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伴侣视奸,自己却毫不知情好的婚姻养生,坏的婚姻要命
第一次在咨询室看见玲的时候,她的眼肿得像两个桃子,漆黑的眼仁里没有一丝神采。
坐在咨询室的座椅上,她整个人显得很紧张,屁股都是轻轻地压在座椅的垫子上,好像随时就要抽身离去一样。
两只手紧紧抓着手机,每隔十几秒就要点开看一眼屏幕,然而屏幕上的通知栏空荡荡的,只有大大的一行数字,提醒我们咨询就要开始了。
我问她为什么总是看手机,她这才抬起头,露出憔悴而痛苦的表情:
我又给他发了几条消息,告诉他“我还爱他”,可他一直没回复……
“每天查岗,还是担心被抛弃”
玲和老公之间的矛盾已经持续三年了,从刚结婚那一年开始,两个人之间的争吵就没断过。
在这段婚姻里,玲大部分的时间都感到非常的焦虑和不安。
她很在乎老公的反馈和关注,如果老公回信息回得慢了一点,她就开始焦虑“是不是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对了,让老公不想回复了”。
紧接着就开始在对话框里不断发消息,直到得到老公的回复才能心安。
每次和老公发生冲突,她总要迫切解决,一分钟都等不了。
一句争辩说出去,如果老公沉默不语,她就要上前咬老公的胳膊,威胁扔掉老公的重要文件,直到老公开口说话,她那颗不安的心才能停止焦虑的“暴走”。
对于疏离和冷漠,玲异常敏感。
有一阵老公经常加班到深夜,和玲说“忙完这阵子就回家天天陪着你”,可玲还是从老公的话语里察觉到了疏离,在电话里就和老公大吵一架。
从那以后,玲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老公的消息,朋友圈点赞,必须让老公一一汇报这些异性是谁,才肯放老公去上班。
虽然每天查岗没有查出任何异样,但玲还是担心被抛弃。
她常常问老公爱不爱自己,问老公这么晚下班去了哪里,如果老公透露出了不耐烦和冷漠,她就会像个脆弱的孩子一样,紧紧抓住老公的衣服,不断抽泣。
长期以往,玲的老公对眼前的女人再也没了耐心,狠心提出了离婚。
可没想到玲竟直接追到了老公的单位和公公婆婆家,直到被老公大骂“你是个疯女人”,玲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出了问题。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在玲身上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对这种关系模式很熟悉,那么你或者你的伴侣大概率是焦虑型依恋者。
依恋风格坐标图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关系中会呈现出高焦虑,低回避的模式。她们对伴侣的需求感非常强烈,会把伴侣当成自己生活的全部;患得患失、情绪化,非常恐惧被抛弃,却常常会有被抛弃感;当自己向伴侣发出请求没有得到回馈时,会有深深地焦虑感,且难以平复这种焦虑感;会把自己内心中对伴侣的完美想象投射到伴侣身上。而这样的焦虑,以及焦虑带来的控制,只会让伴侣感到窒息。
致使她们在亲密关系中让自己和伴侣不断受伤,很难获得幸福健康的亲密关系,即使得到了关爱,也最终会失去。
那么像玲这样一位在工作中独立自信的女性,在面对感情时会变得如此脆弱呢?
当伴侣成为了父母的“替代品”
根据依恋理论奠基人约翰·鲍尔比的说法:
相较很多动物一出生就有很多生存的技能,人类的婴儿却显得格外脆弱。
刚刚生下来的婴儿无法奔跑,无法站立,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将自己的生存完全地托付给养育者。
由此,便产生了一种本能——依恋的本能。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充当着“安全港湾”的角色,如果它是稳定的可靠的,一直都在场的,孩子就能在家庭关系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拥有向外探索的勇气,形成安全型依恋。
但如果养育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不靠谱”,对孩子的需求有时给予回应,有时任由孩子哭泣不予满足。
那么孩子能感受到的与父母的连接就是极脆弱、不稳定的,是有时能够得到,但随时又会失去的。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得与失之间陷入矛盾和恐惧,很容易形成焦虑型依恋。
而玲的父母,就属于后者。
在玲的记忆里,父母是断断续续出现在她的成长中的。
在玲6岁那年,玲的母亲去国外跟亲戚做生意,而这一去就是五六年。
这五六年的时间里,一年只会回来看她一两次,而且每次都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
这段时间里,玲都跟着父亲长大,但父亲是个不善言辞的人,父女俩很少有深入的沟通。
聊天仅限于“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晚上吃什么”、“什么时候放假”等不痛不痒的话题。
但就是这样一个很少交流的父亲,在玲上初中后,也跟着母亲去了国外。
玲只好被送往乡下的爷爷家。
在此后的生活里,玲的父母就像一对幽灵,一会儿在一会儿不在。
父母回来看她后,她会感到开心,但大部分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存在,又有一种即将失去的恐惧。
对于玲这类的焦虑型依恋者来说,她们始终没有在原生家庭中感受到完全安全稳定的依恋。
于是,进入亲密关系后,当她们再次感受到那种幸福的依恋的感觉,就会用尽全身力气,不顾一切力气抓住对方,希望恋人能承担起曾经缺失的父母的角色。
但,一个人是永远无法靠着依附另一个人来获得幸福的。
恋人能承担的角色始终只是一个爱恋者,而不是拯救者;是相伴扶持的伴侣,而不是来到你的身边,做你“第二个父母”。
父母的替代品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抱着找“一个如父母般宠我爱我”的期待进入亲密关系,那么能得到的只有失望,只会让自己再一次陷入被拒绝和抛弃的痛苦。
那么,在亲密关系中,像玲这类女人应该怎么做,才能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不至于让爱人离自己越来越远呢?
