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为什么英文中禅叫做“zen”,围棋叫做“go”,茶叫做“tea”

2022-04-11 10:34:04热度:125°C

英文中有很多来自于中国文化的东西,比如说禅宗,自然是来自于中国,大家都会背诵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六祖慧能的四句偈。

那么,为何英语中的禅不写作“chan”,而写作“zen”呢?

我们来看下,中国各种方言中的“禅chan”怎么读。

图中可以看出,闽南语和粤语的禅几乎都读错sian,和禅chan是比较类似的。

汉文化圈的越南语和朝鲜语读音也并非zen。

那么,zen来自于何处呢?原来是来自于日语。

原来日本禅宗由于得到镰仓幕府的支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武士道”形成的重要因素就有禅宗的因素在,所谓的“静”和 “悟”等元素。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欧美人接触到武士道,很新奇,于是把日本武士道的所有词语都从日语中翻译了过来,变成了英语。

武士道:Bushido

空手道:Karate

神道教:Shinto

花道:Ikebana

盆栽:Bonsai

艺伎:Geisha

道场:Dojo

柔道:Judo

剑道:Kendo

忍者:Ninja

禅宗:Zen

我们知道,英语其实是外来语居多的语言,很多单词都来自于外来语,比如beauty美丽,这个词语一看发音就是来自于法语的。

但是英语来自于东方语言的外来语是比较少的,很多词语宁可变成词组,也不加入新的词语,比如说,dumpling,其实是英语的小布丁,也用来形容中国的饺子,他们不可能加入“jiaozi”这个词语的。

但英语来自于东方语言的外来语中,70%都来自于日本,且都成为了常用语,这都是因为明治维新之后,欧美人最早接触到的东方人都是日本人的缘故。

比如上面一系列艺伎之类的词汇,看起来像是日本招待了一个英语词典编写者,然后一股脑加入了这么多词语进去。

因此,中国的禅宗也只能用了日语的名字zen,即便这也是中古汉语的一种读音。

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国粹——围棋。

围棋,又叫做“弈”,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明确记载,隋唐时期才传入日本,怎么看,英语的词语也应该叫做“weiqi”才对,毕竟他们的国际象棋“chess”就是来自于波斯语的,这正是国际象棋发源地(一说发源于印度)。

可是,英语中的围棋叫什么呢?

叫做“go”,大家还记得柯洁大战阿尔法狗的故事吧,阿尔法狗就是AlphaGo,智能围棋机器人。

围棋“weiqi”为何英文叫做“go”,和英语“走”、“加油”是一个意思?

我们看下其他语言。

韩文的围棋读作wiki,正好和维基百科wikipedia一个名字,哪怕叫做“wiki”听着也像围棋啊。

原来,这个字又源于日本。

大家看,中文的围棋,也叫作弈或者碁,今天台湾有一个笔记本电脑就叫做“宏碁”(hongqi)。

可是,日语也继承了“碁”这个字,但是读音却变成了“go”,原来,中古汉语时期的吴语中,围棋的棋不是读作“qi”,而是“ɡiə”,传到日本去之后,变成了gio,演变为go了。

之所以围棋用日语读音,那是因为欧美人最先接触到围棋,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聘请的德国人奥斯卡·科歇尔特第一次把围棋带到了西方,自然而然是日语的读音了。

中国曾经想把它改名“weiqi”,但是外国人不认,他们只认识这个叫做“go”。

而且,不用说其他,单单就说很多食物,都是用日语命名的,比如说枇杷,枇杷原产自中国,但是明治维新之后,去日本的欧美人接触到了枇杷,觉得很新奇,所以这种植物的学名叫做Eriobotrya japonica,意思就是日本蔷薇果。

更不用说日本料理了,日本料理基本上每一道菜的日文名字都变成了英语单词,而且进入了英语词典。

比如说:

生鱼片:Sashimi

寿司:Sushi

拉面:Ramen

乌冬面:Udon

盐烧:Shio

角煮:Kakuni

豚骨:Tonkotsu

酱油:Shoyu、Soy

味噌:Miso

天妇罗:Tempura

照烧:Teriyaki

豆腐:Tofu(和汉语读音几乎一样,也可以视作汉语词)

由此,大家发现了一个悲伤的景象,一向对于外来语极其严格的英语,在本文中已经纳入了24个日语单词了。

这不禁让中国有点怅然若失,如此多的东西,英语都吸收了日语外来词,甚至连围棋和禅宗也变成了日语。

甚至最过分的是,英语中的“汉字”一词,也来自于日语发音,写作kanji,连中国的汉字,英语中都用日语读法,岂有此理。民国时期中国强烈抗议这个词语,现在一般英语写作Chinese character。

不过好在香港利用地缘优势,反过来向英国输入了不少词语,今天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基本都来自于香港和粤语,具体有多少个,抛却一些明显的恶搞和洋泾浜英语,一共有以下词语:

