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叶与大清的龙脉

2022-03-31 14:09:48热度:58°C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南方有嘉木指的就是茶树,一次种,多年收,分次采,常年绿。诗曰:谁为荼苦,其甘如荠。最早的茶叫荼,《神农本草》也记载“神农尝百草以疗疾,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有了医疗的基础,大家早没事饮饮茶,甚至加些调料一起烹饪。中唐时,茶圣陆羽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里面是这样描述的“白水煮的没有任何添加的是茶,加了东西像煮汤一样的是荼”。从此,茶才有了读音和标准。

宋代文艺高度发达,迁客骚人舞文弄墨,喝茶也格外讲究。徽宗显摆:“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其实当时的茶叶都是碾碎了喝,茶粉在热水的冲泡会泛起泡沫,宋朝人就认为泡沫越多的茶叶越好,进而形成了斗茶文化。斗的不全在于茶香、茶色,更在于看茶碗壁上显现的水痕,先现者为负后现者为胜,即所谓“水脚一线争谁先”。

明朝,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最看不惯奢靡的文人生活作风,下令不允许再制作团茶(最早期的茶饼)、不允许再喝点茶,大家一起喝散茶(茶叶形态)。茶叶才回归本质,走亲民路线。

为茶疯狂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嫁妆十分豪华,除了200万葡萄牙金币,北非的摩洛哥、印度的孟买也作为陪嫁给了英国,还允许英国使用葡殖民地的所有港口......凯瑟琳公主随身带了一箱茶叶,每天早晨没事都要泡一杯茶,很快宫廷贵族圈里以喝下午茶为时尚。伦敦咖啡馆一磅茶叶可卖6-10英镑,要知道当时的贫民家庭年收入只过20镑,茶妥妥的是上层人士才能喝得起的饮品。

当时的葡萄牙垄断茶叶销售,为了以示友好。葡萄牙把茶叶贸易权分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高高兴兴地去亚洲收购茶叶了。在东印度公司的内部文件里,茶叶定位为日用必需品。茶叶贸易占了东印度公司的利润总额的90%,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10%。

茶叶的分量很轻,这就决定了运茶商船要用压舱物来保证行驶途中的平稳。大部分时候,压舱物都是由蓝白色的中国瓷器来充当的。在18世纪以前,尚无一家欧洲工厂能制造出能盛开水的陶瓷茶杯。由于欧洲出产的黏土缺少瓷土所需的必要元素,因而欧洲黏土无法像中国黏土那样用于茶杯(中国的瓷器是利用高温烧制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坚固透明的釉,所以具备低廉、耐用的特点)。直到1750年,欧洲工厂才刺探到瓷器制造工艺的秘诀。

比起用热水冲泡咖啡,茶叶更受欢迎,直接给人能带来健康。由于伦敦的人口密度大,且缺乏有效的排污系统,伦敦市民的饮用水卫生状况堪忧。像酒精这样的发酵饮料有清除寄生虫、将卡路里以液体形式加入日常饮食中的优点,但到了18世纪初,啤酒生产要耗去英国将近一半的小麦收成。对于英国国内的农业而言,同时保证迅速增长的人口的粮食供应和啤酒供应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只有中国才产茶,英国人想喝茶只能从中国那买。1810年,中国依靠茶叶出口实现对英国顺差983吨白银,茶叶成为大清的商业命脉。英国人想要喝茶,需要先搞到白银,再用白银买茶叶。短短100年里,东印度公司就花了5387万两白银买茶叶,虽然英国顺便也挣了点税收,但财政还是吃不消。1793年时,英国派特使马嘎尔尼带着英国女王的信函去见乾隆皇帝,希望增加通商口岸,降低关税,被拒绝了。

