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外销风云史茶叶凭啥成为国际贸易的“硬通货”
茶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对外贸易重要的商品之一。说小一点,通过茶叶外销,为国家争取了大量外汇,获得了许多国内的稀缺资源;说大一点,这样的商品以及文化的互通交流,促进了时代的发展,甚至足以改变历史。
已故的陈椽老先生曾在《中国茶叶外销史话》里说:“世界各国饮茶习惯,先后从中国传入,茶叶历来是我国重要外销物质之一,茶叶对外贸易已有两千多年了。
自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开始销往东南亚各国,至明朝十七世纪初期发展到东西欧各国;由英国转销拉丁美洲,至今遍销世界各国。中国茶叶输出曾长期在世界茶叶市场居于首位。”
时光荏苒,中国茶叶外销的风霜雨雪与波澜壮阔,并非一两万字的记叙文就可以完美表述。况且自古以来,出口外销就是需要严格把控的事,更有甚者,进口国对茶叶输入的要求也越来越繁絮。
打破贸易壁垒,攻克日趋渐高的“门槛台阶”,这些都是茶叶出口外销的必修课。那么,中国茶企是怎样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延续茶叶神话的呢?
▎以古鉴今●中国茶叶外销之路
茶叶在走出国门之前,第一步肯定是需要满足我们国家的出口标准。这样的标准,其实早在解放前便“初具雏形”。
中国的茶叶进出口标准可以说是经历了民间自发性行为到政府管理的过程。
1915年,浙江温州地区曾自发性成立过“永嘉茶叶检验处”,当时这个检验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查禁假茶出口。
193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出口茶叶检验标准后,又经历了三次修订。对茶叶品质、着色、水分、粉末、包装等子项的检验标准有了明确的规定。之后,又在1952年、1955年、1962年和1981年进行了四次修订。
俗话说,众口难调:每个国家与地区施行的进口标准并不相同。有的国家自身拥有一套完善的进口标准,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而另外大多数国家则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同时,许多进口茶叶的国家实行了“全面进口监管计划”(即CISS),他们委托世界上著名的检验机构代其审核,如日本的“OMIC”或“JIC”。以这些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结汇以及通关的重要依据。
目前国际茶叶贸易使用的标准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日本肯定列表和其他主要茶叶生产国的标准等。
(图说:ISO为国际标准化组织英文缩写。图片仅供示意)
从以上这些“琳琅满目”的标准里,我们可以看出:有的国家对茶叶进口相当“严苛”,而有的国家却只要符合“国际标准”即可。但对于我们出口国来说,同一流水线生产的茶叶,我们只有做到满足所有国家的“标准”,方能面面俱到,让进口国“无话可说”。
▎漂洋过海●论茶叶的自我修养
前文说了这么多进口国对茶叶进口的不同审核标准,但从成品出口到完成进口,第一步却是走出国门时需要经历的质量检测。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各国政府以及贸易部门的重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地区)都制定并建立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放射物、黄曲霉毒素、夹杂物等全部或部分项目的对应指标以及检测方法标准。
当然,各国对茶叶出口的标准不尽相同。如中国是由国务院设立的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及分布在各主要产茶省份(地区)的商检机构执行检验,并在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验放。而印度则是政府设有茶叶质量监督机构——茶叶局,订立茶叶质量管理条例,在产地和出运港实施检验,以保证其满足规定的最低标准。
说起印度还有一个小故事:2010年,八马茶业经过香港转口向印度等国出口了6.8吨、货值达70.19万美元的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这批乌龙茶的每公斤单价高达103.2美元,是此前出口平均单价的近40倍。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世界红茶的主产地,此次乌龙茶进入印度,彰显铁观音的巨大市场容量。
还是以铁观音为例,我们来细数一下铁观音在“漂洋过海”出口之前,还需闯过的“重重难关”。
第一关当然是寄送茶样。大洋彼岸的客户选定产品之后,先寄送一部分茶样。寄送的这些茶样则会被送往该国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只有完全符合标准之后才会下单。
第二关则是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检测,而后在完成成品之后还会经历一次再检测。接下来是双方共同对茶叶进行一次评定,唯有满足双方(进口方与出口方)的各项指标,方能安排装运。
再之后则是报关与报检,这是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一项抽检,对于符合我们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茶叶,才会准予放行。当然海上运输存在的风险以及各国间或多或少的贸易壁垒,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卸货之前,还会由目标国再检验一次。
由此可见,一捧茶叶想要漂洋过海还真不容易!少了几分“自我修养”可能就会功败垂成。
▎史上最严●让人望而生畏的进口标准
