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为四十岁以上的朋友们奉上六大音综观赏指南,年轻人就算了
这是文章头部
俏也不争春,只想春来报。
我们这儿
春雷还没炸响
,甚至还在
下雪
呢,电视网络音
界的雷声却已滚滚而来。意思就是:
俏也争、抢着报,都挺好。
确切听到的
雷声
1、番茄台3月12日开播
《爱乐之都》
,已经播了一期;
2、芒果台3月下旬
生不息》
3、哔哩哔哩3月不知啥时候将开播
《说唱新世代2》
4、芒果台3月11日
《春天花会开》
已经播了一期;
5、蓝台3月11日
《天赐的声音(三)》
已经播完一期;
6、蓝台3月底
《为歌而赞2》
今天第一雷,明天第二雷奉上。
第一雷:廖昌永坐镇的《爱乐之都》有什么看点?
据说啊,东方卫视蛮希望这档音综能为大上海弄出点新名堂——
成为大陆最正统、最潮流的音乐剧圣地,网红习惯称为“音乐剧打卡地”。
凭借
:上音培养了大批专业的声乐人才;国际大都会自带的七荤八素;三观乱套的潮流风向标;东方卫视自以为是的引领能力。
但是,此次参加节目的所有演员,若真实现了参演目标还特喜欢大上海,试问在未来,谁能买得起房、买得起地?
当然,新气象的大上海不缺乏票房号召力,就如当初北京南下上海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一样,红透上海滩。可最后真正
赚钱
还是天蟾、兰心、大光明等剧院的老板和操盘者们。卖肉嗓子赚的那点钱,还不是又吐出来了,不然戏班子喝西北风啊。再有,演员若是不红,不能做头牌,不能卡,结果就是“北漂”变成“沪漂”的再循环。
所以说,《爱乐之都》想得太远了,充其量就是一档音综节目,别处处为难自己。
上音院长
廖昌永
自愿为《爱乐之都》当一次
“扛把子”,
从专业方面、发展潜力上、海派音乐号召力上、中国音乐剧未来走向等方面来把关。
出身正统的西洋歌剧
亚洲第一人
,居然也跑来呵护、培植四六不靠的
音乐剧,有看头。
做好了
功德无量;
做不好
,会不会像戴志强那样,好大喜功落得个不明不白的“场面音乐人”,那可就没意思了。
音乐剧是什么鬼?
不清楚,是哪位大师定的名或是翻译过来的都不知道。就准确性来看,它完全算得上是一场命名事故了。
西洋歌剧,
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
音乐剧,也可以理解为
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
歌剧
来源于欧洲,所以从本体上离不开自有的文化传统,比如在结构上附加上早期欧洲诗歌的程式化东西,在
结构上,自然就形成了
序曲
间奏曲
合唱
重唱
独唱
等不可或缺的分类。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
咏叹调
宣叙调
,还有小咏叹调、咏叙调、卡伐蒂娜、
浪漫曲
小夜曲
,处处离不开欧洲文学的烙印。
而音乐剧
就不好说源自于哪里了。
也许受美国百老汇的启发最大,风格多样,迎合底层受众的喜欢,还可以随意注入新的表演元素。因此,音乐剧就慢慢发展成了游走于传统歌剧与轻歌剧、轻歌剧与喜剧、幽默剧、现代舞、潮流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建议
40岁以上观众
这么理解,音乐剧就是话剧表演形式+通俗歌曲演唱+百老汇式的舞蹈助兴,简称“四不像”。
再有,可以把音乐剧拆分开琢磨,
音乐加戏剧
戏剧的雷人之处在哪——情节跌宕与戏剧冲突,人物塑造与舞台框定啊。诺大的剧场一方小小舞台,上演着人间悲欢、人家喜乐。戏核也是不离人物命运的发展脉络,台词、关系处理、道具属性、走位、灯光音效、置景全都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精彩至极。超强的台词功力可为舞台增色不少。早期话剧表演艺术家金山,就是仰仗自己独特的天才般的台词表演蜚声戏剧舞台。可直到暮年,他依然不认可自己的表演达到了入境化境的巅峰境界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门艺术,
一门
很严肃很科学的艺术。
不是体验一次两次就能掌握得了的,需要磨砺磨砺再磨砺方能完美呈现戏剧艺术的真正魅力。老演员李默然,一段抑扬顿挫的邓世昌痛斥北洋腐败;老演员
于是之
,哼哼哈哈穿梭于三朝茶馆;老演员焦晃,
四幕七场阿巴贡的精彩独白都是中国话剧人磨砺的耀眼铁证。
既然音乐剧
以剧为骨架
,那戏剧的所有灵魂必将注入进来。至于唱,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一点,美国人理解
最通透,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本族文化,爱咋玩就咋玩,没人管没人劝
,不然怎么能弄出来个百老汇?
