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茶叶科学研究所——武夷山茶科所
在福建武夷山麓首,武夷茶皇家御制茶叶所在地,由当代茶圣、茶业界泰斗——吴觉农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专门的全国性茶叶研究所就诞生于此。包括中国十大茶人吴觉农、张天福、庄晚芳、陈椽、王泽农和众多著名的茶叶科学家都曾在此工作过,他们在武夷山为中国近代茶叶科技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武夷山茶科所坐落在御茶园(元朝创建),是中国首个茶叶科学研究所,也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岩茶科研机构。
现今在武夷山大面积繁衍的名枞、品种有大多都是来源于这里。在这,被认为品种有着最为纯正血统的地方,收藏着武夷山最为全面的茶树种质,最宝贵的是其中有许多在岁月变迁中几被遗失湮灭的树种。
武夷山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先生,利用从省茶科所引回的九龙窠母本,进行无性繁殖,成功了培育大红袍,制作出了成品大红袍茶。
溯源:演变及发展
正式成立前:
1938年10月,由于日寇侵略,国家多难,战事扩大,海口被敌人封锁,张天福先生奉令将在福安社口的福建省农业改进处茶叶改良场主要人员随带图书、仪器、档案等迁移崇安县赤石镇,从此近代中国的茶叶科技开发工作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1939年11月,由福建省贸易公司和中国茶叶公司福建办事处联合投资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命张天福为厂长,负责筹建工作。福建示范茶厂下设福安分厂、福鼎白琳分厂、政和制茶所、星村制茶所、武夷直属制茶所。福建茶叶改良场并入了福建示范茶厂;福安分场,由福建示范茶厂福安分厂接管。
正式成立:
1941年3月吴觉农先生在浙江衢州筹设东南茶叶改良总场,10月总场经正式批准组建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吴觉农先生任所长。吴觉农先生商得福建省有关部门的同意,择定崇安赤石的福建示范茶厂为所址。福建示范茶厂茶园、厂房以及岩茶初制所等设备较为齐全,稍加充实做为战时的茶叶研究所场地十分理想,所以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茶叶研究所便落户在崇安县。
至1942年4月,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筹建处的全部设施和人员,由衢州万川迁往崇安赤石企山,6月间安排就绪,开展各项茶叶科研工作。
这是中国首次有了以研究为主的全国性茶叶研究机构,也是我国第一所中央茶叶研究所。
42~45年间,研究所招收培养了大批茶叶专家,如茶学家庄晚芳、陈椽、庄任等。对崇安各茶区名枞的栽培、制作,作详细调查,为武夷岩茶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
正式成立后:
1946年7月(抗战胜利后),在崇安的茶叶研究所由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茶叶试验场接管,张天福任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一直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茶叶试验场改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实业厅崇安茶厂,张天福任厂长。
1950年2月改称中国茶叶公司福建省分公司崇安实验茶场。
1952年,改为福建省崇安茶叶试验场(福建省农林厅)。
1955年,改为福建省崇安茶场(隶属福建省农业厅);1962年,改为福建省农垦厅崇安茶场;1966年,改为崇安县崇安茶场;1990年,崇安县崇安茶场改为武夷山市茶场。
1959年10月,成立崇安县茶叶局。武夷、星村、五夫、城村、吴屯、岚谷等6个公社分设茶叶收购站。茶叶局属行政职能部门。公社茶叶收购站则帮助茶区社队发展茶叶生产,为社队培训茶叶技术骨干,并负责收购、调运各茶区的毛茶。
1960年,在天游峰顶,成立崇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恢复了正式茶叶科学研究单位。
1968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茶叶局被“砸烂”,停止行使其职权。
1969年初,茶叶局撤销,改为茶叶科,并入县供销综合站(同年改名为县供销综合公司,1974年改为县供销公司),茶叶科学研究所也并入。
1975年,成立崇安县供销社茶叶公司,基层设7个茶叶收购站(即城关、吴屯、岚谷、五夫、兴田、星村、武夷茶叶收购站)和天游茶叶试验场(由茶叶科学研究所改称而来)。
1980年1月,恢复成立崇安县茶叶局,茶叶试验场改回旧称——崇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为茶叶局下属单位。
1982年,茶叶科学研究所所在地开始搬迁至武夷山御茶园遗址处。
1984年1月,崇安县茶叶局又改名崇安县茶叶公司,茶叶科学研究所仍为其下属单位。
1987年3月又恢复成立茶叶局,下属单位为7站1 所,即城关、武夷、星村、兴田、昊屯、岚谷、五夫茶叶收购站和崇安县茶叶科学研究所。茶叶科学研究所以发展生产,繁育茶树品种,推广优良茶树品种和初制加工为主。
1989年8月21日,崇安县撤县建立武夷山市以后,崇安县茶叶局改称武夷山市茶叶局,崇安县茶叶研究所改称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崇安茶场也改称武夷山茶场。
1992年6月,夷山市茶叶局撤销,成立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加强全市武夷岩茶栽培、制作、销售的一条龙技术指导工作。下属有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溶科研、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单位)、武夷山市茶叶批发中心和武夷山市茶厂等3个单位。
2003年,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被武夷星茶业收购(原称星愿[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现称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属的茶园、加工厂、经营权等有形、无形资产归其所有。
追忆:众多贡献突出的茶叶科技工作者年轻时在此留下足迹
