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小品说茶」古人有言茶宜长品,久食益思意

2022-04-19 09:09:22热度:73°C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饮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各国各类学术论文对茶饮用的深入研究,人们对于茶叶养生作用的认知越来越深,饮茶这种生活方式,也逐渐升华成一种轻便的养生之道。

其实作为自然守护者,茶养生已发展有千年,古人将其视为延益之品,通过流传千古的诗词著作,不吝他们的才情,也不惜表达其对于茶的挚爱与对茶养生修身之道的理解,绝不逊色于今人。

01

翻开茶史第一章,便是讲述了茶的发现与起源皆因其独特的记载:《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白茶原产地福鼎流传的尧帝时太姥绿雪芽的传说中,也明确提到因白茶“清解可治麻疹”,为长期留存才发明了“晒青”制茶法代代相传。

所以追根究底,茶是先有“效用”再有“赏趣”,若非如此,或许我们至今都未能一品茶叶甘甜醇爽的美妙滋味。

神 农 百 草 图

古人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意为若治国不成,退一步也要修身治人。所以,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注重养生,通晓茶理,往往久饮茶而成医。

唐代高僧皎然认为茶养生是以养心为重,为此他称“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北宋文豪苏轼则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更直接的表示茶比魏文帝曹丕得到的仙药还要灵验。

唐 代 高 僧 皎 然 画 像

02

古籍典故中古人总结的茶之养生方式,大致分为:益思悦志、明目清心、提神驱睡、消食和化、消脂去腻、清燥解烦、点疮止痢、轻身换骨、益德延品等九大类。

这其中,以唐代陆羽撰写的《茶经》、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清代王孟英撰写的《随息居饮食谱》、唐代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提及最多最详也播闻最广。

皎 然陆羽品茗论道图

他们将茶称之为“食德”,久饮对于人日常吃、睡、思、行多有裨益,从细微处改善不易益愈的“小毛病”,先舒漓身体后逐渐升华到明心悦智、身心俱佳。

03

白茶宜长品,一生定浓情

从众多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茶的深刻了解,他们认为:“荼茗久食,益思意”,所有益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久累积的过程,正是茶宜“长品”,不宜“间饮”,这些都与长品白茶始终坚守的“东南海天灵韵 • 宜饮白茶岁月浓情”事茶理念不谋而合。

人有品,茶亦有品,它随时令而动,采集自然灵气,才得真味,日复一日。无论制茶、饮茶,任何事物唯有日久见心,不言自明,需将目光放置长远,深一事而珍一世。

千百年来东方人在一碗茶汤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岁月酿成了茶的味道,也沉淀了茶人灵魂的清香,将茶视为一生所爱,喝下的是历史长河遗留给我们的财富与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