用通俗易懂的演唱、用习以为常的大白话、用街头巷尾烂熟
踢踏舞、黑人舞渲染氛围,让那些买不起昂贵的歌剧门票的都进来,一起嗨,久而久之,白领也来了,贵圈也到了,幸福满满地就创新出了美国新的音乐文化,多不容易啊。可艺术水准在哪?看不出来,但商业与资本的参合劲倒是非常瞩目。
音乐性的东西无碍乎两大方面,
演唱与演奏。
在唱上,西洋歌剧已经达到人类巅峰,并被标上很强的科学性。演奏上,甭管是拉还是弹、吹还是打都离不开旋律与节奏、独奏与合奏的演奏要求。作曲家谱出交响乐,你就管弦齐上,作曲家谱出歌剧,你就尽情伴奏,复杂的事并不复杂,只因我们愿意复杂化,搞得太高级了。
从几百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戏曲仍处于世界一流,
可我们的戏剧还是前路漫漫啊
。中国话剧艺术,谁能否认它发生过长达20多年停顿的事实?没有优秀的创作者,无戏
、无人看。即使有郭沫若、曹禺大家压场,也不过三两部戏就颐养天年了,
后续的人才跟上来了吗
没接上,断代了。
目前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作品,除去
、复演
还有什么经典出现?实验性的、先锋性的、杂交性的、眼花缭乱性的都不过是市场化的一种泡沫而已。那个最活跃的麻花剧团,演的算话剧吗?算喜剧?还是笑话全集的舞台版?我们距离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莎翁、莫里哀、易卜生、萧伯纳等还有多远?真TM天知道。
不缺好演员、缺好剧本啊。
再牛的导演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况。
再扯回音乐剧,有好本子吗?有好的戏剧架构吗?如果仅仅是凭唱或是演员名气大,就能叫响音乐剧的声望,那干脆还是让大家都回到剧院,老老实实听《白毛女》《洪湖赤卫队》《刘三姐》,再不济听《放下你的鞭子》。
综上所述,
没有好的音乐剧创作基础,而是急三火四地挖掘培植演员队伍,还大言不惭想成为音乐剧之都,就是搞笑啊!
像制造业,搞不到钢铁原材料,就热火朝天地买数控机床,下大力气培养技术工匠,试问能撑多久?最后的结局不就是大技工们卖茶叶蛋去了,数控机床卖废铁了吗。
想玩音乐剧没问题,是好事,可以先尝试搞剧本(含音乐创作)征集评选啊、差不多了再鼓励体制、民营剧团演员舞台实践,导演二度创作,好的演唱片段也可以率先向外推广,引发一轮两轮市场反应。再然后,才有你大上海喊出“
打造上海的演艺之都,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主题口号的底气。
否则,就是商业噱头。
第一期《爱乐之都》本小编看了。还挺好,表演、演唱都很卖力,毕竟是录播,
演唱的真实能力还有待考证。
我期盼的廖院长没到,不知为什么。不过他来和不来我都觉得不是很重要,
不该
成为这个节目的亮点。
他官做得很大了,名头也响,但就是靠不上音乐剧这边的事。骨子里都是西洋歌剧的程式化,表演到演唱完全与音乐剧不搭界,就像我们的国粹京剧一样,台下十年功绝不是为了
唱京歌
《爱乐之都》追求的是时尚化、现代化、创新化,舞蹈、形体、唱功、灯光、音效都很走心,大有不搞到视觉冲击力最大值绝不拉上大幕的意味。
廖院长参加过芒果的《声入人心》节目,在那里,发现和结识了不少音乐剧的好苗子,像嘎子哥、大龙、郑棋元等,所以参加《爱乐之都》我是很理解的。可,隔行如隔山啊,别忘了,
音乐剧的初心就是颠覆传统歌剧,颠覆传统唱法,颠覆程式化
导演模式
,为平民阶层打造一款接受起来更加亲切的伪歌剧形态。廖院长学习了几十年的西洋歌剧,不知道他如何在下几期评述竞演学员的表现。十有八九还是那句话
“挺好,我都入戏了。很真诚
演绎,但就是演唱上还有那么一点点小问题。总体看相当不错。
拉拉杂杂说了不少,
目的就两个
,1、此节目没有什么艺术价值;2、廖院长不适合成为这个节目的代言人。
预测最好的结果:竞演的学员表现好,被节目热度冠以明星光环,然后利用明星效应杀进(或杀回)音乐剧领域,号召票房。此等行径从前也经常见,一票影视大明星都回到过话剧舞台,号召过票房,可话剧依然面临“剧本荒”“好剧荒”的半死不活的尴尬局面。
本周六,《爱乐之城》第二期节目继续。当成音乐剧扯虎皮拉大旗,颜值PK、唱功PK才是真的综艺秀看,就舒坦多了。
这是文章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