一、吴觉农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茶叶专家、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茶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著作甚丰,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后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家级的茶叶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专家、教授和有实际经验的茶叶从业人员,系统研究茶叶的栽培、制造和贸易等方面的课题,取得了不少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16 年浙江农专毕业,1919 年官费留学日本,为中国第一位去国外攻读茶叶的学生。1935 年任中国茶叶公司总技师,翌年在嵊县三界创办浙江茶叶改良场,1941 年在福建崇安筹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并担任所长至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新华制茶公司总经理。建国后历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中国茶业学会理县事长,全国政协七届常委、民主建国会第五届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有《中国茶叶问题》、《茶经述评》等多种著作传世。
“觉农先生毕生从事茶事,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态度严谨,目光远大,刚直不阿。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说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陆定一在《茶经述评》序言中对吴觉农所作的评价是中肯得当的。当代茶圣吴觉农,博学多才,不慕官禄,不良强权,艰苦创业,矢志许茶,为我国当代茶学理论、科研育人、产销贸易等方同作出了划时代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我国当代茶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二、 张天福
张天福,1910年8月生于上海,长期工作在福建,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是我国近代茶业的开拓者,为抗战后乃至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茶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乌龙茶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福建茶皇”、“乌龙茶王”,中华茶联名誉理事长。
张天福20 岁便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农学专业。经历过“九一八”事变,参加过抗日宣传活动,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张天福就立志要学农报国。1932 年从金陵大学毕业以后的70 多年,从事茶叶教育、生产、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以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开创茶叶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先河,推动制茶从手工走向机械,被尊称为我国“茶学界泰斗”。
1935 年,张天福创办了福建第一所专门培养茶叶职业技术人才的农校,设置茶叶专业,培养茶叶人才。同时,创办福建省建设厅茶叶改良场,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开创了茶叶科教合作的先河。
1940年,由福建省政府于中国茶叶公司联合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命张天福为厂长、负责筹建工作。经过艰辛努力,开辟茶园200多公顷,建机械初精制等工场,并开展茶叶品种、栽培采制等试验研究和茶区调查及技术推广工作、统辖全省茶业各分厂和制茶所,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的单位。
张天福和他发明的揉茶机
1941 年,在他担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时,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手推揉茶机,中国机械化制茶的“帷幕”由此拉开,结束国人用脚揉茶的历史。由于他开始构想设计木质手推揉茶机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因此,当他的设想成为现实时,便将此机名为“918揉茶机”,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第一台手推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的历史。
1942~1946年,张天福又一次应聘到福建协和大学任教,他仍利用教学机会,积极收集茶叶资料,编写教材,搞好茶业教学工作。
1946 年后,他又回到崇安接收全国茶叶研究所,成立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崇安茶叶试验场,继续从事茶业科研,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他改进由他早年设计的“九一八”揉茶机为“五三式”、“五四式”揉茶机,分别推广适应于红茶、绿茶区,又设计推广了绿茶三锅连续杀青机,大大减轻了制茶工艺中的揉茶和杀青劳动强度。同时,还总结了经验、试验、示范、推广茶树无性繁殖——茶树短穗扦插法的经验,大力推广茶树良种。
1954年亲自赴崇安蹲点,指导创办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机耕茶场——崇安茶场,为促进福建茶叶发展做出贡献。
文革期间,被划为“右派”的张天福走遍全省所有的茶区,写下了《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龙岩斜背茶调查》《闽西山调查茶》《福建茶史考》等大量有价值的总结、研究材料。
退休后,张天福在大山深处打响了攻克乌龙茶“做青”的科技战,提出了乌龙茶主要品种的做青工艺规程方案,为乌龙茶快速进入机械化、连续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长期从事茶叶工作,练就一身过硬的审评技术,张天福是评茶的绝对权威。但对他而言,评茶是为了帮助茶农发现生产加工中的问题,解决问题。
他首次提出成立纯民间“茶人之家”的设想,倡导、宣传、组织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为茶人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和交流平台。
