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茶故事计划经济时代益阳地区的茶叶收购方式
茶叶是益阳一项大宗的农副产品。在计划经济时代,搞好茶叶收购工作,是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毛茶是精制茶、成品茶的原料基础,毛茶质量决定成品茶品质。毛茶收购是茶叶贸易中的第一道环节,也是首要环节。计划经济时代,益阳地区的茶叶收购通过直接收购、委托收购、内部调拨、调拨作价、议购等渠道或方式完成。
直接收购
茶厂直接设站收购的方式
1950年到1952年,采用直接收购方式。茶叶收购由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所辖的茶厂根据中国茶业总公司“以销定产”的方针,到产区自设收购站直接收购,茶农将茶叶送往收购站交售。根据1952年出版的《中茶手册》介绍,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在安化县设立的收购领导机构有两个,分别是:安化茶厂和安化砖茶厂,安化茶厂收购茶类为“安红(安化红茶)”,在各产地设收购站:酉州初制厂、酉州、三渡水、崇阳观、文溪、渠江、东坪、马路口、官庄、菸溪、龙潭、黄沙坪、马辔口、岳溪、湖南坡、江南、洞市、马迹塘、冷家咀、小淹、青龙溪、上沙湾、探溪、马渡塘、平溪等25处;安化砖茶厂收购茶类为“砖茶”,亦于产地设收购站:仙溪、大福坪联购处、县城、黄沙坪、洞市、蓝田等6处。
解放初,由国营茶厂设站直接收购茶叶,方便了茶农出售茶叶,保障了茶厂原料供应,同时和其他国营贸易公司特别是粮食公司相配合,保证供应茶农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收购方式。但是,由于收购站设置的半径过大,茶农交售不方便;收购手续太繁杂,办理手续时间过长;评茶、验茶的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上级就要求在合作社组织已经发展健全的地区,尽量委托合作社代收,并在业务技术等具体工作上切实予以辅导,以扶植合作社事业的发展。
委托代购
委托供销合作社收购的方式
1952年下半年到1956年,收购毛茶实行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方式。湖南省合作事业管理局、中国茶业公司湖南省公司联合指示,茶叶收购由直接收购改为委托供销合作社或农产品采购局代购,安化、新化等县率先试点。各收购站的评价员、验运员、由接收货源的茶厂派出。茶厂负责技术指导,收购价格由供销合作社掌握。毛茶进厂,实行原收原交,代办运输,并按收购金额纳税,其运杂费和资金利息,实行定额包干,最后供销合作社根据收购总金额提取手续费。供销合作社所收购的茶叶不能自行动用或转卖,不负责收购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损失。益阳地区所辖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分布广泛,人员众多,便利了茶农送售。
由于隶属关系的变更,1957年至1961年实行内部调拨,1962年至1969年,第二次实行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从1962年起,委托和代购双方,每年要签订代购茶叶协议书,内容包括:代购任务、品质要求、政策规定、收购资金、包装布袋、保管及交接、验收、费用结算办法等项。代购协议书一般先由双方领导机关签订,然后下达到基层执行。基层在执行中,可补充适合当地情况的具体内容。
委托代购中,部分收购站在评茶计价时,松级松价,茶叶品质难以保证。为进一步加强茶叶收购,节约费用,使茶叶能及时收购调运,克服委托代购中的弊端,1963年,益阳茶厂在安化白沙溪、桃江县城关镇、沅江县南竹山、汉寿县阳南塘、军山铺、龙潭桥、石板滩、百禄桥,临湘县的五里牌、羊楼司、铁山咀、云溪,设立茶叶验运站。益阳县在益阳茶厂厂部设站就地验收。临湘陆城设转运站,负责指定地区范围内与当地供销合作社各茶叶收购点的联系,进行验质、验量、定级工作,办理财务结算托收,采包、托运、运杂费的结算等,同时指导茶叶生产和黑毛茶初制技术。益阳茶厂验运站的设置,是委托代购制度的改革创新和重要完善,对掌握茶叶生产的动态,指导初制技术,了解收购进度,正确执行“好茶好价,次茶次价,按质论价”的政策,加速资金周转,节约开支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内部调拨因隶属关系变更而调整的收购方式
1957年2月,湖南省农产品采购厅茶叶企业管理处撤销,茶叶经营改由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管辖,机构名称更为湖南省供销合作社茶叶经营管理处。1958年4月,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撤销,业务并入湖南省商业厅,原茶叶经营管理处并入湖南省商业厅棉麻茶菸贸易局,属省商业厅管辖。省级茶叶管理机构隶属关系的变更,导致茶叶收购方式进行调整。1957年至1961年,由原来的委托代购改为内部调拨。在实行内部调拨期间,1957年至1958年,茶厂与县供销合作社为协议单位;1959年至1961年,茶厂与县商业局为协议单位。内部调拨与先前的委托代购近似,执行中的不同之处是交验时,其品质与价格只允许有一个等的公差,其超出的溢价或损失统由县供销合作社或商业局承担。同时规定了运输损耗定额标准。各收购站溢秤茶无偿地交给茶厂;另外,收购资金由收购单位向银行贷款解决。
1961年10月,湖南省对外贸易局恢复成立,全省茶叶经营业务再次划归其管辖,定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湖南省茶叶土产分公司。1962年至1969年,茶叶收购由内部调拨第二次实行委托供销合作社代购。1969年3月,湖南省商业厅、湖南省对外贸易局、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合并为一家,名为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商业局,1969年到1972年,全省茶叶经营业务并入省革委商业局所属的湖南省农产品公司棉麻茶叶组,茶叶收购又改为内部调拨。
调拨作价
茶叶收购方式改革的开始
1973年湖南省革委商业局农产品公司制定了《茶叶调拨作价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毛茶由基层供销合作社代购,县级经营调拨,实行一县一茶一个调拨价。每年初,茶厂和县级经营单位签订调拨协议书。毛茶进厂交验时,由协议单位派代表与茶厂鉴评人员共同鉴评。
1973年至1979年,由县供销社农产品公司经营。1980年,县茶叶公司成立,专业经营茶叶收购。茶叶收购由委托代购(内部调拨)到“调拨作价”实际上是一次收购方式的改革,实行“调拨作价”后,县级供销合作社的茶叶公司,成了经营単位,基层供销合作社代县社收购,由县茶叶公司向茶厂作价调拨,由茶厂按交验等级付给供销社价款和手续费,改变了过去原收原交的作法,这一办法摆脱了茶厂与农民的直接关系,供销社在毛茶收购中,允许产生一定的经营利润,导致茶厂与供销社矛盾常有发生。
从1973年开始到1984年,茶叶收购实行调拨作价,供销合作社开始产生经营利润,这可视为茶叶收购方式的初步改革。
议购
茶叶收购方式的重大改革
1984年,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的意见》,从1985年初起,国务院规定,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湖南茶叶原料收购,彻底放开,实行议购。
多渠道流通和开放式市场,彻底改变了以往统购派购的方式,益阳地区跟其他地方一样,地、县、乡镇企业及国营茶场等纷纷设立茶叶收购、加工单位,个体户也进行茶叶贩运,益阳辖内兴起办茶厂的热潮,特别是砖茶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在繁荣的茶叶初级市场里,形成了多渠道争购各类茶叶,竞争日趋激烈。
茶叶实行议购,对促进茶叶生产发展,调剂市场余缺,活跃市场,平抑物价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多渠道、多方式收购原料的新格局形成,计划经济时代的收购方式成为历史的记忆。 (资料来源:益阳日报,作者: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