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物理神童”尹希32岁就成为哈佛教授,却定居国外无意回国...

2022-04-03 05:46:20热度:61°C

 

海思总裁何庭波建议“鸿蒙实验班”考虑设在清华时,任正非一句话就点醒了她:“我们花重金从外国买的技术,打开一看却是中国鸡下的蛋,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中国下蛋呢?”

被称为“物理神童”的尹希,天赋异禀,8岁就自学微积分和量子力学,13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32岁成为哈佛教授,成就可以极为耀眼,但是成为哈佛教授之后,尹希却加入了外国籍,并表示无回国的打算,面对质疑,尹希回复说:科学无国界。

科学无国界,这句话成了我国很多尖端人才定居国外的充分理由,但是有后半句他们没说,那就是:科学家有国界。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他所有的研究成果,必须首先为他的国籍所在国服务。

任正非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没有把“鸿蒙实验班”设在清华北大,而是设大了西工大。清华北大虽然是我国的顶级学府,也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但是大部分出国之后,都选择了在国外工作。据美国公布的有关数据,在硅谷就有30000多名从清华北大毕业的顶尖科学家在从事研发或管理的工作。

对此,任老说道:“虽然清华的计算机系是处于顶尖的水平,可你知道为什吗我们招来的员工却很少来自清华么?因为他们都跑国外了,很多时候我们花重金买的国外技术,打开一看却是中国鸡下的蛋,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中国下蛋呢?”

任老是民族的脊梁,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不想看到自己辛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到最后白白外流。不管多大的科学家,首先要有一颗为国服务的心,为本国企业服务的心。这就是他宁愿得罪清华北大,也要坚持和西工大合作的原因。

不过,我们也要反思这种现象,为什么高端人才都喜欢到国外去发展呢?这中间有原因的。

1、国内的科研条件和学术环境的确没有国外好,很多科技领域的大牛都在国外,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基本都是从国外开始的,科学家们都想自己的项目早点出成果,有国外的科技条件和学术交流环境,的确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为以前为了发展经济,大家都忙着赚钱,说什么“研究原子弹不如做茶叶蛋的”,导致科研不受重视,科研启蒙太晚。回想我们那个时候,要到初中才开始学习物理,而且全是一些难懂的公式和定理,毫无趣味,激发不了学习的热情,物理成绩普遍很差。

国外的情况刚好相反,人家对物理的启蒙很早,从小就鼓励孩子学习物理,研究自然界一些最基本的物理常识。比如世界首富马斯克在9岁的时候就读完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开始对科学的痴迷。

教育模式的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长期下来,就造成了国外尖端人才比我国多,学术环境比我们要好的情况,所以就吸引了国内很多的人才往外跑。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得到国家的重视,做了相关的调整来改变这种情况。比如从小学开始增设了《科学》课程,并且从国外引入了相关的启蒙教育书籍,比如央视《第一时间》节目推荐的《这就是物理》就是一套非常适合5-15岁孩子阅读的启蒙教育书籍。

这套书里,没有以往物理教材里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用一幅幅生动有趣的漫画,把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场景描绘出来,告诉孩子里面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

比说讲《物质的变化》,这套绘本就利用水变成冰这个生活常见案例来讲解,就说到水放到冰槽里,然后再放进冰箱,过一段时就结成冰了, 就是物体由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是不是很好理解?

还有用平常我们往玻璃上哈气的例子,我们哈出来的气在玻璃上凝结成水珠,就是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配上有趣的漫画和简单的文字解释,让小孩瞬间就能搞懂自然界中的简单物理知识。

比如我们讲“声音”的知识,一开始就是一堆理论:”声音是物体震动产生的声波,声音有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小孩子谁会对这个感兴趣,他不如玩手机游戏有趣。

小孩子看完一个故事,就理解了一个物理的知识点,中学物理课中85%的考点,在这套书里都有包括,小孩看完这套书,相当对85%的中学物理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以前学习起来就简单轻松很多。

孩子越早看到这套《这就是物理》,就越早接触到科学,赢在起跑线上。从小让孩子打好基础,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后的学习就越轻松。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