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喝茶的规矩和讲究,您就请好吧!
咱北京人好喝个茶,而且最钟情的就是那花茶。
因为现在的人都爱品个什么铁观音啊、乌龙茶啊什么的。所以出去旅游时候也给我们家老爷子带了点普洱。老爷子没喝过,抓一把就往把缸子了放,当时我就晕菜了,有这么喝普洱的吗。最后弄一个喝着不香。能抓住怹们嘴的也就是那一把一把抓的茉莉花茶了。不有那么句老话儿吗,茶七饭八酒十分。也就是说沏茶水只能倒七成,盛米饭得盛八分,到酒必须到满,也就是十分,酒不满心不实。
北京人喜欢用盖碗喝茶,这里的讲儿很多。用盖碗上茶,首先茶水只能倒七分。用盖碗喝茶时,要一只手捧着托碟和碗,另一只手把盖轻轻掀开一道缝儿,然后举到嘴前小啜。千万不能把碗盖拿起来,像用杯子喝水那样。如果把碗盖拿在手上,一仰脖把碗里的茶喝干,那是对主人的不敬。这一动作似乎是对主人抗议:“你上的这是什么破茶呀!喝着怎么一点味儿没有呀!” 再就是主人会看不起你,认为你没品味。
此外,用盖碗上茶时,主人不能随意掀开碗盖续水。这里有规矩,只要客人把碗盖拿起来,靠在盖碗的托碟上。这个动作就等于告诉主人碗里该续水了。如果客人一直没有把碗盖拿起了,可以拿起茶壶问客人是否可以续水,不能主动把客人的碗盖掀起了续水。
作为客人接受主人续水,要稍欠起身表示谢意,别人给您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这叫“金鸡三点头”。要是细究的话,食指和中指应该是弯曲起来在桌面叩击,不过不局限这个啊,我们哥儿几个一块抽烟,没带火儿,别人帮你点上,自己得弓着腰扶着人家手让人点,烟着了,也得点点别人手背,估计也是那意思吧。
如果用茶壶沏茶续水,必须侧一下身,把壶拿起来,一只手拿壶,另一只手扶着壶盖慢慢地续。续水后把茶壶放到桌子上,切忌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壶嘴对客人是骂人,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不知道这个理儿。
端茶不得胳膊对着别人,敬完茶后不得立即转身,而是要往后退三步才能转身,否则就是将屁股给别人看,为不敬。更不能不用茶壶而用水壶或暖瓶直接往壶里倒,这是对客人不友好,看不起客人的表示。当着人的面儿切忌不要往地上泼茶水,往地上泼茶水等于轰客人走。这比骂客人还让客人难堪。为来宾续水让茶一定要讲主随客便,不要再三再四地以斟茶续水搪塞客人,而始终一言不发。中国人待客有“上茶不过三杯”一说。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则叫作送客茶。如果一再劝人用茶,而无话可讲,则往往意味着提醒来宾“应该打道回府了”。喝茶聊天要聊天为主,喝茶为辅。最后是用把儿缸子沏茶,那是哥们儿来了。要随便的多,相互间不必有太多的讲究,但沏茶时茶叶一定要多放,大把抓茶叶,喝的茶绝不能没色儿了。
还有一种规矩就是“闷”茶,把瓷杯里的茶叶用少许热水闷泡好,待客人来时用开水冲开,茶香及浓。
更为讲究的老北京人钟爱紫砂壶,捧着的紫砂壶边玩边饮茶,紫砂壶沏茶味道与众不同,北京人讲究用茶养壶。有的人喜欢用小紫砂壶直接对嘴喝。紫砂壶只能自己用,概不外“借”。
北京人为什么对茉莉花茶情有独钟呢?
据说,北京人喝茉莉花茶至少有200年的历史了,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赏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开始商品化,清朝时期开始规模化生产,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许多大作坊生产茉莉花茶。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人喜欢品饮花茶是因为水太硬,北京的水质总体上偏苦涩。不管是再好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用这种水泡出来都成了“废茶”,不仅香低味淡,而且品质欠佳。
京人嘴“刁”,老北京人打小儿就喝茉莉花茶,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喝顺了口,自然就认定了花茶。此后发展下来,茉莉花茶在京津地区最受欢迎,也最为流行。
北京不产茉莉花茶,但茉莉花茶却成为了北京特产,茉莉花茶被称为京味茉莉花茶、老北京茉莉花茶、北京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