在茶叶外销的多个目标国,他们的进口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自成一系,有的却只要符合国际标准即可。
但是在日本,茶叶进口标准是公认的严苛:假如我们称一种除草剂为A农药。这种A农药在中国是可以合法生产并使用的,在日本也是可以生产并使用(不用于茶叶范围)。但是如果日方检测到我们的茶叶上有A农药残留,那么便会阻止进口了。
说起日本,还有一段关于“肯定列表”的历史:2006年5月28日,日本正式出台了严苛的肯定列表制度,列表对516种农药指定了具体的限量标准,其中,对中国茶叶的残留检测项目由71项增加到了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此时,几乎所有乌龙茶出口企业都不敢贸然出口日本,生怕从此被淘汰出局。
在这样的时刻,同年6月5日,八马茶业的一批货值56815美元的出口乌龙茶,抵达日本并顺利通关。这是日本出台肯定列表制度之后我国首批出口日本的乌龙茶,而有此魄力和信心的乌龙茶出口企业,当年也仅八马一家。
相对来说,其他许多国家的进口标准就显得“轻松”许多。如澳大利亚海关“进口管理法”1975年和1977年先后规定,绝对禁止进口的茶叶有:泡过的茶叶、掺有假茶或不适合人类饮用的茶叶、有损于健康和不合卫生的茶叶。对一般进口茶叶,必须符合下列标准:水浸出物不少于30%(以干态计),总灰分不超过8%,水溶性灰分不超过3%(以干态计)。
不过,只要自身品质足够优异,那么“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且不论茶叶进口国的标准是如何如何严苛,因为许多进口标准都没有我们自己的出口标准更加细致!
全球最先进的乌龙茶生产线——八马第5代生产线
根据我国茶叶出口的相关法规,在制定出口茶叶检验标准的同时,还制定了茶叶国家标准27项,专业标准8项,部、省级(地方)标准55项!其内容涉及品质指标、卫生指标、检测方法、包装材料、栽培、育种、茶叶机械、茶叶制品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茶叶标准最多最全的国家。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促进中国的茶叶生产,扩大出口作出了重大贡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在中国茶叶近代外销史中,一定不能忽略“铁观音”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说起铁观音,则不得不提及“八马茶业”。
从1937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如今年生产能力6000吨,远销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可以说八马铁观音见证了中国乌龙茶出口的兴衰历程。
在辉煌的外销历史背后,是外销茶第一品牌八马的自我把控。我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漂洋过海,品质还得从源头抓起。
2002年,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指导下,八马最早推行茶叶可追溯制度。从源头抓起,从培训开始,从管住农药使用入手,拉网式检查和监管所有的茶园基地,建立了一整套无缝隙的安全性管理体系。
同时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要求,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八万亩茶叶基地通过了严格的商检备案,质量安全提升了一个新台阶,为其拓展高档乌龙茶国际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八马生态茶园(唯一乌龙茶GAP示范基地)
这就意味着八马“全产业链”布局的完善。从茶园、工厂、体验店,再到品种、种植、采摘、初制、精制、包装、营销、仓储物流等全程监控,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被专家称为“茶叶全程标准化八马模式”,极大地保证了“八马”铁观音的茶叶质量安全。
简单地说,在八马,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负责人可以查询。无论产品出了什么问题,都能第一时间找到症结所在,并迅速处理解决,恢复正常生产。这就是八马“茶叶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系统”最强大的地方。
当然,也正是因为八马对每个环节的用心把控,多年建立并逐渐完善的可追溯体系,让其产品质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就是长期以来八马铁观音出口历史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从成品出口到完成进口,铁观音“漂洋过海”的路程并不轻松。以过人的品质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获得世界上所有热爱茶叶国家的认可,这是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信誉。
长期以来,八马出口无一不良记录,受到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日本厚生省等各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赞赏和肯定,中国茶叶在国际上获得的盛名美誉,与如八马这样兢兢业业的茶企密不可分。即使面对再严苛的进口标准,只要坚守品质、秉持信念,就不惧任何挑战。
撰文/慕容晚枫
图片/茶语视觉组
茶语网经典好文传送门
捡碎瓷片捡成百万富翁?这八大古窑遗址等着你!舌尖上的西藏:那些藏区美食和茶教会我们的事儿
他们用近千吨茶、耗时十数年
终于揭开了易武茶陈化内幕让春雨医生张锐猝死的心梗离你有多远,跟你的日常饮茶量有关!茶语评测5款星巴克茶叶,最低仅6.9分(每喝一口都让我们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