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汤色越浅,茶味越淡困扰无数人的喝茶怪圈,今天终于说清楚了

2022-04-08 14:46:58热度:93°C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次,有位外地朋友请我们吃川菜。

当时,他点了一道开水白菜。

那一碗汤,乍一看,还以为端了一碗开水上桌。

清汤寡水,清澈见底,没有半点油星,也没有半点杂质浮沫。

端详半天,依然看不出门道。

小口尝入口中,先是清甜,而后几秒,口中唾液横生,鲜甜滋味萦绕不绝,久久不散,特别鲜!

那种感觉就像躺在云雾里,咬了一口仙桃。

不仅嘴巴里回味无穷,连心情也十分畅快。

只不过,让人不解的是,这真的是川菜?

闻言,那位久不见面的旧友,一脸傲娇。

当然,川菜的花样多得很,哪里只会是简单潦草的“一片红”。

那种味型只有辣味的快手菜,不过是用调料包做出来的,根本不是川菜的精粹!

《2》

之所以提出这段开水白菜的故事,事出有因。

前不久,有人曾留言。

“这白毫银针的汤色,看起来跟清水一样,哪里会有味道?”

这就错了,这是典型的认知误区。

汤色浅≠味道淡。

茶味是淡是浓,是甜是酸,是苦是涩,统统得靠嘴巴来尝味,而不是靠眼睛来察色。

正如同,那碗看似清汤的白水白菜,其实人家是一道很考究厨师功力的功夫菜。

得花足够多的巧思,才能让普通的白菜芯,大放光彩!

白毫银针,属于白茶,制茶工艺主要是萎凋和干燥。

没有揉捻,没有渥堆,也没有红茶黑茶那么高程度的发酵。

白茶泡出来的茶汤,自然远比红茶、黑茶来得浅。

再加上,和寿眉白牡丹相比,白毫银针的外形以芽头为主,除了小叶壳外,没有叶片的存在。

如此身形构造,决定白毫银针的天然呈色类物质含量较低。

即便是产区相同,工艺相同,年份相同的白茶里,银针的汤色也会比白牡丹和寿眉,浅上好几个色号。

白茶里,银针汤色浅,再正常不过。

很多时候,新银针泡出来的茶汤,在前两三冲里素白清浅,如一轮清辉。

晶莹剔透的茶水之中,蹁跹着无数小精灵般的茶毫。

但茶友们在喝茶时,可别被这清浅的汤色骗了,觉得这泡茶的滋味还没浸出,需要再闷一会。

其实这就足够了。

盖碗泡白茶,茶汤需要尽快倒出,快出水即可。

即便看起来,银针的汤色偏浅偏淡,但优质高山银针的茶味,可不会寡淡无味。

而是,鲜爽、沁凉、清甜的滋味突出。

饮入口中,像喝了一碗由鲜笋、鲜菇加上山泉,炖出来的鲜汤。

既轻盈,又鲜甜,舌感美妙极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伴随着淳和、鲜爽、饱满的茶味饮入口,还能喝出交织在汤水里的花香、毫香、竹叶香。

喝完茶后,满嘴巴都是香香的,口腔清新极了。

转瞬,回甘生津涌起,回甘里还伴有茶香,喉间沁凉极了。

再等一会,这股如同多重奏般的美妙回味,绵绵不绝,这股韵味赞极了!

真正的好茶,即便汤色淡,端起一杯茶,看着就像清汤寡水,但也绝不会影响它的精彩茶味发挥。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扫地僧的故事,不正是如此么?

《3》

感觉白茶的汤色,普遍比红茶淡,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两者的发酵程度不同。

六大茶类里,按大致分类,白茶属微发酵茶。

在茶青鲜叶采下后,薄摊开来萎凋时,由于没有杀青,内部的活性物质会推动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发生轻微氧化。

茶叶的萎凋加工过程,类似东北地区做酸菜时,要先将鲜菜晾到“蔫吧”,部分脱水,才进行下一步加工。

而红茶的加工,除了萎凋外,还有揉捻。

除此之外,还有一段专门静置在适宜温湿度环境的发酵过程。

从分类上看,红茶属于全发酵茶。

虽然,从实际制茶过程中,红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不会100%全部转变为茶黄素、茶红素、乃至茶红素,实现100%的氧化发酵。

并且,不同种类的红茶,发酵程度不一。

举个例子,新晋红茶贵族金骏眉,它的发酵程度比起许多传统红茶而言,要略低一些。

金骏眉泡出来的茶汤,也并非是红汤,而是汤色金黄,或浅橙黄,茶汤晶莹剔透有光泽,汤面时常会带有一层金圈。

但不可否认,从基础制茶步骤看,和绿茶、白茶相比,红茶天生就营造了一个利于氧化发酵的制茶流程。

发酵程度越高,生成的茶黄素、茶红素等天然呈色类物质更多。

所以,红茶的汤色普遍要比白茶来得深!

