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茶事丨景德镇竟然是茶叶批发市场
法国历史学家费南尔·布罗代尔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植物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的机遇。”比如咖啡在伊斯兰国家、巧克力在西班牙、茶在中国的高速发展都是依托于当时高度发展的文化。茶在唐朝,抓住了唐朝中华文明百花争鸣的文化机遇,一跃成为举国之饮。
依托于高度发展的茶产业,茶叶贸易也随之兴盛起来,而茶叶贸易中的中转站,也就成了茶叶贸易中重要的一部分。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写到:“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不难看出唐朝的浮梁也就是现在的景德镇,是唐朝一个重要的茶叶贸易集散地。
根据著名茶文献专家朱自振的分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所说的浮梁茶,产地在饶州、歙州、江州一带,茶叶特点为“味不长于蜀茶”,主要销售区域为关西和山东,每年产的数量为“其于济人,百倍于蜀茶”。《元和郡县图志》中又记载:“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收十五余万贯”,从两段文字中不难分析出,浮梁作为唐朝重要的茶叶流通中心,每年都有大量茶叶贸易的发生。当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浮梁买茶”,不全是购买浮梁一邑所产的茶,而应该包括浮梁周围的皖南、浙西甚至闽北一带的茶叶在内。但是浮梁做作为唐朝后期重要的茶叶交易中心是不争的事实。
唐人刘津在《婺源诸县都制新城记》一文中记载:”大和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实多,兵甲且众,甚殷户口,素是奥区;其次乐平、千越,悉出厥利,总而莞榷,少助时用,于时辖此一方,隶彼四邑,乃升婺源为郡制,兵刑课税,属而理之。”在这段文字中也不难看出,在唐文宗时期(公元826年至840年),浮梁既有茶叶交易,而且还设置了婺源郡来管理茶货和税收。
唐人张途在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撰写的文章中记载到:“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分析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唐朝的浮梁不仅仅是茶叶产区,也是重要的流通区域,同时茶开始成为流通性极高的商品,茶贸易的兴盛,也带动了大量的人来从事茶贸易,也就会出现白居易诗中的“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社会现象。
1900年6月22日,在甘肃敦煌的佛教胜地莫高窟中,发现了一个近三米见方的密室,内藏了近六万卷写本文献以及彩色绢画、金铜法器等宝物,其中即有王敷撰写的《茶酒论》。其中有一段记载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川流顶,其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囊。素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由,阿谁合少?‘’我们可以看到,文中既描写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关于浮梁地区茶贸易的重要史料,也可以在后续的文字中看到“客商来求,舡车塞由”的茶贸易熙熙攘攘的景象。
陆羽在《茶经》中评价浙西茶区的茶:“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可见在唐代的茶叶评价体系中,浮梁茶所属的浙西茶区,茶品整体质量和知名度不如巴蜀、荆汉,当然这和浮梁茶大宗货物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说浙西茶区的茶的总体的茶制作技艺不成熟,因为湖州产的“顾渚紫笋”是唐代知名度最高的茶。通过文本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唐代中后期,我国的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的中游和下游。
在唐朝之后,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作为唐朝著名的茶茶区之一的浮梁地区,在历史的发展中开始以瓷器生产为主,尤其是明清时期,开始一跃成为最重要的瓷器生产中心,成为了“瓷都”,作为最重要的茶器生产中心,一直在和茶发生某种遥远地关联,和唐朝时的浮梁茶盛景遥相呼应。
作者:找茶丨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参考书目:
• 参考书目:
《中国茶经》 陈宗懋、杨亚军主编
《茶的世界史》,梅维恒、郝也麟 著,高文海译
《茶经述评》,吴觉农编著
《茶业通史》,陈椽编著
•本期编辑✎ 离苏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详询弘益撰稿人制度可加微茶师(wechashi)
看完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
最下方可以留言
▼点这里,找茶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