“焦虑女人”的幸福指南
做好这3点,婚姻更亲密
我有以下几个建议给到你:
(1)解决内心的匮乏感
前面说到,焦虑型依恋总在寻找归属感,渴望有一个可靠的港湾让自己依靠,所以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伴侣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不顾一切黏着对方,不顾一切地抓紧对方。
即使明知会被对方厌烦也要冒着风险产生“连接”,而这样“非理智的渴求”往往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忽视造成的。
如果你是这样的女人,第一步就是回到生命的出发点,主动去和父母和解,进入深层次的沟通,让与父母之间的爱流动起来,从这份爱中重新获得力量感与坚定感。
或是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在心底发展出坚定的内在力量。
(2)让自己丰富起来,建立和世界的连接
你可以趁自己的情绪或感情状态相对稳定的时候,对外部世界进行多一些的探索和尝试,让自己的世界丰富起来。
比如:发展一些爱好,副业,或者其他社交关系。
这些新的连接,一方面可以分散你的一些注意力,让你不至于把所有能量都倾注在伴侣身上;
另一方面,还会给你提供一条缓冲带,即便有一天亲密关系陷入困境,也不至于让自己的世界因此崩塌,陷入绝境。
(3)停止自责,倾听并接纳自己真实的需求
通过多次倾诉,玲心中的那个填不满的黑洞,终于在咨询师的耐心倾听中被一点点看见,一点点打开了。
她先是观察性地审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而不是完全被那些负面情绪淹没,她可以慢慢地放下手机,和自己焦虑共处一会,而不是完全被焦虑和恐惧支配。
在过去,玲以为“没安全感”全是自己的性格使然,每次和老公发生争吵后,她总会攻击自己、厌弃自己,却又无法控制自己。
她找到我的助理为她安排了3次倾诉,这才看到了那些一直没被她看到的,早就埋在过去成长经历里的阴影和伤痛,看到了那个总在夜晚抱着膝盖痛哭的孤独的小女孩。
那一刻,她内心深处的那些“从未获得完全依恋的委屈”、“时刻担心丧失亲密关系的恐惧”,终于全部从眼泪中被释放出来了。
她在咨询室大哭了一个下午,内心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平静和轻松。
当内心的垃圾被清理出去后,当自己看到了自己内心的脆弱,并在倾听师的陪伴下,被呈现、被共情后,玲一直以来焦虑的心情就像一片被滚烫的开水冲开的茶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舒展与轻松。
而对于和老公之间的关系,她也能从更客观更理智的角度去审视。
能够去寻找更合理,对双方关系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两个人之间“近乎断掉”的连接也慢慢开始发生变化了……
其实,在婚姻中,像玲这样的女人不在少数,她们时常感到愤怒、无助、委屈,却又从来没有倾听到自己这份复杂情绪下的内在需求,从来没有尝试过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咨询中90%的来访者,都会犯一个错误就是在爱自己和情感经营这件事上方向错误,认知错误,越努力越绝望。
我的不少来访者还说,自己找了很多机构,要么根本没有合适的老师,要么就是觉得自己把隐私都说了出去,而老师却不专业,根本帮不到自己。
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没有效果。
如果在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几年当中,投资的是一个男人。那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将会被动的,不断央求这个男人不要离开。
如果投资的是自己,那么,会很顺利的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在人生关键的决定性时刻,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坚持什么,放下什么,只有这样,我们遭受的痛苦,付出的努力,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6671727 17271673 16733434 34344251 42512873 28730312 03125552 55522826 28264020 40202633 26331827 18275410'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21934) and MATCH(title) AGAINST('36671727 17271673 16733434 34344251 42512873 28730312 03125552 55522826 28264020 40202633 26331827 18275410'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相关推荐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www/wwwroot/guniangcha.com/e/class/userfun.php on lin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