不过,客观来看,汤色深浅不能反映一款茶的真实好坏。

不论白茶,或是红茶,都是如此。

尤其在买红茶时,不是看汤色发红,就是好茶。

一来,不同红茶的制作工艺,略有出入。

金骏眉汤色金黄,正山小种汤色橙黄。

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汤色,就不是典型的红汤。

二来,尤其买汤色暗红的茶汤,不如选汤色发亮有光泽的。

因为,不论是任何茶,汤色暗沉都并非好事。

真正的好茶,汤色势必是看起来气色好,茶汤晶莹。

盛入玻璃杯中,光影流转,有着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感!

如此,才是好茶的典范。

《4》

之前做过一次测评。

当时的目的,是判断某饼年份标注为2014年的高山寿眉,年份是真是假。

刚一拆开饼纸,心里已经有大概答案了。

茶饼外观黄褐偏黑,没有自然陈化的迹象。

泡来喝,盖碗冲泡,快出水,第一冲的茶汤便微微发红。

这太奇怪了。

才第一冲就汤色发红,对白茶而言,绝非好事。

提到这一幕,估计列位看官们也会纳闷——老白茶汤色发红,有哪里不对?

这一切,得从白茶的茶汤呈色规律说起。

喝茶,观汤色。

茶汤的颜色深浅,由诸多因素影响。

比如,白茶的具体品类。

相对而言,白毫银针、牡丹王的整体汤色,就不如春、秋寿眉来得深。

比如,白茶是否压饼。

同年份、同品类的白茶里,散茶会比饼茶汤色略浅。

饼茶经过包揉、压饼后,汤色浸出更快,汤色自然也更深沉。

比如,白茶的年份高低。

白茶在密封、避光、阴凉、干燥的良好储存条件下,存放年份越高,汤色相比新茶越深。

储存过程中,白茶内部会发生微妙地转变。

在氧分子的影响下,使得部分水溶性茶色素的含量增高,或发生转变。

藏一箱茶,不定期取出一两泡,泡出来品尝,拍照对比。

等时隔多年,便能看出明显变化。

新银针的汤色,相对偏牙白,或牙白偏绿。

而存老后,像是那款2013年的老银针,现在泡出来的茶汤,在3、4冲左右,汤色以赤金为主。

悄然之间,在岁月的历练下,白茶汤色早已发生转变。

最后,从冲泡次数的不同,也会影响汤色变化。

盖碗泡白茶,快出水冲泡,前一、两冲的汤色偏浅也属正常。

因为,白茶的汤色变化,会像抛物线那样。

先缓缓浸出,汤色渐深,达到顶峰后,再缓缓下降。

这种由浅入深,再逐渐淡去,才符合正常表现。

如果第一冲泡出来的汤色就变深,并不正常。

如果一饼老白茶,第一冲泡出来的茶汤,色深堪比红茶与熟普。

很显然,这背后的做旧嫌疑太大。

极有可能是渥堆做旧,故意加重发酵的产物!

《5》

过了元旦,就是小寒与大寒。

过了大寒,寒尽春生,二十四节气已至终点。

又是新一年的轮回,即将开始。

在很多人的眼里,严冬的色彩,只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其实不然。

即便看起来极素的白,也大有文章。

《周礼》中提,“西方谓之白。”

在传统色彩里,白是基础底色,是素,是静,是虚无,包罗万象。

并且,在深一分,浅一分之间,还有不少区分。

鱼肚白、霜白、藕白、菊蕾白……

虽是素简不艳丽,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色彩的学问,便是如此。

判断茶叶品质时,不能单凭表象,单凭汤色浅,就直接下定论。

那就太片面了。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并不全面!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汤色浅的白茶,滋味足,汤色深的白茶,茶味薄,这是为什么?

白茶汤色像红茶,这正常吗?4个角度解析,白茶应该是什么汤色?

有种“好茶”叫汤色深,依靠汤色买茶,难怪买白茶、岩茶总是踩坑

老白茶虽好,但这几类白茶,再便宜也不能买

春白茶白绿,秋白茶五彩,这是春白茶与秋白茶最直观的区别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4324111 41115229 52293919 18724622 46225229 52292113 21133207 32074037 40374662'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28187) and MATCH(title) AGAINST('44324111 41115229 52293919 18724622 46225229 52292113 21133207 32074037 40374662'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