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人蒋文中和他的云南茶史研究

2022-04-19 01:02:32热度:76°C

多年前,当我捧读陈椽老先生的《茶叶通史》时,就在想什么时候能有一本《云南茶叶通史》就好了。

为何这样讲?如今,人们都知道茶源于中国,中国的茶文化古老而博大,但是茶界以外的许多人至今仍然不了解“茶树主要原产地在云南”这样一个茶之基本事实。

如果查阅古时历朝历代浩如烟海的史料,很难发现其中有关于云南产茶的记载。虽然,个中原因极为复杂,但对以茶文化影响世界的中国、对茶树原产地云南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时光如梭。一眨眼,牛年接近尾声,虎年正在向我们招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得知茶文化知名大咖、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蒋文中新作《云南茶史》一书准备交付出版,我便找来先睹为快。

认识蒋文中时间不长,但印象颇深。我们相识于一次茶文化研讨会上。

当我陆续读了蒋文中赠我的《爱随茶香》《茶马古道研究》《云茶史志辑考》等专著后,这让我对他在云南茶史的研究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在与他的几次茶叙中得知,早在2005年,长期在云南省社科院从事云南地方史研究的蒋文中就已经有普洱茶方面的专著出版。

新脱稿的《云南茶史》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确实是一部份量不轻、字数不少的学术专著。这是一部关于云南茶叶发生发展通史性专著。蒋文中从茶叶在远古时候的利用,一直写到当代的今天,时间跨度很长,所牵涉的史料很多,工作量之大,困难之多非常人所能想象。

近些年来,随着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云南茶文化研究风生水起,出版的茶书很多,但多偏重于普洱茶、红茶等常识性的介绍或者是某方面断代史的研究,总体上缺乏这样一部从古至今完整讲述云南茶叶历史的通史性研究专著。因此,《云南茶史》的写作与出版实乃应需而生,恰逢其时。有关专家在看过这部书稿后,称赞它填补了云南茶叶通史研究出版的一个空白。

虽然远古时炎帝神农氏就发现利用了茶叶,但直到唐宋时期才形成举国上下的“饮茶之风”,茶文化这时也才开始在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徽州、建瓯、泉州、广州等中原及沿海一带大规模地传播开来。

遗憾的是,那个时候的古人虽然好饮茶,却因受云南与中原内地相距过于遥远,有万千崇山峻岭、江河险川阻挡造成的交通阻隔影响,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里以为只有浙江安徽福建一带产茶,并不知道茶叶最早源出云南,所以史料中鲜有关于云南茶叶的记载,间或偶尔有之也多为片言只语,且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者居多。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特别是当代高科技手段互联网的出现,以往这种“茶信息不通、不知云南有茶”的状况,才有了根本的改变。

  

我特别注意到,作为一个几十年从事云南地方史研究的学者,蒋文中从云南的实际出发,逐渐养成了在历史研究中尽可能地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学术品格。

从文献到文献、从资料再到资料,这在以往众多的学术研究中,是一个基本且常见的套路。这次,与其他人的学术专著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蒋文中在写《云南茶史》的时候,他打破固有的一些学术藩篱,再次走出书斋故纸堆,走出大城市,走进深山老林,把审阅史料和现实印证相结合,把理论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真正做到了把茶书写在茶山上,把茶文写在茶叶里。

为了实地考察茶马古道,他曾经一次用了近40天的时间,沿着当年马帮运茶进藏的山间小路,跋涉12000多公里,从茶乡版纳,走到西藏,直至尼泊尔,创造了自己一生中一次考察时间最久、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穿越雪山最多的纪录。

不仅如此,蒋文中还长期坚持深入到云南边远山区的布朗族、哈尼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山寨,与各少数民族茶农广交朋友,实地调查云南茶叶的现状,亲自参与普洱茶的加工,甚至自己捐资帮助某山寨的少数民族群众建立茶叶合作社、发展茶叶生产。如此义举,早已经超出了做学问的范畴。这就使这本著作更加接地气,更有人文情怀,更加与云南茶业的实际相吻合,也更加不同凡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近20年的云南茶史研究中,蒋文中在查阅了大量相关史料后,结合自己的实地田野调查,披沙拣金,去伪存真,做了许多分析与证伪,在《茶马古道研究》《云茶史志辑考》《云茶史》中对一些似乎已经被众人视为“定论”“公论”的观点,不仅敢于质疑,还敢于坚持独立思考、亮出自己的新的学术观点。

比如,蒋文中对樊绰在《蛮书》中“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提出了与一些史学专家不同的解释,他认为“银生城界诸山”作为南诏国开南节度使管辖界内的茶山,不仅指西双版纳一带的“六大茶山”,而且还应包括普洱及临沧等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因为这一地区同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的主产区。

再有,“普洱本地本不产茶”是茶界长期流行至今的一个主流观点。清代阮福在其著名的《普洱茶记》中称“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他的这一说法为后人广为引用。而蒋文中通过认真查阅能找到的各种史料,辅以去普洱市的实地考察,进行了重新考证,认为纯属一种误解,并提出古时候普洱茶之所以叫普洱茶,是与当地有一座“普洱山”有关。他这种勇于探求真理,不人云亦云、不迷信史料与权威的精神着实难能可贵。

需要说明的是,蒋文中对云南茶史的研究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为了跟风赶时髦。他说:“我们研究继承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茶叶经济和历史文化,更是一份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茶文化遗产及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与使命。”

不过,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茶文化研究之路远非一帆风顺。至今,仍有个别人对他关于云南茶文化的研究表示质疑,甚至有人嘲讽他:“你一天到晚茶来茶去,一片小树叶能做出大文章吗?”

蒋文中顶着压力与诸多困难,始终初心不改,甘于坐冷板凳,乐于爬茶山,勤于著述,撰写、参编并出版了《中国普洱茶》《中华普洱茶文化百科》《古茶乡韵》《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云茶大典》《茶马古道研究》《云茶史志辑考》等,著述颇丰,为云茶产业的发展及茶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让人刮目相看的是,早在2008年11月,在广州由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新闻传播中心举办的“2008年中国茶品牌‘陆羽奖’”活动中,蒋文中被评选为“中国陆羽奖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努力获得了社会的肯定。

正是凭着这样的情怀与坚守,嗜茶如命的蒋文中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在云南茶文化研究领域闯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光明之路。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他的一段感言:“茶如大地和人生的史诗,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如云南茶如此之古老,没有哪一个地域像云南有如此众多的民族围绕着茶相依共融,没有哪一条路如茶马古道可唤起人们对这片高原大地如诗的吟诵!作为历史悠久的普洱茶文化不仅是云南,也是中国和全世界共同拥有的一笔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深入发掘云茶历史文化价值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维东)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维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常莹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8724043 40432915 29154636 46365448 54482645 26454391 43912136 21365238 52383647 36471872 1872422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41122) and MATCH(title) AGAINST('18724043 40432915 29154636 46365448 54482645 26454391 43912136 21365238 52383647 36471872 1872422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