

根据IPO期间招股书的相关数据,奈雪的茶标准门店成本为185万元,更小一些的PRO门店成本为125万元。而前者日销售额为2.03万元,后者则是1.42万元,回本周期动辄以年为单位。

3.同质化竞争越发激烈,新品研发和营销成本持续高涨。

茶饮产品的低门槛,除了带来大量竞争者,饮品种类也不存在技术壁垒。大部分茶饮品牌旗下产品都有着大量的同质化倾向,想要保证足够的吸引力,不免要维持高频率的新品研发。

再加上茶饮产品属于相对低频的消费,复购率也较低,为了维持热度、宣传新品,必须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营销推广。仅是在2021年,奈雪的茶销售成本就高达28.25亿元,几乎占据了营收的三分之二。

诸多缺陷,大都是奈雪的茶在快速发展阶段所留下的隐患。上市后虽然也有所补救,但至少短时间内,或许都看不到具体的效果了。

二、新茶饮集体看好CVC投资,奈雪的茶还有多少时间?

深陷经营困境,自然要想办法寻求突围。

只是奈雪的茶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整治自身,而是寄希望于一边“补窟窿”,一边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曲线。于是也就有了,3月28日,奈雪的茶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主营创业投资的“美好自有力量”投资有限公司。

且不提这样的举措会否是“头疼医脚”的摆烂之举,组建简称为CVC的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对于餐饮行业在内的新消费领域而言,算得上是较为常见的经营战略。而且在此之前,喜茶、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新式茶饮企业,都已经开展过CVC投资。

其中布局最为深入的喜茶,在D轮融资结束后,手握大量资金的喜茶从2021年7月份开始,相继投资了精品咖啡品牌Seesaw、燕麦奶TePlant、预调鸡尾酒WAT、茶饮和気桃桃、果汁野萃山。这5笔投资中,间隔最短的时间甚至仅有一周左右。

茶颜悦色则是在2021年7月,投资了被称作“长沙第二网红茶饮品牌”的果呀呀。蜜雪冰城在2021年9月份成立了雪王投资公司,一个月不到就投资了东莞“奶茶之王”汇茶。

如果再算上2021年11月份,奈雪的茶和沪上阿姨先后出资入股了果蔬加工企业田野股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新式茶饮品牌已经完成了9次对外投资。CVC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新式茶饮行业共同认可的新型业务板块。

对于奈雪的茶而言,在此时布局CVC的主要目的,大概有两个层面——

1.寻找新赛道,拓宽业务板块。

长期的亏损中,核心茶饮业务无法为企业运营带来足够的收益,奈雪的茶想要扭转盈亏,或许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新业务板块来寻求新的营收增长。于企业而言,无非就是自己寻找方向、组建生产线,以及投资潜力品牌这两种方式。

只是前者虽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为长久稳健的收益,但是也存在着选错方向,前期投入都化作沉没成本的高风险。后者虽然收益相对不稳定,但所要承担的风险要小很多,同时还能够利用被投资方的渠道资源,协助自身拓宽业务品类。

对于净利润下滑如此严重的奈雪的茶而言,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已经降至较为危险的地步,采用投资方式来规避风险,也算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了。

2.分散经营风险,为转型和革新创造时间窗口。

通过天眼查的融资历史数据库,能够清晰地看到奈雪的茶在上市前后获得了众多资本投资机构的青睐。然而反观奈雪的茶上市后糟糕的表现,不难猜测,各位投资人的耐心或许已经快要消磨殆尽了。

不管是为了稳住投资方的信心,还是维持企业市值,奈雪的茶都迫切需要做些什么才行。而以目前来看,奈雪的茶依旧在围绕线下门店,寻找更契合市场环境和自身特色的拓展方式,并没有类似于更换核心业务品类的打算,通过对外投资来分散经营风险,也就成了某种必然。

同时,如果投资能够带来足够的有效收入,也能够为奈雪的茶补足自身缺陷、寻找转型方向创造更宽松的时间。一旦撑过了持续亏损的危机,凭借茶饮第一股的优势,奈雪的茶未必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只是,按照目前的亏损势头,奈雪的茶真能等到这一天吗?

参考资料:

《利润再陷亏损!奈雪的茶“急”了,降杯调价遭质疑》——中国科技新闻网

《奈雪的茶去年亏1.45亿后仍要开店350家,投资1000万挺进创投圈寻找新故事》——搜狐财经

《奈雪的茶2021年亏损1.45亿元,新茶饮内卷加剧》——财经十一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