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仙霞化龙茶|江山绿牡丹你听过吗

2022-04-05 17:21:22热度:54°C

去年做了一个本地出游的平台,认识了一个茶园农场主,受邀前往之前没听过的村落里,开了很久的山路进到这个秘境里,了解了江山茶叶的现状。应该还是可惜吧,这么绝佳的自然环境,优质的茶园,不应该在这个营销为王的时代没落掉。

浙西南城市再往深山开一个半小时,这个隐居之地除了石斑鱼竟然还有茶园

于是借鉴了企鹅吃喝指南、物道的扎实文字功底,写了一篇关于江山绿牡丹的文章。

----------------正文---------------

好茶往往藏匿在丛林秘境之中。山高土肥,云雾飘渺的仙霞山脉位于浙闽交界,主峰海拔1500多米,隐藏了太多大自然的馈赠瑰宝。

这一次,我们去了一个依傍着山泉溪流聚居的山谷村落——裴家地。这里有一片自清代就开始种植的古茶园,见证了江山茶叶的历史。

驱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小村落裴家地,远离市区甚至可以说是人烟稀少,除了茶园就是成片的竹海。

因为地处山谷之中,高低起伏的茶园在云雾的缭绕下,静谧安宁,可谓一派隐居田园风光。

进入三月份,整个村庄的人们便绷紧了神经,钻进茶园里,按照村里合作社的采摘要求,将自家茶园里的好茶统一卖到茶叶合作社里,按照标准流程再炒制出来售卖。

正因为这严苛的甄选标准,裴家地的仙霞化龙茶一度拍卖到3000元一斤。

0| 裴家地 绿牡丹发源地· 淹没万重翠峰中

裴家地位于仙霞国家森林公园之内,山脉斜贯东南,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绵亘在浙闽茫茫群山之中,盘旋、蜿蜒的仙霞古道从裴家地山脚下贴身而过,将仙霞岭的茫茫群山南北串联,古道也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古茶道

205国道,我们驱车沿化龙溪一路行进,在仙霞关北麓有一条古道斜逸而上,行进30分钟后方进到村子里,与古道的逼仄相比,顿觉豁然开朗,泥土和茶的芳香随风阵阵而来。

裴家地,原系外来人口躲避元乱而迁入,起初称茶村,后乾隆年间的廿八都镇上的浙闽枫岭营游击裴宜居此改为裴家地村。一群种茶人,百余户人家,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一辈子和茶叶打着交道。

裴家地静卧于万嶂群峰之间,四周云雾缭绕,恬静淡雅之中平添了几分神韵。

1| 历史 苏东坡私藏· 或成进贡御茶

江山地域不大,坐落在浙闽赣交界处,仙霞岭斜贯东南,高海拔天然无污染,峡口、碗窑、白水坑水库依山而建,造就了不缺雨水的气候。

就像30°北纬线穿过的大部分茶区一样,有着茶叶生长的绝佳自然环境:

温暖(年均温17°c)

水源(钱塘江源头、水库直饮)

多山,多雾,土肥

虽然曾因建造水库、茶农移民等原因使得部分茶园野化甚至隐没于大自然中,但因为有不少老茶客追随,至今在仙霞山脉北麓的保安、大峦口、周村、定村、双溪口等乡都保留了茶园,成为江山绿牡丹的主要产区。

这里,从古至今都有着一片最适合种植茶叶的风土。在北宋时期仙霞山区所产之茶,已成为江南名茶之一。

沧桑数变,民国时期一度绝迹的仙霞化龙茶,在80年代又重现江湖,因其在杯中浮沉模样像牡丹花,在1982年被商业部列为全国名茶的同时,也改名为江山绿牡丹。

2| 属类龙井43号茶种· 炭焙老工艺

一口好茶,源于土地、茶树、采茶工以及制茶师。

茶树的品种有很多,同品种的茶叶也由于产地、采摘方式、烘焙程度以及是否发酵等衍生出不同的派系来。在茶届享有盛誉的就有龙井、乌龙、碧螺春、黄芽、白茶、猴魁、白毫银针等等。

仙霞化龙茶与西湖龙井同是龙井43后茶种,同属于绿茶,只不过制作过程有差异。同安徽猴魁一样,仙霞化龙茶还是保留了原始的制茶工艺,用天然木炭烘焙而成。

▌手工采尖:

仙霞化龙茶对采摘鲜叶要求极高,茶芽虚长1.5—2厘米,保证高比例的健壮独芽。采摘时,雨天不采、虫叶不采、瘦弱芽头不采,能力不过关的采茶人第二天即被辞退。

好茶珍贵,不同的品控观念,即是是同一产区、同一季节的茶叶,价格也可以相差十倍以上。

▌青叶摊晒:

当天采的茶叶,需要在荫处经过几个小时的摊晒,让叶片中的水分蒸发。而杀青同西湖龙井一样由机器完成。

这里的茶叶是机器与手工的结合,茶农们说,以前是纯手工杀青耗时间耗人力,哪怕是同一个人去专门做这件事,也很难保证达到水分的均匀蒸发。

▌机器杀青:

材料要好,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也很关键。摊放之后的茶叶,还要经历杀青、轻揉、理条、轻复揉、初烘和复烘等几道工序。

碾压叶片的转轴一圈圈地抡,持续工作数个小时的过程中,茶叶的水分逐渐蒸发,重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而此刻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手工炭焙:

机器炒完再摊一会儿,就轮到制茶师傅登场,这是仙霞化龙茶后的最后一步,炭烘。最关键的炭烘步骤,必然是由制茶几十年的老师傅亲自上阵,有耐心、懂火候、回笼反复烘培,直至甜香出现。

一人炒制,一人在旁摇扇。迅速降低杀青叶、初烘叶、复烘叶的叶温,加速水分的蒸发,减少茶多酚等内含成份在湿热条件下继续氧化。

这样的方法虽然费工费时,却是保证茶色泽格外翠绿、香气清鲜的关键技术。才能做出真正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的精品绿牡丹名茶。

如果说采茶工是为整个制茶过程中的打地基,那么制茶人就是总设计师。在好茶叶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经验,工艺精湛,才能既发挥出茶叶的香气又保留了原叶的味。

3| 寻茶 生在山水间· 吃出人情味

“雾淡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来形象说明高山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老茶客识得这生在山水间的茶叶,不喷施农药,很少施用化肥,空气质量良好,几乎没有污染。最厉害的是云雾多造就了长波光被云层反射,而短波光可言增加茶叶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减少茶叶的涩味。

仙霞化龙茶有一批忠实的老茶客追随,行家都知道,买茶,得认人。一口茶,自有一方水土一方人,能够吃出人情味的茶,最令人动心。

江山的很多茶农,就属于值得被“认”的那种人。裴家地的村书记就是其中一个,他不止是一个茶农,还是村里茶叶合作社的主理人,整个裴家地茶叶的品牌经营,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背负在他身上。

一年四季,整个村落的茶农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春天还未来时就要开始人工除草,选用菜籽饼滋养茶树,化肥是不会用的。按照村里茶叶合作社的指导意见,采摘优质茶叶,交给村里统一炒制烘培售卖。

带着一股偏执劲儿的村书记,在抓好茶叶生产的同时,也邀请了农业局对仙霞化龙茶进行了检测,零农残之外,裴家地茶叶还捧回了多个奖项。

诚如他所言,做茶就如同做人,好不好别人心里都清楚。十几年交情的老茶客年年消费上万块,他们信的是不只是裴家地的茶园,更看重的是我们江山人,老老实实的性格。

4| 品茶吸万物灵气· 春风十里不如你

看着茶叶从采摘到最终成品,翠绿的茶叶完成了蜕变,条索形状自然,白毫尽显,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

老师傅特意给我们每人分享了一撮茶叶。热水哗啦冲下,茶叶在水涡中打转,等着它慢慢吸饱水分胀开,叶片嫩绿明亮,饱满鲜活如初。汤色淡绿清澈,尝一口似淡然无味,确在回甘之后,品出春日山林的万物灵气来。

此处不得不分享一段关于仙霞化龙茶的点评,来自北宋一位很爱喝茶的诗人,苏东坡: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快,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吸。"

只要身临过这一片茶园,喝过这一口茶汤,你仿佛能感受到在尘世喧嚣之外,有无数像王叔叔这样的平凡人,日复一日的爬上高山,打理着云间嫩绿茶叶,将大自然的馈赠衍生成一抹空谷幽兰香,浓缩在这一小嘬的清欢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