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六堡茶之家2018年鉴,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2022-04-17 13:55:28热度:46°C

六堡茶之家,一个专业且有态度的团队,因热爱六堡茶而聚在一起,我们寻找那些美好的六堡味道,传承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味道。

年终岁尾,时间的转轴距离2019年仅剩3天。

回望2018年,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仿佛像是一场电影,一幅一幅,一帧一帧地不断闪现在我的脑海。

于是,趁着年末,我把它们划分归类,回顾我们经历的一些事情,回忆我们留下的印记,力求通过反观这些点滴,思量我们正在经营的事业,做好在下一年来临前的整装待发。

想来,若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我们正在做的事,恐怕“慢”最合适不过了!

是的,我们确实正在做一件很慢的事,例如:的内容每周只更新一次,而且不是每次都有干货,以至于在后台常常收到茶友的吐槽“你们怎么不更新文章了”;少得不能再少的产品,算上今年上新的3款茶,目前常规的茶品仅有8个;各式各样的活动也不多。

不过,即使如此,这一年还是幸得大家的认可、陪伴、传递,为此,我们深表感谢!

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好好说一下我们做的事,让大家对我们多了解一点。

进茶山、访茶人

我们一直这样认为,一款茶的优劣判断,主要有两大核心:天然环境之优越,采制之能合理,缺一不可。

影响茶品质的因素有很多,茶树生长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条件、小气候、土壤、制作技艺、制茶时的天气等,而鲜叶产自哪里更是决定了其味道所能达到的上限。

所以,进茶山成为我们走出去的第一步。

红色小车载着我们在盘山公路上一路颠簸,底盘不时被路上的砂石刮蹭出大大小小的响声,大概绕过200多道弯后,到达了六堡茶发烧友必访的“圣地”——六堡镇。但于我们而言,这里并非是“朝圣之地”,而是我们发现、传递茶山茶园之景色,探讨传承中的创新与变革、留取与舍弃的起点。

六堡镇里的茶园大多位于高山深谷之中,每次的茶山之行都需要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徒步前往。

尽管如此,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偏远村落,高山深涧的茶山中,依然留下我们数次到访的足迹。

在这里我们首次见到“瘦骨嶙峋”的百年六堡古树,美丽而稀缺的紫芽,同时也见证了茶农除草、采茶的艰辛,切身感受好茶来之不易。

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成就了六堡茶的迷人茶香,茶树生长在没有过多的人工干预的绝佳自然环境中,物竞天择,可持续的土壤、自然的代谢,孕育了天生丽质的六堡鲜叶。

六堡茶界如同江湖,有许多大师,也有许多高手。

这一年,我们拜访过各式各样的茶人,其中不乏坚守传统的制茶手艺人;现代工艺的践行者;也有改变、创新的新一代匠人;还有为了个人爱好不计成本,只想做一杯好茶的老茶师;不断研究、试验,改良现代工艺的研究者。

我们向他们讨教,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是如何通过技艺让鲜叶在自己手里上演完美落幕,成为令人欢喜的茶。

此外,我们也采访了多位藏家、行业资深人士,他们视野广阔,各有建树,从中我们汲取了丰富的品茶之道,加深了行业的认知,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的内容

2018年,我们以不同内容为载体,给大家分享了六堡茶的原料、工艺、保存以及品、鉴、藏等知识,既有小而精的内容铺陈,又有满满干货和不乏趣味的实验解读,不知不觉写了近10万字的原创内容,虽然算不上高产,但却都是我们的经验总结和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认知。

我们写有自己见解、不盲目跟风的文字,通过真实有趣并尊重科学的实验,把六堡茶知识用更通俗,更直观的方式传播给茶友,如:

听说六堡茶隔夜不馊?实验告诉你是真是假

实测 | 六堡茶怎么闷泡最好喝

我们没有鸡汤故事,没有空洞的说教,只讲干货,如:

六堡茶冲泡大全

手把手教你冲泡六堡老茶

我们敬畏传统,在不断学习积累的同时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建立对自己行业的洞察力,我们撰写行业深度文章,其中一些是迄今为止,行内人不愿或不肯提及的内容,如:

六堡茶行业里的2个政治正确

不能说的越南料

寻茶,试茶是我们的日常

了解我们的茶友大概都知道,我们的产品不多,也许有人觉得是因为我们懒。实际并不是,毫不夸张地说,最大的六堡茶藏家手里的六堡茶种类也未必有我们的齐全。

我们寻茶、试茶的工作,并非是单纯的喝茶那么简单,从原料是什么品种,到外在形态,再到香气口感以及原料种植、加工环境,无一不是我们考察的对象。

试茶就好比在沙子中寻找金子,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我们的茶样有大厂的、也有小厂的,有知名老藏家的,也有默默无闻茶农的,因为渠道的不同,难免会遇到各种奇葩难以下咽的茶,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掌握了基本的闻汤识垃圾茶法,然而,有时为了验证这是一款垃圾茶,还是要细吞一口,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小心谨慎,每一款茶都要经过至少10次的反复比选,在数量和品质两者之间,我们选择了后者。

产品是我们与大家沟通的另一种方式,为了能更好地客观评价一款茶,更清晰准确描述其内在价值,我们做了一套六堡茶评价体系,滋味、香气、汤感、平衡感、韵味/余味、层次感,都是我们对一款茶的基础考量,也是我们寻茶的价值判断,当然,这样做也是想让我们的产品给大家带来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每个月临近月末,明窗净几的茶评室里,已成习惯的茶评工作便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置茶、注水、出汤、品饮、记录,无数次动作的重复,只为仔细甄选。

严选106,6月底确定上架。这款茶,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制作的,选用特级的高山茶原料,制成后经过防空洞窖藏以及六堡山区自然存放,5年已显陈香。事实上,在3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喝过这款茶了,由于当时茶刚从箩里取出,没有经过醒茶,对于它的价值,我们做不到客观和真实,因此,连续3个月的评茶日都会再次审评,直到6月才敲定,号称是六堡茶之家最难评定的一款茶。

▲严选106

7月,第一期尖货茶品,留给了六堡茶之家的粉丝。我们定义的尖货是那些量少,且品质上乘的六堡茶品。它有可能是藏家的多年珍藏,也有可能是茶农自制的手工茶,甚至是我们的软磨硬泡“薅”来的茶。所以,尖货的出现更多是一种偶然。

▲第一期尖货(已售罄)

六堡小青柑, 8月份开始预售,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尝试,选料、制作、包装,全部由我们来监制。记得那时,我们在采用烘焙和生晒工艺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南方的夏季是雨季,若是采用全生晒,不仅会延长制作时间,还会冒着品质可能会变质的风险,经过再三权衡,最后还是决定用全生晒工艺,因为它代表的是由我们创造的新的六堡味道。

▲自制六堡小青柑

10月,一款“另类”的樟香六堡茶入选六堡茶之家的臻味系列。对于原料的来源我们从不避讳,一直以来大家认知的六堡茶都是来自六堡原产地,所以当我们要说出这款茶是采用边境原料制成的时候,会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是否能够被大家所接受?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在上架前,我们发了茶样给部分茶友试饮,没想到,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正如茶探长所说:樟香六堡茶,或将颠覆你对六堡茶的认知。

▲臻味306(樟香六堡茶)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寻找那些美好的六堡味道,传承的同时创造新的味道。

2019年,我们还会继续我们的路,也许有人会质疑,反反复复地寻茶、试茶、上茶山、去茶园,该去的地方你们都跑遍了,到底还能有什么新意?如果说这一两年我们走访的多是茶园茶山,呈现的是乡土、传统,那么在即将到来的一年,我们希望以一种现代的方式来与大家交流。

直播、视频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它的即时性、现场性优势,更容易建立我们与你们对话的桥梁。潮流涌动,我们希望与你们一起,吸收着六堡茶文化养分的同时,也改变着、定义着它的传统与传承。

本文由“六堡茶之家”编辑整理,参考资料:《六堡茶入门手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