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瓮安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04-04 03:48:00热度:50°C

 

这是一方神奇的水土,乌江与沅江从这里穿越,古邑文明和红色文化在这里交汇,江界河渡口的波涛激荡着红军强渡乌江的荡气回肠,猴场镇的宋家大院存留着革命转折前夜的会议痕迹。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记者来到了红色瓮安,重走长征路,在先辈们踏过的热土上,重温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见证瓮安天翻地覆的变化。

游客游览乌江天险 徐朦摄

红色旅游革命老区日新月异

春日里的瓮安县猴场镇,是百花盛放的时节。万亩樱花园铺开了春日郊游大道,引来了无数游春之人观赏。猴场会议会址也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迎来一批又一批“忆峥嵘”之旅的游客。

这里,曾有过一场关于红军进军方向问题的激烈争论——“猴场会议”。

游客在猴场镇红星广场游玩 徐朦 摄

1934年12月31日夜至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瓮安猴场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红军立即强渡乌江、北上遵义,解决军事指挥权和红军战略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战略方针的转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胜利打下了基石,被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猴场会议会址的毛主席住室徐朦 摄

86年的时光荏苒,历史留下的,是不尽的希望。在红色文化的带动下,猴场的红色旅游一路高歌。从2009年到2019年,10年的时间,猴场会议会址参观人次从17.8万增加到了87.9万,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参观人次也达到了64万多人次。“交通方便了,我们纪念馆的人气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猴场会议会址(冷少农故居)管理所所长王维飞说。

当年红军走进瓮安时的路线徐朦 摄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猴场会议是伟大转折的前夜。”瓮安县委书记张文强说,红色IP是瓮安要予以传承的一个优秀文化。

依托着良好的资源,猴场镇围绕“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的旅游品牌定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红色旅游成了新经济增长点,成了助推当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仅是猴场,瓮安这个革命老区,处处散发着新的活力。

猴场会议作战室 徐朦 摄

红军强渡乌江的英勇事迹,让江界河渡口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沿岸的农家乐开起来了,当地的精品水果也有了更好的销路。天文镇的大塘红军标语被村民们维护完好,“红色大塘、生态农家”的发展定位,让这个小村庄日新月异。

在红色文化的渲染下,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从村庄到城市,瓮安实现了“大变样”,一个贵州黔中的交通“大十字”正在崛起。

未来,瓮安将以红色旅游为重点,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瓮安段)建设,推进猴场会议旧址、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红培学院等项目建设,打造瓮安红色旅游品牌。

如今的大塘镇,家家户户墙上都绘画着红色故事。徐朦摄

找准定位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瓮安建中,这个红军曾经路过的地方,而今焕然一新。

万物逢春,茶叶正新。建中镇的黄红缨茶园,迎来了满山的采茶人。村民兰金琴提着满满一箩筐的茶青,脸上挂满了笑容。

采茶工人在建中镇黄红缨茶场采摘春茶徐朦摄

“我一天可以采三四筐的茶叶,多采多挣,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们都很高兴。”兰金琴说,从茶园建好以来,从春天到秋天,只要有时间,她和丈夫都会到茶园里采茶。66岁的朱锡奎一早上就采了满满一箩筐。“现在采的是一芽一叶,我一天能够采4斤左右。”朱锡奎说,自从茶园建起了以后,年纪大的老人也有了收入。

从2012年黄红缨在瓮安建起茶业公司以来,她便擎起了带贫致富的大旗,公司总投资1.6亿元,依托茶产业带动当地基础设施与综合配套建设,提供了1786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逾1.18万元,带动建档立卡户209户743人实现了脱贫摘帽。

采摘春茶成了周边村民增加收入的方式之一 徐朦 摄

作为瓮安黄金芽的核心产区,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目前拥有全球面积规模最大的黄金芽种植示范基地面积1800余亩,另有6000亩白茶、4800亩绿茶及少量其他试验品种,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更在不断助推瓮安欧标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建中镇人大主席兰明奎告诉记者,建中镇现有鑫产园茶业、黄红缨茶业、天顺农业等9家大中型茶企,近年来,通过打造村级党支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临时党支部、茶山茶叶党支部三个支部联合示范点发展产业,目前全镇茶叶有3万多亩,茶产业已基本覆盖全镇,每年需要上万名工人,工人已辐射到三都等其他县。