2005 年授予“中华茶寿星”称号,2007 年4 月荣获“觉农勋章”和“老茶人贡献奖”,全国仅54位老茶人获此殊荣。
三、庄晚芳
庄晚芳,原名庄友礼,笔名庄友、庄骥、挽风、茗叟。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贡献。著有《茶作学》、《茶树生物学》、《中国的茶叶》等,主编《茶树栽培学》、《中国名茶》、《合理采茶》和《饮茶漫谈》。
1908 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幼年家境贫困。1924 年考取了有生活补贴的集美高等师范学校。1930 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 年毕业后,经赵连芳介绍,到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工作。他带领练习生一起采茶、制茶,与茶工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从而引起了对茶叶研究的兴趣。1938 年,在福建省福安农校讲授茶叶课。1939 年,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到崇安筹办福建省示范茶厂,并在武夷山下组织开辟了数千亩新茶园。不久,他转至浙江衢州协助吴觉农筹办东南改良总场。1943 年,福建省农林公司聘任庄晚芳为总经理,他吸收侨资,改善经营,取得很大成绩,为闽茶复兴打下了基础。1948 年,他先后赴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考察,访问了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陈先生劝他回国从事教育,他深受启发,随即返回福建。这个时期,他逐渐向往革命,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庄晚芳曾先后在复旦大学农学院、安徽农学院、华中农学院和浙江农业大学从事茶学教育。经他培养的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以及前苏联和越南留学生约有2000 余人。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不少人已成为茶学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1965 年,他首次培养茶学研究生,成为我国茶学研究生教育的开端。
四、 陈椽
陈椽,(1908~1999),茶学家、茶业教育家,制茶专家,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在开发我国名茶生产方面获得了显著成就。对茶叶分类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著有《制茶全书》、《茶业通史》等。
陈椽,又名陈愧三。1908 年3 月8 日出身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34 年,26 岁的陈椽从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场、茶厂、茶叶检验和茶叶贸易机构工作。1938 年在他任浙江农业改进所茶叶检验处主任,兼浙江省油茶丝棉管理处宁波办事处主任时,就开始着手收集茶叶科学的有关资料,建立了茶叶检验实施办法和一套完整的表格。1939年任福建茶业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兼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
1940 年任福建示范茶厂技师兼政和制茶厂主任。随后后赴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任教,专心致志地开始研究茶学,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高校茶学教材《茶作学讲义》。抗日战争胜利后,受聘到复旦大学任教,继续为创立茶业教育体系而努力。先后编著了《茶叶制造学》、《制茶管理》、《茶叶检验》、《茶树栽培学》等4部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同时,他还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1952 年担任安徽农学院副教授兼茶业系主任。1957 年晋升为教授。这期间他还致力于提高《制茶学》的教学水平,两次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制茶学》以及《茶叶检验学》,出版了《茶树栽培技术》、《安徽茶经》和《炒青绿茶》等专著,在文革期间仍写成《制茶全书》。1977年,在病榻上撰写了《茶业通史》、《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史》、《茶与医药》3 部共100多万字的巨著。1978年创办全国第一个机械制茶专业,并主编了《制茶学》教材。他又编著《制茶技术理论》,作为研究生必修课的教材,主编《中国名茶选集》,主编了《茶叶商品学》,受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局委托编写了《茶业经营管理学》,还编写了《茶药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贸易学》、《茶业经济学》。
1992 年,八十三岁高龄的陈椽先生在考察武夷山时,在陈德华先生的请求下,为武夷山大红袍的第一款包装商品茶题字。
武夷山茶科所所长陈德华先生,利用从省茶科所引回的九龙窠母本,进行无性繁殖,成功了培育大红袍,制作出了成品大红袍茶。经专家们审评,完全可以作为商品茶投放市场。1985 年的时候,商品大红袍15 克第一次推出,走向市场。陈德华先生研制成功的大红袍产品,此后便成了茶科所长期热销的金牌产品。那种由陈椽题名大红袍(1986年的时候,由陈德华先生请陈椽教授写的大红袍字),印着武夷商标(玉女峰图案)的红色小包装盒,在一段相当时间里,从武夷山走向大江南北海内外,一度成为岩茶的醒目标志。
五、 王泽农
王泽农,(1907— 1999),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化专家。参加筹创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茶叶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是我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主编了《茶叶生化原理》、《中国农百科全书.茶业卷》。
