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重古惜今,《重返刺桐城》以历史传统回应命运共同体时代主题

2022-04-03 17:49:03热度:131°C

 

“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连年不见雪,到处即行春。”

唐代诗人包何的一首《送泉州李使君之任》,让后世人们得以穿越岁月的洪流,一睹古刺桐城曾经所经历的繁荣盛景。无独有偶,千年之后大洋彼岸的英国作家大卫.塞尔本所译的著作《光明之城》更是让泉州——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一步步驱散历史的迷雾,散发出更加熠熠夺目的光辉。

近期,由泉州广播电视台、海峡卫视出品,泉州市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公司、泉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国家地理共同制作,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三集纪录片《重返刺桐城》就是以大卫.塞尔本的这部东方游记《光明之城》作为引线,利用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遗迹与闽南文化传统,将史料与现实不断地进行交互式呈现,通过这种方式,来探寻和解码中国海洋文明的东方色彩和时代影响。

特殊视角讲述

缔结古今联系

在英国学者大卫.赛尔本翻译的《光明之城》里,将泉州称作“光明之城”, 这里,不仅地表史料丰富,保存完整,而且文化多元,融合包容,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更令人侧目的是,其民营经济的昌达,堪称奇迹。

然而,对于这样一颗璀璨的海上明珠,《重返刺桐城》又将怎样把它的故事讲出新意?让今人们实现与古人的历史对话?

在《重返刺桐城》中就通过一个新鲜而独特的视角回顾古刺桐城的历史,用一种大历史观将古刺桐港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不仅对刺桐港的历史进行整体梳理,还将历史故事的碎片和东西方演变进行了逻辑的串联推演,通过设置悬念,用扣人心弦的叙事方式使内容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在第三集《博弈的新生》中,南海一号博物馆里出现了两艘同型号、同时代的古代沉船,一艘上面装载的是当年西亚一带大食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龙涎香;另一艘装载的大宗货物主要是瓷器,其中有一种泉州德化出产的精致粉盒。当它们同时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时,即使是不从事历史研究的观众也能很轻易地就证明出一个结论——南宋时期刺桐港存在着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大型商船往返与大海和港口之间,将海外的货品载入中国,将中国的特色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如果说这样的串联推演是冰冷的物证链接,那么影像化的拍摄手法则更直观具象,具有人文情怀。据了解,为更深入准确地向观众重现这段历史,摄制团队对泉州相关的历史文献与古代遗迹进行了详细调研,大规模再现了当年古刺桐城从七千年前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海上战争的许多重要历史阶段。

在片中观众可以看到,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初见泉州港繁荣景象时的难以置信;泉州府知州陈偁在深夜认真书写他离任前的最后一份奏章时的郑重、忧虑与期待;水师统帅郑芝龙在大战来临前眉间的肃穆和预备殊死一战的坚毅……影片将这些历史人物进行影视化“再现”,并对演员眼神、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的瞬间进行精准捕捉,让观众从这些富有情感的表现中不断强化理解力和认同感,同时也让历史和时代的联系更为顺畅独特。

传播泉州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泉州是一个艺术码头,一个思想码头,将很多文化输送到世界各地。” 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在参加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时,如此盛赞泉州文化。

泉州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几乎囊括了丝绸、茶叶、瓷器以及中国功夫等等这些极具象征意义的东方符号,泉州文化一方面存在着浓厚的“中国烙印”,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多元包容、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并且在岁月的涤荡下,逐渐走向“年轻态”与“国际范儿”。

特尔纳特海滩是马尼拉湾的入口。四百多年前,西班牙人从这里经过,但比他们更多的是泉州人。在这里有一座圣奥古斯丁教堂,信奉的是西方的天主教,但是在教堂的外部却是用中国的麒麟加以镇守。对于这种奇特的结构,在采访中,马尼拉泉州籍华侨李天荣抑制不住自己的自豪之情。“外面有华人的文化的,不是西班牙文化,也不是菲律宾的文化,有几个,有四个麒麟,这个是只有华人,只有中国的文化才有的,你看,中国的佛教道教的,你看有四个麒麟,全世界的天主教堂,有可能是只有这个有麒麟,没有别的地方。”