长衫:Changshan

叉烧:Cha shu

炒面:Chow mein

点心:Dim sum

孔子:Confucius

沙皮狗:Shar-pei

松狮狗:Chow chow

功夫:Kung fu

乌龙茶:Oolong

龙眼:Longan

荔枝:Lychee

台风:Typhoon

阴阳:Yin yang

风水:Feng shui

其中,阴阳和风水这两个词语或许是来自于普通话,其他的12个词语来自于粤语,广东人可以试着读下,这些确实是进入英语词典的正规汉语词,可是跟日语进入英语的24个词语(可能还有更多,未能统计)相比,太少了,只有一半,甚至还有两个是狗狗的名字。

不过,好在香港人请英国词典编写商吃了顿广式早茶,这才挽回了点面子,有了这么多进入英语词典的汉语词。

而功夫,则是到了70年代才由美籍华人李小龙电影风潮带动。

不过,其实有三个词语是最早进入外来词汇的汉语词,而且不光是英语,甚至早就进入了拉丁语和希腊语,成为西方通用语。

这三个词语就是瓷器、丝绸和茶叶,这三项正是古代中国最常出口的产品。

瓷器的英文china,一说源自秦qin,一说源自瓷ci。

丝绸的英文silk,源自古代汉语丝。闽南语的“丝”似乎就读作sik或者siak,就和silk的英文读音基本上一样。

还有一项英语中最为常用的汉语词,就是茶了。

大家都知道,茶的英文是“tea”,茶的汉语是“cha”。

cha和tea,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还真的想不到,茶的英文是来自于汉语的。所以有人说,为何英文中茶叫做tea”,中国是茶的故乡,为何英文中的茶却不是汉语发音。

这真的是误解了,确实是汉语发音,不过不是普通话,而是方言闽南话。

其实欧美语言中的茶本来确实写作“cha”,源自广东话的“cha”。16世纪在澳门定居的葡萄牙商人。葡萄牙语采用粤语发音“cha”,并将其传播到印度。之后,从拉丁文到英文,茶都写作“cha”。

那么,茶在英文中,是什么时候从“cha”变成“tea”的呢?原来是在清朝时期,英国接触到了厦门的茶商,厦门茶商在那个时候发明了一种新式茶品——红茶,很受英国人欢迎,英国人成为了世界上最爱喝茶的民族,因此,英文中的茶就按照闽南语写作“tea”。

为什么,之前的绿茶英国人不爱,红茶却爱呢?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是绿茶主要喝得新鲜,今天的雨前龙井、明前龙井都是如此,喝的是鲜嫩,而茶叶从中国运输到欧洲,走水路的话要几个月,茶叶早就不新鲜了,只有红茶利于保存。

还有一个原因,红茶因为是全发酵茶,所以里面的茶多酚被发酵分解了,加入牛奶的话就没有苦涩味,英国人喜欢在茶里面加上牛奶,变成奶茶,只有红茶最合适,所以英国人最为爱好红茶,而红茶是明清时期福建武夷山发明的,主要在闽南的厦门贩卖,自然而然用了闽南语茶的发音。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刘焕品红茶手记2——正山小种和茶叶大盗,里面就说过,

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爱上了喝茶,由于茶叶只能从中国进口,而且中国垄断了茶叶的生产,中国动辄以茶叶要挟英国,当时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恼羞成怒,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打开国门。

战争虽然打完了,茶叶还是只能从中国进口,英国人对于自身对中国茶叶的依赖很是头疼,后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地印度阿萨姆发现了野生茶树,种出了阿萨姆红茶,然而那个时候的阿萨姆红茶有股极其刺鼻的浓烈气味,冲泡的茶汤跟中药味道差不多,大多数人敬而远之,成为粗鄙的下人茶。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迫切需要探究中国茶叶的秘密,需要从中国引进优秀的茶树来改进阿萨姆茶树的品种,然而英国政府想从中国引进茶树的请求被拒绝了。

19世纪末,在中国福建的闽江上,一艘渔船里,坐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那个外国人名叫罗伯特·福钧,是一个苏格兰园艺学者,这次他奉英国皇家的命令,来到中国,考察中国的红茶,寻找中国的“香味混合剂”以及中国最好的茶种。

福钧来到了中国福建福州。那个时候的福州属于五口通商口岸中开放的港口,外国人并不少见,福钧先是装成了英国富商,打听到一处茶庄,由于福钧会汉语,他很快找到了那家茶庄。

一进茶庄门,福钧就问:“有红茶卖吗?”