1907 年出生于安徽省婺源县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25 年9月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后离开北京,1928 年2 月考入国立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1 年7 月毕业。1933 年至1938 年,王泽农在比利时颖布露国家农学院(L′InstituteGronamique del′Etat a′Gembloux)和颖布露国家农业试验场(La Station de Recherches Agricoles de L′Etat a′Gembloux)留学和工作。1938 年王泽农从比利时回国,他受命协助李亮恭筹建复旦大学农学院。1942~1944 年,王泽农先后在江西泰和参加筹建江西农业专科学校,在福建武夷茶区参加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任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兼化验组组长。1946~1949年,王泽农回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农学院茶业专修科任教授兼主任。1952 年院系调整,王泽农由上海复旦大学调至安徽大学农学院,1954 年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他又由芜湖调至合肥。一直在茶业系任教,先后担任过土壤农化教研室主任、茶叶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创导茶学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70 年代,他主持研制成功hcej—6 型红茶光电拣梗机和LCDJ—20 型绿茶光电拣梗机,效果都很好,分别获得安徽省1981 年科学技术三等奖和商业部1984 年科技重大成果三等奖。
六、 李联标
李联标,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在国内他首先发现野生乔木型大茶树,对研究茶树起源与原产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旧茶园改造、新茶园养成技术、探索茶树高产优质规律和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李联标,原名李子丰,1911年7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六合县。1917~1923 年就读于私塾,6年的学习使他熟练地掌握了古汉语。1923 年考入南京金陵中学,1930 年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农学系,193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在福建省福安茶叶改良场从事茶叶研究工作。1936 年间到中央农业实验所河南开封工作站,从事小麦推广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迁往四川成都。1939 年转赴贵州湄潭,筹办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任技士并负责技术工作。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茶叶科研生涯。
1945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部进修,从事茶叶中酶性质的研究,与勃纳(J.Bonner)博士联名在美国《生物化学》杂志(1947 年)发表了茶叶中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论文。他是我国早期从事茶叶酶化学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研究成果受到茶学界的关注。1947—1948年在福建崇安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实验茶场技正。
七、 吴振铎
吴振铎(1918年-2000年) ,中国茶叶大师,农学家,教授,别号英,福建省福安县人。1947 年后赴台湾从事茶叶研究,成绩显著,被誉为台湾茶叶界泰斗。
吴振铎于1918年12月生于福建省福安市东门双井巷,1936年吴振铎考入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高级茶科学校——福建高级茶科学校(系该校首届毕业生),后又就读于福建农学院,主修农艺。1938 年吴振铎从福安茶校调往崇安(今武夷山)示范茶厂任技师、副场长,1946 年任福建省立福安高级茶叶职业学校教导主任。
1947年7 月,吴振铎赴台湾,先后任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平镇茶叶分所技正、所长,台湾省茶业改良场首任场长。1948年原属省农试所的平镇茶试支所改隶台湾农林公司茶业分公司,更名为平镇茶业试验所,吴振铎接任所长,此机构于1955年7月又改隶农业试验所,仍由吴振铎担任分所长。1952 年起,吴振铎应聘台湾大学农艺学系,兼授茶作学及其实习的课程,历任讲师、副教授及教授等兼职,至1993年止。其在台湾茶界服务达五十年,前后在各学术杂志及报章上发表达100篇。对台茶之复兴与发展,促进茶乡繁荣,带给茶农莫大的财富有极大的贡献,其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研究精神,甚为茶界所钦佩,尤其对茶树育种及评茶之有恒毅力更为茶界所称道。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学术会议,毕生致力于茶树育种、茶园机械、茶叶制法及评鉴之研究,先后育成15个茶树新品种,其中尤以适制乌龙茶包种茶之台茶12号(金萱)及台茶13号(翠玉)最为人所称道。
其它在武夷山工作过的著名茶学家还有蒋芸生、庄任、林桂镗、叶作舟、胡浩川、尹在继、汤成、陈观沧、吕增耕、叶元鼎、朱刚夫、佘小宋、向耿酉、刘河洲、刘轸、钱梁陈为桢、徐大衡、许裕圻、叶鸣高、陈舜年、林熙修、王世亿、陈时中、俞庸器、黄桐孙、宋雪波、陈洪彦等几十人。
一、 蒋芸生
蒋芸生,茶学家、园艺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茶学奠基人之一。为筹建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培养茶学人才作出了贡献。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柑橘栽培、植物生理以及植物分类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所著《植物生理学》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主要教材之一。