近年来,通过茶旅融合,注入产业新活力,带动农户稳收入,建中镇茶旅一体化建设已呈现良好态势。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精准脱贫方略,对贫困堡垒发起总攻。

回看来时路,瓮安的变化离不开精准定位的发展。5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却是瓮安县减贫人口最多、群众增收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绿油油的茶海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徐朦摄

为加快推进农业大聚变,瓮安明确“一主五特”产业定位,调减替换低效农作物12.95万亩,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92家,创建省、州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8个,猴场等5个乡镇基本建成万亩产业基地,59个村建成千亩产业基地。

药用银杏基地种植面积达1.68万亩,欧标茶园增至10万亩,烤烟上等烟比例从2015年的43.72%提升到2020年的84.51%,2019年、2020年在全省万担以上产烟县中蝉联第一,成功创建“贵州绿茶”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烤烟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农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36.7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3亿元,年均增长7.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28.7亿元,是2015年的2.39倍。

从红色足迹里走来的瓮安,革命精神历久弥新。

猴场会议纪念馆一角徐朦 摄

这五年,瓮安举全县之力、聚各方之智,坚决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创新实施“乡村网格化”,打好“六大歼灭战”,聚焦“四个不摘”,坚持“三下沉”,做到“五示范”,完成“双清零”,实现“两衔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实现,完成“组组通”公路硬化1356.66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寨全部通硬化路。全县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589户62985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8万人搬出大山,综合贫困发生率从14.5%降为零,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开辟新篇“十大行动”助力发展

悠悠乌江水,流淌了上千年。瓮安这座古城,也延续了上千年的文明。千年古邑和工业文明交汇,迸发了新的发展生机。

作为“亚洲磷仓”,瓮安拥有中国最大的磷矿。如何让得天独厚的资源成为发展的力量,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历史性课题,瓮安积极走出去,积极招大引强壮大县域工业经济支撑,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3月26日,全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暨产业大招商会议在都匀召开。姜来摄

3月26日,全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暨产业大招商会议召开,会上,张文强表示,五年来,瓮安工业产业布局、空间布局持续改进,产业项目不断集聚,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过去五年,瓮安县重新调整工业布局,将工业约束在一定的国土空间区域内,利用原来笼统划为工业园区的山岭陡坡等不可利用土地作为天然的防护带和隔离带,形成生态屏障,组团式布局化工产业,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有效防止工业对生态农业的影响,避免和宜居城市建设的冲突,拉开与康养旅游产业之间的间距。园区面积从108平方公里缩减到现在的50平方公里,产业容量从800亿提升到1600亿。

清洁化的金正大厂区

矿区生态沉降坝综合治理工程、底泥降磷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的分别实施,“莱茵河”模式的大力推行,结束了瓮安河劣V类水质的历史。

金正大、芭田超低标准排放治理,龙马磷业、瓮福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成投用,企业的“退城入园”,让空气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有效整治。

强化绿色矿区创建整治,全面清理沿河两岸废弃露天堆放的矿渣、矸石70余万方,让岩根河、白水河和江界河基本实现水清岸绿。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系列污染防治的组合攻势,根本性地扭转了长期以来生态环保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金正大诺泰尔化学有限公司 李庆红 摄

这是一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瓮安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97.1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6亿元,年均增长9.92%,人均GDP达39512元,是2015年的1.63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1.51倍和1.6倍。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0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21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期间的1.48倍和1.46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709.28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1.5倍;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从2017年起迈入全省县域第一方阵。

未来,瓮安将大力实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行动”,发挥先行优势,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以磷煤化工为依托,以精细化工为方向,以山地组团为载体,按照“一带四园十二组团”的发展布局,多批次持续实施新型工业百亿倍增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同比增加1.85倍,超额完成“十四五”工业倍增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蒙帮婉 朱丽 徐朦

编辑:温成鸿 编审:冉婷婷 李峤橦

审核:李永春 监制:王富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