茶庄老板答道:“当然有,客官这边请。”领着福钧进了内室,泡了一杯红茶给福钧,福钧一尝,顿觉香味扑鼻,远胜在英国喝的劣等红茶。

但当福钧问道,这茶产自何处的时候,茶庄老板却支支吾吾不说话了,原来当时的清政府主要依赖茶叶、陶瓷和丝绸三种出口品,这三种产品本来都是不传之秘,技术是严格保密的,然而还是陆续被欧洲学到了,德国迈森学会了瓷器,迈森瓷器至今仍然知名,意大利伦巴第和尼德兰弗兰德斯学会了丝绸和纺织,也是欧洲的纺织中心,所以茶叶是清政府仅有的秘密。

政府明令禁止,茶庄老板自然不能不遵守,福钧碰了一鼻子灰。

福钧走出了茶园,并未灰心,他相信,只要有钱,一定能查到红茶的秘密,然而,虽然福钧会汉语,但却举步维艰,毕竟谁也不能违背政府的命令。更何况,福钧是英国人,清末的人谁看到这样一个外国人放心带他前去,更别提他金发碧眼的长相太过于显眼了。

最后,福钧变聪明了,他知道,中国从来不缺一类人,那就是汉奸,在金兀术被困黄天荡的时候,重赏之下得到了汉奸,在皇太极攻打锦州的时候,重赏之下也得到了汉奸,这次福钧也聪明了,他贴出了告示,重金聘请一位管家。

告示贴出来后,福钧静静等待消息,很快就有人上门了,那人姓王。

一见面,福钧就开诚布公,告诉了他真实意图,小王告诉他,要想扮成中国人,首先装束要像,当时的中国人还留着辫子,福钧也去剪了一个辫子,穿上了长衫。同时,王告诉他,会说中国话还不行,要会说当地的方言,更重要,要会说脏话,一个不会说脏话俚语的人,当地人不会亲近。

福钧开始苦学福州话,经过管家小王一番调教后,他成功伪装成了福建人,赢得了当地茶商信赖。

这次他又来到了一处茶庄,说自己想去茶园看看,那人问他是哪里人,福钧说自己是西域人,长年居住在福建,想去茶园看看。

这次茶庄主没有质疑,告诉他,这些红茶其实并非产自福州,而是来自于闽北的山区——武夷山,在那儿的岩石上,生长着茶树,用那儿的茶树叶,当地茶农可以制成红茶。

于是,福钧就约定好去武夷山考察,茶庄主应允了,不久,福钧跟管家一同去了武夷山,考察了红茶的制作,并偷了红茶种。

后来,福钧又去了安徽省,考察了当地的绿茶(那个时候安徽省还没有红茶,祁门红茶还没有发明),后来,福钧又多次南下武夷山,贿赂了当地的茶农,偷运了几百株茶树苗,准备偷运至印度。

很快树苗被隐藏在木材里面,装上了船,从福州偷运到了上海,准备再从上海运出海,就在船快从上海启航的时候,被当地官员查到了,官员厉声问道:

“这是什么东西?”

福钧和管家吓得满头大汗,虽然船上货仓写的拉丁文,但官员要打开看看,如果看到是茶树苗,估计福钧就会有麻烦,随行的人都冷汗直冒,这个时候,福钧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沉着,他立马用了最中国式的方法,塞了几两银子,用红包打发了官员。

看着官员走远,福钧松了一口气。

中国的茶树就这样去了印度,英国人在印度的阿萨姆和大吉岭用中国茶树嫁接长出了茶树,因为当地独特的地貌条件,尤其适合茶树生长,用中国制茶法,加上英国人发明的工业碎茶法,制成了全新的阿萨姆红茶。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很快风行英国,成为茶中贵族。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红茶把中国红茶打得溃不成军,一直到今天,红茶的世界还被英国把持着。这些谁又能想到。

福钧偷来的茶种就是正山小种。关于福钧的故事,都在一本叫做《茶叶大盗》的书中。

英国人按照闽南语称从中国进口的茶叶为“Tea”,又把最好的红茶称为“Bohea”(武夷茶),为武夷的谐音。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的中茶文字就是Bohea。

所以,英国人后来把“tea”的读音传入欧洲,基本上欧洲语言中称呼茶都叫做“tea”。

而俄罗斯、中亚、波斯、阿拉伯、印度等民族,茶叶大多通过北方的陆地丝绸之路传播,茶叶就源自茶(cha)的北方汉语发音。

通过这张图,可以明显看出差异,受到英国影响的国家,语言中都叫做“tea”,受到俄罗斯影响的国家,语言中茶都叫做“cha”。只有葡萄牙是例外,早在500年前,从粤语中习得了cha的读音,曾经影响了全欧洲,后来被英国影响下全面推翻。

所以,联系今天的一带一路,可以看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几乎都读作“tea”,比如丹麦语Te,荷兰语thee,爱沙尼亚语tee,芬兰语tee,法语thé,德语Tee,匈牙利语tea(读teya),冰岛语te,意大利语tè,后期拉丁语thea,马来语the,挪威语te,西班牙语té,瑞典语te。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几乎都读作“cha”。比如波斯语chay、乌尔都语chay、阿拉伯语shay、俄语chay。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着实不假。以前我们总有一种文化自卑感,总觉得英语中来自汉语的外来词不多,奥斯卡中来自汉语片不多,诺贝尔奖中华人不多,如今随着中国越来越向上,对西方终于可以平视了。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6104218 42183520 35205102 51024636 46365448 54487688 76882948 29485586 55860116 zen'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31683) and MATCH(title) AGAINST('46104218 42183520 35205102 51024636 46365448 54487688 76882948 29485586 55860116 zen'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