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品藏与锡为友,惜缘惜壶

2022-04-12 23:30:36热度:54°C

文 | 林丹妮

“打锡壶咯!”锡匠在街口放下担子,升起炭火,支起风箱。炉边顿时泛起暖色的光晕。坩埚里的锡水闪着白银般的光亮,空气中弥漫着软绵绵的金属气息。男女老少围在旁边,听着“叮叮咚咚”的锤打声,对即将成型的锡壶心怀期待。

时光带走了很多人、事、物,如今走街串巷的打锡匠已难觅踪影,这样的街头光景也消逝不见。但幸好有器物得以留存,它们的存在是个美丽的证明,见证着历经千锤百炼的时光,以及那个蕴含着民艺之美的年代。

借由器物,人与美碰撞出火花,人与人相识,人与时代交融。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高博达与锡壶结缘。又在无数次偶然的邂逅中,他被锡壶独特的美所吸引,并将其视为心中的珍爱之物。欣赏着锡壶收藏家高博达珍藏的一件件老锡壶,让人忆起许多被遗忘的事物。

锡壶,是锡器工艺品的顶峰。

经高博达介绍,中国锡壶的发展历经三个时期,特点鲜明。明代锡壶简洁明快,清代全面发展达到顶峰,清末民国初期追求表面奢华。明代之后,文人锡壶出现,紫砂壶工艺大师加入,各种形制的锡壶开始流行。清代著名书画家朱坚(字石梅),开创了紫砂包锡壶,用白玉作盖、柄、钮,秀丽别致,又称“三镶壶”,开嘉道锡壶新风。

包锡檀香木漆绘山水图鼓式温酒提梁壶 清代

包锡剔红海水龙纹鼓形温酒提梁壶 清代

锡,在远古时期就被人类使用,属“五金”之一。《说文解字》中将锡释为“银铅之间”。它明亮如银,光彩夺目,无毒耐酸碱,没有丝毫的伤害和侵略性。独特的金属个性使锡器呈现出低调谦和、朴素温雅的气质。锡极具包容性,柔软且展性很强,可与其他材质和工艺紧密结合进行创作,如紫砂、漆器、瓷器、竹木、玉器等。

包锡竹雕十二瓣花形捆竹式执壶 清代

以清代竹雕包锡壶为例,这把壶将竹木的淡泊与锡器的温润巧妙结合为一体。其造型古朴别致,精雅稳重。执壶整体为锡制,壶身包竹,面雕呈细竹状排列。肩和底包锡为花瓣型,圆平顶盖,正中镶一玉钮。宛如竹节的锡柄和流口挺拔有力,生动自然。

与崭新的锡壶不同,老锡壶褪去了最初的光鲜和亮白,表面焕发出朦胧沧桑的光泽,久远的气息扑面而来。高博达说,这是由于锡壶表面形成了一层非常薄的氧化膜,从而呈现出黄褐、黑褐、紫灰等颜色。这些深浅不一的色彩与锡的金属光泽交织在一起,随年代而形成不同的包浆,这也成为锡器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镶锡粉彩瓷花卉纹菱形点铜藤执壶 清代

三镶锡青花粉彩瓷中石瓢式执壶 清代

三镶锡紫砂刻观音书法圆执壶 清代

高博达收藏锡壶有“奇、特、绝“三大标准。奇是新奇,无论造型、工艺还是装饰都要富有新意,让人眼前一亮。特是特别,每把壶都要与其它的壶有所区别,经得起欣赏和品味。绝是精绝,少见且极为精致。

时空流转,人与物的联结好似偶然中又有着必然,有些物件仿佛是为你而来。这种情形听起来好像很玄妙,但实际上许多藏家都经历过,并将其视为天赐的机缘。在高博达看来,收藏锡器的乐趣始于淘买,但需要靠缘分。

左上:三镶锡紫砂梅花瓣形圆执壶 清代

右上:锡德利昌款瓜瓣式铜边提梁壶 清代

左下:锡四方委角屉式碳温酒执壶 清代

右下:锡錾梅花松枝纹扁圆提梁壶 昭和 日式

“一个百分百的老物件,它偏偏就錾着我的名字。我相信这就是缘分,是天意。”提起曾经收藏的一个锡质茶叶罐,高博达欣喜地讲述了一段奇妙的经历。当时,朋友拿着茶叶罐来找他,但因他不收锡壶以外的锡器,所以并不感兴趣。可当他看到茶叶罐上刻的书法后,不得不为之惊叹:“高山流水,博古通今,达官贵人,琴棋书画,锡东南北,雅用共赏”。锡罐的每一面各有四个隶书体字。如果把第一个字连起来读,即“高博达琴锡雅”。后来经鉴定,茶叶罐为清代早期所制,字为原錾。

这样可遇不可求的收藏故事还有很多。

“中国的锡壶,是一个被遗忘的传统民间壶具的精华。”高博达说。与锡为友,高博达品味锡器的博古与雅趣。

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无法避免会错失一些珍贵的东西,但总有一些会保留下来,向人们讲述那段岁月美好的点滴。有如锡壶,无言且美。

END

主编:周玉娴 | 编辑:肖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