蒋芸生1901 年11 月3 日生于江苏省涟水县。1921 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1922 年公派去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留学。1925 年毕业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教师。之后,相继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南通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科教授、科主任、福建永安园艺试验场场长。1943年3月~1944年8 月在崇安的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担任副所长兼茶树栽培研究组组长,后担任代理所长、研究员,其后担任福建省立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等职。
1956 年浙江农学院由二年制的茶叶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的本科——茶叶系,蒋芸生任系主任。在茶叶系任职期间,又于1957 年7月奉命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58年9月该所正式成立后,曾兼任该所所长、名誉所长。1960 年浙江农学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浙江农业大学,被任命为副校长。1956 年与1964 年先后负责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并任两个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曾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政协委员等职。他毕生从事园艺和茶学两类学科,建树颇多,贡献卓著。
二、 庄任
庄任,制茶和审评专家。长期从事茶叶加工、经营管理和出口贸易工作。对白茶、茉莉花茶及乌龙茶等有系统研究,为发展福建茶业作出贡献。晚年致力于茶史探索和茶文化研究。
1916 年出生,福建晋江人。1934 年,庄任报考并被录取就读于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农产品制造专业。1938 年完成毕业论文《关于发酵微生物的分离应用》,取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兼负责农产制造所工作。1939 年夏,吴觉农受邀到复旦大学筹建茶叶系。庄任经中央大学教授推荐,和许裕圻一起与吴觉农见面。并随吴觉农到浙江、安徽、江西等主产地调查研究并参加茶叶产制和评验实践。1941 年,茶叶研究所在福建省崇安武夷山成立,庄任先后任该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负责制茶组工作。曾担任福建集美高农教师兼农产制造室主任、福建省农林公司技师兼业务科长、福建省农学院兼职副教授。1949 年福建省解放,10月份庄任赴北京参加中财委召开的茶叶产销会议。会后北京成立中国茶叶总公司,各产茶省成立茶叶分公司。自福建省成立茶叶分公司起,庄任就在该公司从事茶叶技术工作,一干就是50 年,为发展福建茶叶事业贡献了毕生力量。1982 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高级工程师职称;1988 年7 月起批准享受教授、研究员待遇。自1956 年福建省茶叶学会成立以来,庄任一直热心于茶叶学术交流、专业期刊编辑出版、茶文化资料收集和茶史探索、茶对人体保健功效以及国内外茶事活动等工作。历任福建省茶叶学会第一至第四届副理事长,后任荣誉副理事长,1998 年被推荐为名誉会长。曾任中国茶叶博物馆技术顾问。中国茶叶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理事、荣誉理事。
三、 林桂镗
林桂镗(1925—1996),茶叶专家,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省仙游县盖尾村人。1948 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48年7月至1949年3月在崇安县茶叶试验场任农业技师;1949年4月至1949年8月在仙游县农业推广所任所长;1949年9月至1952年6月在福建省实业厅仙游甘蔗试验场任场长;1952年7月至1971年1月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任过场长、副站长、副所长、革委会主任委员、所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福建茶叶科研的带头人,连续多年安营扎寨闽东山区,为恢复与发展茶叶生产呕心沥血。他亲自试验成功茶树重修剪改造技术,推动了闽东旧茶园改造,使之成为全国的典型。他主持的“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获1978年福建省科学大会奖。他参加的“茶树品种资源研究”,1990 年获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福建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于1983 年获省农业厅农技改进二等奖。特别是1961 年他被选派出国,在被国外专家认定无法种茶的马里,试种茶树成功,并创制出“49—60”号茶叶(炒绿),获得巴黎农业博览会一等奖,在国际上为祖国赢得荣誉,为发展中马友谊作出突出贡献,因而获得国家农业部的特等奖和连升三级工资的奖励。他先后任福建政协第四届委员,第六、七届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历任中国农学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甘蔗学会、中国花卉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福建省农学会、茶叶学会等5 个学会的会长、理事长。1984 年5 月任福建省农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我国农业、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96年11月5 月因病逝世,享年71岁。(文/志远天下行)
本文原载新浪博客@志远天下行,作者为艺龙旅行专家 去哪儿网聪明旅行家
商务合作约茶:(主营福建茶,以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花茶批发为主,品类覆盖全面。同时提供定制礼品服务。)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同时也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
— END —
福茶之心
| fuchazhixin
茶觉先生,食茶交友
欢迎茶友互动,洽谈茶品合作
详谈请加:fjtea001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