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跨界茶叶连年亏损港股公司信阳毛尖能否在疫情下危中取机?
凤凰网港股 | 近日,据信阳毛尖(00362-HK)公布,2020年中报净利-5144.80万港元,同比增长9.49%。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该集团录得收益约为1.5亿港元,同比下降23.32%。股东应占亏损约为4676.8万港元,同比收窄18.51%。每股亏损3.51港仙;不派息。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尽管就市值而言,信阳毛尖属于泛泛之辈。但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却着实吸引眼球。
2018年,从事石油和煤化工的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天化工集团更名为“信阳毛尖”,跨界转型进军茶市场。至此,信阳毛尖成为港股为数不多的茶产业上市公司之一。这件事在当时引发资本市场的热议。不仅因为中国天化工的“离谱”跨界比较罕见。更因为中国天化工收购的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背后涉及了“信阳毛尖”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作为公共品牌资源,信阳毛尖是信阳当地的一张名片。信阳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信阳毛尖”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位,品牌价值63.5亿元。
如今,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影响,资本市场也面临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作为信阳毛尖的大本营,河南省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信阳市又是河南省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地级市。疫情对信阳毛尖的业绩影响必将更加深刻。从历年财报看,信阳毛尖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尽管此次亏损有所收窄,但未来业绩走向如何,或许还将划上大大的问号。
信阳毛尖往事: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资料显示,中国天化工于2001年5月2日在香港上市,是一家煤相关化工及生物化工原材料制造及供应商。为了应对日益低迷的业绩,该公司在多元化发展方面曾做过诸多尝试,比如,2014年计划收购邮轮业务,其后告吹;2015年组合营投资生物能电厂;2016年发新股收购牡丹江物流中心股权,其后失效……不过,其经营业绩仍然不见起色,2012/2013财年至2015/2016财年曾连续五年陷入亏损,2017/2018财年上半年也遭遇亏损。
信阳毛尖集团则是信阳创办最早、发展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前身为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是信阳仅有的几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旗下核心品牌“龙潭”茶有50个系列近400款产品。信阳毛尖多年来一直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列,更是信阳的城市名片和支柱产业。信阳毛尖集团一直是承担着上市使命诞生的。不过,信阳毛尖集团从2014年销量开始下滑,2015年因资金周转陷入危机。自2015年8月以来,频繁出现债务、拖欠工人工资等问题。
一面是业绩持续低迷寻求突围的化工类上市公司,一面是多年谋求上市未果的地方茶叶集团,这对难兄难弟一拍即合。尽管当时中国天化工收购的只是信阳毛尖集团的电商和海外业务板块,但这为后来信阳毛尖集团的进一步借壳上市创造了条件。2019年11月18日,信阳毛尖(00362.HK)宣布,公司与卖方信阳毛尖控股有限公司订立一份协议,拟收购卖方部分或全部资产,涉足多个名茶的茶业名牌以及相关茶业链资产,展开垂直整合以形成一体化综合茶产业生态圈。这意味着信阳毛尖集团借壳上市更进了一步。
信阳毛尖现状:疫情阴影笼罩
新冠肺炎疫情于春节期间爆发,在假期延长、返工时间推迟等强力防控措施下,全国生产生活“暂停”。 因对季节依赖性较强,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茶行业在这次疫情中受影响尤为严重。
信阳市作为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地级市,其疫情一直备受关注,“一级响应”的措施目前仍在持续。参照2003年非典时期的管控措施,前后足有三个月之久。本次的新冠疫情,从目前的管控措施来看,远大于2003年非典时期的管控力度。疫情平复期对于2-4月份的春茶有重大影响。
此外,虽然加工工序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但是不管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工艺,高品质的信阳毛尖对采摘要求很高,最多只取茶树枝上的三片叶子,这决定了采茶只能高度依赖人工。以往每年春茶季,大批釆茶工、炒茶师傅、批零商贩,都开启候鸟式的流动模式。然而今年由于疫情对人口流动限制,信阳毛尖的春茶生产将面临停滞局面。
其实,除却疫情这种黑天鹅式的影响,茶行业发展一直较为平稳。但作为传统行业,其固有缺点也不容忽视。茶行业竞争激烈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差异化的创新意识。企业对其业务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的不足将直接使得生产方式受到制约,进而导致出现“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目前在港股上市的茶产业上市公司并不多,且情况多不乐观。比如,借壳龙发制药登陆港股的茶企龙润茶(02898-HK) 先是频繁陷入亏损,再是股票停牌,2010年11月底至今,股价均未超过1港元/股。国内十大乌龙精制茶生产商之一的坪山茶叶(00364-HK)在亏损多年后,更名为“区块链集团”,转而炒起了区块链。就连号称“港市茶企最后排面”的天福(06868-HK) 一年卖 16 亿,也才50多亿市值,还要不断通过回购来撑一撑股价。
虽同属历史悠久的文化代表,茶行业却没能出来一个诸如茅台(市值1. 3 万亿)一样的标志性品牌。不过,茶企们还是前仆后继地挺进资本市场,希望在此发展壮大。只不过如今看来,这条路走起来甚为坎坷。
信阳毛尖前瞻:能否危中取机?
每一次危机的到来,都会促成一些重大的变革。2003年的非典疫情,助推了淘宝等线上平台的崛起。而这次新冠疫情促进了电商的发展和其他线上商业模式的推进。
当下的茶行业,仍然是以线下体验式为主的传统商贸模式,无论是千千万万的茶农,或者是号称有80000家之多的大大小小的茶企,亦或是终端的茶商,都将承受来自于外部的压力。但是对于一些经营和销售渠道成熟的茶企而言,疫情并没给茶叶销量带来太大冲击。目前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线上。
信阳毛尖较早涉足电商及跨境电商。当初中国天化工收购的业务也是信阳毛尖集团的电商和海外业务板块。2020年1月23日,信阳毛尖(00362.HK)公布,收购“我的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为开发移动互联网综合平台。根据目标公司提供的讯息,现时加盟电商包括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唯品会、饿了么等等。这一举动或可视为信阳毛尖在线上销售渠道的又一种尝试。
此外,随着全国的疫情正逐渐平稳,加之信阳采茶期偏晚,信阳毛尖或将能够减少一部分人工方面的压力。而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助其度过难关。
虽然传统茶市场既背负着被边缘化的压力,同时也具备着发展的动力,毕竟它们也可以效仿新零售下的企业,通过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的算法去准确定位受“消费升级”概念浸染的消费者的需求和变化,消除“货不对板”的痛点,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增强消费者的黏性,从而圈住消费者,以至于可以从低端的白热化竞争中脱离出来,向中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作为一家在疫情阴影笼罩下的港股上市公司,信阳毛尖的未来充满危机,也不乏机遇。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凤凰网港股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凤凰网港股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梁婷 PF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