Artita是威尼斯大学的一名意大利学生,两年前在一次中欧茶学社威尼斯茶文化活动中,开始喜欢上了中国的功夫茶。从煮茶、冲洗、浸泡到喝茶礼仪,她现在已经驾轻就熟,成为威尼斯茶学社的一名正式茶师。在泉州安溪茶商的资助下,她们经常会组织各种品茗活动,以此介绍功夫茶的慢生活方式,以茶会友的文化理念,以及东方温婉厚重的哲学内涵。不同国籍、肤色的年轻人们就在这茶香氤氲中打破隔阂,敞开心扉。

在《重返刺桐城》中,泉州文化不止体现在静止的古址遗迹、博物馆遗存中,而且深深的镌刻进这座城市的俗世烟火、性格肌理里,几乎随处可见。这是一种活着的历史,不仅仅是以一种文物的物质形式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在当地人们的言谈举止、社会风貌、经济活动中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形式存在。

如果说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承载着国家相册的功能,那么《重返刺桐城》一定是内容最为全面的那一篇章。无论是关于妈祖、关帝、延平郡王等民间信仰的虔诚叩拜还是永春南拳的习练风俗,又或是安溪功夫茶的杯盏冲泡技法……泉州文化始终都在以最接地气、最具体可感的方式走在破除文化壁垒、加快文化融合的前列。

解构历史传统

回应时代主题

回望来时路,苍苍横翠微。

古刺桐城从最早的蛮荒之地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兴盛的文明之城,又在经历海禁危机之后步入现代社会再次崛起,“诚信仁义、互惠互利、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优秀历史传统品质始终贯穿刺桐城的整个发展历程。

南宋初年的刺桐港海外贸易繁盛,远航的船舶需要大量水手船员,为了节省薪水开支,“以舱代薪”就成为流行的经营方式。以舱代薪是指船主无需支付工资给雇佣的船员水手,而是通过在船上划定空余舱位,给这些随船的船员水手去经营赚取费用。不管是“舱位租用”,还是“合股代购”,基于合作的股份雏形,灵活多样的经营业态,这些经营方式都极大地丰富了整个市场的贸易活动。而这其中,不仅有船主们的经营智慧,更多的是他们对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理念的积极实践。

在21世纪的今天,“诚信仁义、互惠互利、和谐共处、合作共赢”更是成为现代商业社会的立足法宝,同时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时代宣言和伟大构想的有力回应。

1992年就下海经商的德化瓷器生产商郑鹏飞即使不会英文,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意联通大洋彼岸,他硬是在一场场商业贸易中把自己磨到能够与外国人交流的水平,“开放友善,真诚热情,重信守诺”是他德国合作伙伴对他的高度评价与认可。

祖籍泉州的李天荣出生在马尼拉。他刚刚盘下了一家有着77年历史的蛋糕店,但没想到,一个月前,隔壁店面失火,他的蛋糕店也被付之一炬,两百万美元的投资化为乌有。因为失火商家无力赔付,李天荣的全部损失只好自己承担,从头再来,面对这巨额损失,他仍旧心态乐观。他说:“中国人的文化,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太聪明,你看他找这个字,危机,应该想好了,说每个危机,有危险也有好的机会。所以我想这个是什么机会,这个机会是要盖更大一点,希望更新一点,更有效益一点。”

从古至今,泉州商人都在以东方人特有的积极奋斗、乐观勤勉的精神风貌,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命脉的重要力量,并影响着经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与历史对话,是探寻细节,拾遗和定位中国在海洋文明发展过程中曾做出的杰出贡献,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与现代对话,是珍惜发展成就,在一个个平凡人物的奋斗故事中凝聚动力、勇于担当、寻找发展方向;凝望未来,是依托现在,构建创造下一个奇迹的美好愿景。在这层层推进与紧扣衔接中,纪录片《重返刺桐城》实现了主题的升华。而刺桐这个中世纪的东方大港,也必然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中,以更加自信、更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54562537 25374707 47072981 01225456 54562321 23212044 20444509 45091939 19390123'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21826) and MATCH(title) AGAINST('54562537 25374707 47072981 01225456 54562321 23212044 20444509 45091939 19390123'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