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人生,茶历史的三大变革
山
山河无恙
花枝春满
河
冬已尽,春可期,山河无恙。
——致最美的山河,最美的家
姚敬先,出生于中国的南海边,广东汕头潮阳。也许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喜爱喝茶,喜欢泡茶。懂得尊老爱幼,尊师重道。9岁时就开始抱着热水瓶,用盖碗泡茶,给长辈喝。
1982年,考上了华南师范大学,成为孔门的学生。1983年,有缘皈依佛门,成为佛陀的俗家弟子。1986年很荣幸的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在这短短的4年期间,深刻的认识到:知识改变了我这个农村穷孩子的命运,佛的慈悲让我身边没有敌人,有足够的智慧,让我不会无聊,不生烦恼。
2003年,又是我40岁那一年。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人生峰回路转,为谁辛苦为谁忙。读三千年历史,不外乎功名利禄。走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人生匆匆忙忙,让灵魂跟不上。所以我慢下来,属于半归隐状态。开始致力于习茶制茶和写茶,把文化写在每一片茶叶上,古风泡在每一杯茶汤中。
茶和陶瓷是中华民族最温暖的代名词。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三大历史变革。早在唐代就有了古典主义的煎茶法,煎茶法也就是煮茶法,是将茶放在砂锅里头煮开,大家一起喝。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中国文化奠定了丰实的文化基础,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代的综合国力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
到了宋代,随着建盏问世,建盏是宋代当时设在福建省建阳市的官窑所生产的茶杯。当时的人们。拿着自己的茶杯和茶,到集市上互相冲泡,互相品鉴,形成了浪漫主义的斗茶法。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已经炉火纯青。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流行于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品饮茶叶的要求逐渐在提升。在明朝人们以为茶叶一直煮着喝,不太科学更不利于健康。于是创新了淹茶法,也就是茶水分离法。我们现在用盖碗冲泡的潮汕工夫茶是一直沿用明代的淹茶法。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造船工业闻名世界,海防建设和综合国力也相当强盛。出现了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寇的英雄事迹。
茶文化的三大历史变革,我们不能看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息息相关。
到了清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军阀的割据,日本的侵略,剥夺了老百姓追求生活另外一种美的动力,中国的茶文化停滞不前,一度被国人遗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10年,党中央号召全面发展和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茶又面世了,出现了冷泡法,干泡法,湿泡法,各种泡法给中国的茶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习主席说过,一个不知道自己来路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民族,我们学茶其实是学习和了解上下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来路,以便开拓更辉煌的出路。
我们经常听到在泡茶中修行,在修行中泡茶。可茶不是宗教,但茶确实是宗教人士的信仰。古往今来,儒佛道等宗教人士以茶养生,以茶修德从而来达到美的境界。道家修的是道德,佛家修的是功德。而儒家修的是品德。道家以茶养性,佛家以茶养心,儒家以茶修身。佛家以茶修圆通空灵之美,道家以茶修玄妙旷达之美,而儒家以茶修典雅含蓄之美。我们普通老百姓,以茶修身心健康,别给后代带来负担。
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生,这就是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话。纵观历史上下,很多文人墨客,品茶品出了灵感,品茶品出了体悟,品茶品出了梦想。如唐代的卢仝品茶品出了七碗茶诗闻名于世。唐代的灵一法师,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茶香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宋代的苏东坡先生。把茶味当做女人味,把茶香当做女人香 他有一句诗很有趣: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宋代的杜耒先生,品茶品出了待客之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清代的纳兰性德: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他用了李清照的词,赌书,泼茶,相敬如宾,来表达他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佛说万法归宗,道家说九九归一,我们今天在这里讲茶,其实是在讲一片叶子的故事,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正如2016年,和德国西门子公司总裁夫妇,一起喝茶。离开中国之前,很诚恳的要求我用一句话概括我们中国茶,我也很热情的作答, Such like leaf a small leaf records thousands of years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ear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this leaf is named tea, Chinese tea.
意思是说像这样一片叶子,一片小小的叶子,记录着上千年传统文化并见证了我们民族的发展,这片叶子的名字叫茶,中国茶。
心安魂归处,茶香乃我家。今天有缘在这里相会,茶是载体拉进了你我之间的距离,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中国茶文化,同修中国茶道。做一个有民族自信,有文化自信的中国人。
Lantern
Festival
瑞夷茶文化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