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莲都奋进的五年从“靠天吃饭”到精准预判,莲都农业有“智慧”

2022-04-21 02:31:21热度:41°C

 

手机看农作物长势

APP上点一点可以浇水施肥

AI智能补光

水果晒晒更健康美味

看一眼屏幕

就能知道农产品车间的生产情况

编者按

五载拼搏砥砺,五载春华秋实。过去五年,莲都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交出了厚重的答卷。在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莲都发布推出系列综述《向党代会报告——莲都奋进的五年》,展示莲都在工业经济、农村工作、三产服务业、城镇基础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服务市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说到莲都这五年的变化,不得不提咱们农业的变化。这几年,莲都区借助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大力推广智慧农业,把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前沿技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在莲都,

“智慧”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实实在在应用在田间地头。

跟着小布一起

走进这家“智慧数字化大棚”

改变!从此不再“靠天吃饭”

种植户

躺在床上就能种田

“过几天温度降到零下,要是以前,明年枇杷产量肯定大减。现在用了智能数字化大棚,可以避免冻害和雨水天气,每年都能稳产。”在莲都区太平乡下岙村丽水市丽白枇杷产销专业合作社枇杷基地里,枇杷种植户傅陈波高兴地和小布分享智能数字化大棚为水果种植带来的变化,“在大棚里面,缺水、缺阳光、温度过高等情况发生时,数字化系统会主动报警,并且可以24小时远程遥控,实时解决问题,躺在床上也可以种田了,我随时点开手机就能看数据,湿度、温度等指标一目了然,棚里产出的果子比棚外的收益好多了。”

在这个智能数字化大棚里,智能综合气象站、土壤剖面水分仪、智能虫情测报灯、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智能化防霜风机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实时监测着基地温湿度、土壤墒情等与水果种植密切相关的信息。这些数据,最终都会在数字化平台上实现整合,用于监测水果生长过程。

农艺师

智慧补光,让枇杷更加甜蜜蜜

枇杷是我们莲都当之无愧的”潮流水果大咖“,但枇杷内膛光照不足、光温调控失衡等问题成了制约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心头病”。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莲都引入数字化等工具,在丽水市丽白枇杷产销专业合作社枇杷基地开展了全国首个枇杷4D“智能补光”增产提质技术研究。系统采集的所有环境因子数据及补光情况均可通过四维智慧云平台上传至手机端进行实时监测,实现农情数据一机掌控,一眼可视。“通过4D补光技术,既可以增加枇杷糖度,增强内膛,使内外膛都能结果,亩均产量预计可提高300—500斤,亩均产值将增加1万元以上。”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叶小林介绍道。

如今,

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不仅出现在

水果、茶叶、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上,

在农业加工企业里也比比皆是。

节省!人工更低、收益更高

在丽水市绿洁食品有限公司数字化生产总控室内,生产中的糖度、盐度、酸碱度都实时显示在几块大屏幕上,技术人员正通过展示的信息,查看生产情况。

传统农业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加工效率相对较低、效益不高等问题,要实现规模扩大,数字化的管理不可缺少。丽水市绿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少珍为小布介绍道,“以前我们查看盐度、糖度等只能通过人工,偏差可能有10度,现在通过依托果蔬脆片数字生产项目,可以将偏差控制在0.5度内,对品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升。还可以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能,在改造之前,我们每天只有一条生产线,仅能生产100多公斤,技术改造之后,现在有5条生产线,每天能生产2吨左右,销售额提升了5倍以上。”

小布了解到, 与项目建设前相比,果蔬脆片数字生产项目可以节省人工50%,每吨鲜香菇的价值提升近180%,年产值提升3000多万元,同比增加110%,直接带动周边200多户菇农增收。

在“数字化”的道路上

莲都一直走的很稳健

成果喜人

↓↓↓

大力推动“数字代人”

五年来,莲都已完成6家高潜力加工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农产品加工领域“数字代人”,驱动农业产业效率、效益双双提升。围绕水稻、水果、蔬菜、茶叶等产业,莲都以信息化、智能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技术转型应用,已建设数字茶园3个,推动茶产业产量连续3年持续跃升,增幅达5.7%;完成2个数字化蔬菜基地改造,科技化建设成果辐射全市。

“智慧”农业显身手

让咱们的农产品更好吃

收益更高、农户腰包更鼓

编辑| 苇 叶

记者 | 蓝 雯 王赵锋

责编| 昕 壹审核| 凡 影

终审| 真 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

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作了这些关键部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