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12条举措“护航”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定市场估值和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4月11日晚间,证监会、国资委及全国工商联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发布次日,4月12日,A股市场迎来“大反攻”,在证券、银行板块的带领下,大盘直线拉升。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213.33点,涨幅1.46%。深证指数、创业板指涨幅均超2%。两市超3800只个股上涨。
《通知》明确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设置任何附加条件和隐形门槛;依法依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免除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年费、网络投票服务费等费用;鼓励和支持社保、养老金、信托、保险和理财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等12条措施。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此举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为市场信心回暖再度注入正能量。
12条举措稳定各方预期
证监会表示,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也面临新的考验。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委会议精神,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现发布《通知》。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市场投资者信心不足,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基本面尚好。三部门联合发文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展现了监管层在积极应对疫情等问题,传达了坚定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利好信号,这会引导投资者更为重视基本面,降低恐慌情绪和减少羊群行为。”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受访指出。
具体来看,《通知》的12条举措主要从三方面出发,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定企业预期;二是增进价值回归,稳定投资者预期;三是各部门积极履职,共同促进市场稳定。
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稳定企业预期方面,《通知》共提出4条举措,分别涉及支持民营企业依法上市融资、并购重组;支持上市房企积极向新发展模式转型,严格防范、妥善化解各类风险;减轻受疫情影响企业负担;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等。
在增进价值回归,稳定投资者预期方面,《通知》共提出5条举措,包括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审慎减持;支持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正面回应市场热点和投资者关切;上市公司大股东审慎增加股票质押,稳妥处置股票被强制平仓风险等。
“三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稳定了市场信心,为投资市场、民营资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和稳定剂。鼓励上市公司回购、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是支持企业的价值;引入长期资金等举措,则是从需求方来提升市场的稳定度,一系列举措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稳定市场估值和信心。”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田利辉也表示:“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长期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需要能够坚守价值投资的市场文化。在市场信心严重不足和股票市价低于企业价值背景下,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公司内部人基于相对充分的信息和更为准确的判断形成的市场行为。短期而言,这是产业资本对于金融市场的支持。长期来看,这会带来价值回归和资源优化。审慎质押股票能够推动有关股东考虑市场大局和长期发展,减少在资金匮乏情况下的盲动行为和短期主义。”
力促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还针对证监会系统、国资委和工商联分别提出3条举措,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根据安排,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坚持监管与服务并举,密切跟踪上市公司情况,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有关方面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疫情对上市公司经营和市场运行的影响,在依法合规做好监管工作的同时,提高对上市公司的服务供给质量。证券交易所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上市公司服务机制,持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履行自律规范职责,积极引导上市公司稳定预期。
国资委按照便利企业的原则,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给予积极指导支持,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表率。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要做积极的、负责任的股东,积极增持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支持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现金分红。
各级工商联充分发挥引导服务民营上市公司的作用,加强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调研培训,引导民营上市公司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强化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推动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田利辉认为:“证监会及时携手国资委和工商联出台这一通知,体现了对于市场的呵护,对于问题的重视和对于前景的自信。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市场竞争,推动制度优化。我国实施法治化市场化导向改革,对于国企民企等市场主体一视同仁,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信心,国企经理人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公平竞争,戮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是各方预期稳定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