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今后五年,荔湾区建设这五大工程

2022-04-13 12:12:05热度:58°C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通讯员 荔宣

10月26日上午,广州市荔湾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荔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樊伯欢主持大会。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荔湾区将升级打造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全面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佛融合试验区、岭南文化中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建设五大工程,把荔湾建设成为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

加快建设三大发展平台着力增强城区核心竞争力

高标准建设白鹅潭商务区。分步实施区域内超100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有序铺开核心区、聚龙湾、塞坝口、广船、东沙等片区土地整备和开发,加快推进10、11、22、28号轨道交通沿线征拆及周边TOD综合开发,加大土地推介力度,为加快导入高端产业提供用地保障。力争2022年2月前省“三馆合一”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启动医药港幸福湾地块建设;2022年底前鹅潭一号总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广船一期项目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把大坦沙岛打造成为健康生态岛、最美江心岛;积极稳妥推进聚龙湾启动区建设,完成二期改造方案编制,分期实施区域有机更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高品质打造荔湾文商旅活力区。培育做强白鹅潭世界级商圈,提质扩容大西关(上下九—永庆坊)岭南特色商圈。充分整合美食资源,狠抓小餐饮行业整体提升,打造荔枝湾粤菜美食街区。在永庆坊、上下九等片区引入各类潮流时尚和新型消费品牌门店。全力推动芳村茶叶市场、黄沙水产新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重点打造国际茶都综合体和茶叶流通枢纽。鼓励“老字号”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夜间经济、免税经济、网红经济,扶持培育西关地理标志。

高质量开发海龙围科创区。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准入导则,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数字创意、文化休闲、绿色建筑与设计等产业,引入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推动菊树地块、龙溪大道南地块等科创区二期用地控规调整和收储,推动新一批M0用地选址,适当增加经营性用地,腾挪产业发展空间。力争三年内起步区成势见效,产值规模超过500亿元;五年内全面建成运营,引领带动一批高端产业向起步区和龙溪大道沿线布局,打造高端产业经济带,建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打造都市休闲观光示范区,建设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广佛河碧道、大沙河湿地公园,构建“产业+生态+景观”发展形态。

加快建设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区发展能级

今后五年,荔湾区还将通过公共空间、产业、生态、文化、交通等多方面优化提升,全方位激发珠江沿岸地区活力。

生态上,今年完成聚龙湾首期沿江景观品牌示范段;2022年省“三馆合一”项目新建亲水栈道540米,打造滨江品牌公共空间;五年建成聚龙湾宜居宜业品牌活力区。

产业上,建设一批产业和技术创新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0个,新增新型研发机构4个,高新技术企业350家以上,高技术产品产值250亿元以上。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和紧缺人才100名。大力发展现代商贸、高端服务、特色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力争五年签约项目350个、注册(落地)项目325个、协议投资额1500亿元、协议达产年产值(营收)1500亿元。

加快建设广佛融合试验区奋力集聚高端资源要素

全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上升为省级平台。与横琴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产业链合作。完善港澳人才服务政策,优化贸易结算、跨境金融服务。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融通三地资源,打造粤港澳合作示范基地。

深化广佛同城共建。加强两地在科技金融、创业投资、创新平台、产业协同方面的交流合作,推进资源共享。积极参与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政策编制。高标准建设“广佛湾”。加强广佛同城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探索联结珠西“科技创新+生产性服务业”路径,共建金融投资平台,对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发挥新三板华南基地辐射作用,加快形成“广州研发创新+珠西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有效提升城区功能品质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五年内完成14个旧街区保护改造项目。推动无物业小区混改试点。依法有序推进已获批8条城中村改造。一体推进花地河沿岸和茶叶市场片区适度改造。协同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

推进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如意坊隧道、如意大道、城市快捷路二期(东沙—石岗隧道)等续建项目如期完工,推动白鹅潭大道、沙面西桥、广佛同心桥、南漖隧道、花地大道中南延线等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如意大桥东桥、浣花路西延线、芳村大道西侧规划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废弃铁路改建,打通交通“微循环”,力争路网密度从4.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6公里/平方公里。完善综合管廊、消防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到2025年建成5G基站5300座、智慧灯杆5000个。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达标面积不少于25.3平方公里、2025年达到29.1平方公里。完成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治水工程。2025年碧道建成65公里。每年打造2条“门前三包”样本街、完成4个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创建星级投放点,深化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

加快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大力彰显文化魅力时代活力

加速创建岭南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创新发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推动粤剧粤曲、“三雕一彩一绣”等岭南文化精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擦亮中秋灯会、迎春花会、羊城菊会等传统文化品牌,推出“老字号”“老品牌”系列衍生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开发,整合全区文博资源,挖掘保护历史名人资源,高质量建设永庆坊“城市记忆”微改造展览馆和泮塘五约疍家民俗文化馆。

推动以荔湾为原点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试点建设,深度开发“一带七区”重点片区。对标5A标准,持续提升永庆坊旅游景区管理运营水平,重点推动沙面—西堤、上下九—华林寺等片区创建国家A级景区,加快推动南方大厦活化提质和广州文化公园片区空间品质提升。创建国家级粤剧粤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快永庆坊非遗集聚区建设。建立文商旅融合发展激励机制,深化文创产业发展,启动岭南精品IP孵化工程,升级信义会馆、1850创意园,依托珠江钢琴创梦园等创意园区。(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詹淑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