中国生产的茶叶,当时有五分之一出口到英国。1799年,也就是乾隆驾崩的那一年,英国全国消费了2300万磅茶叶。1816年,英国再派特使阿美士徳去拜见嘉庆皇帝,提出了和过去一样的请求,还是被拒绝了。其实降关税也无济于事,英国人想用纺织品、钟表、工业品来多换一点中国的茶叶根本不现实,那时中国有钱的都穿丝绸,看不上英国的呢绒、毛制品,没钱的又嫌贵买不起。后来英国人发现,鸦片在中国的销量比纺织品更好,中国人有把鸦片当药材,用来止痛的习惯。

英国先是限制印度的棉织品进入英国,然后英国的纺织品向印度倾销,一刀把印度的支柱产业阉割了。然后鼓励印度种植鸦片,卖给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紧接着将印度的鸦片跟中国换茶叶。1765年,进入中国的鸦片只有两三百箱。仅三十年后,就暴涨到四千多箱,到鸦片战争前夕达到近四万箱,大清这是要把药当饭吃的节奏,贸易逐渐由顺差变为逆差,且逐步扩大。以前只是街边无所事事的混混吸食,后来政府官员、乡绅地主、做生意的,唱戏的,男的女的,全社会各个阶层都去吞云吐雾。清政府也想保住江山,就不能放手不管。

鸦片战争的博弈

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著名的虎门销烟把这项运动推向高潮,道光皇帝下令终止和英国贸易。中国可以禁止鸦片,但英国人却离不开茶叶,为了恢复贸易,英国直接用军舰大炮轰开了这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帝国大门。从此鸦片在中国畅通无阻,淹没整个国家。而中国茶叶也源源不断的送到英国人的茶杯里。

英国人傻眼了。最大的原因就是茶叶是中国定价,茶叶在国际上等同于白银的地位。也正是因为茶叶如此重要,清政府开始把“茶叶富国”作为国家战略,1900年的“公务员”状元考题,考的就是茶叶对大清的意义。英国人很生气,开始举全国之力搞“产业升级”。

1792年,英国派马嘎尔尼出使中国,走的时候,东印度公司就嘱咐他要注意中国的茶叶。如果能移植到印度,就再好不过,如果能移植英国,那就不用中国卡脖子了。1836年,英国人戈登偷偷摸摸搞了8万颗中国茶种,但都是质量一般的茶树,好不容易搞到印度,刚种下没多久就被当地的牛啃光了。

阿萨姆茶叶公司于是又派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去中国偷茶种,目的是找到最好的绿茶红茶产区。当时的英国人对茶叶的发酵和炒制技术一窍不通,还以为红茶和绿茶是两种树。

为了偷茶种子,福琼把头发剃了,穿上清朝的衣服,戴上假辫子,伪装成中国人。混到禁止外国人进入的产茶区,长期潜伏在浙江,安徽,福建,黄山,武夷山等地,打探种植技术,私自收购茶树种子,带回了上万株茶种。

1853年到1856年, 罗伯特·福特尼又到中国待了3年,目的是进一步了解花茶的制作技术,招聘更多的中国茶工到印度东印度公司扩大其茶叶种植规模。于是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山坡上,茶叶产量不断增加。1872年英国又引入机器制茶,十几年后,整个制茶过程,焙炒、压卷、揉茶、切茶、装茶都有机器参与。

在英国的偷盗下,茶叶在印度、斯里兰卡,甚至肯尼亚等地开枝散叶;通过机械化,公司化运营,大杀四方。而更要命的是,大清连续吃败仗,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本来一直对茶商是低税收,但后续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商人无钱可赚,出口量慢慢被印度赶超,然后日本又冒了出来,也成为了茶叶输出大国。之前的两个买茶大客户英国和美国,都放弃了从中国进口。英国从印度买红茶,美国从日本买绿茶。

在英国,产自殖民地:巴巴多斯(Barbados)、牙买加(Jamaica)和维尔京群岛(Virgin Islands)的糖类过剩了,加糖的茶饮成为大不列颠人都消费得起的热量来源。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意味着穷人们已难以吃到农产品,而茶叶本身并不含有营养价值,喝茶时可以在里面掺上牛奶、蛋白质和糖,这样一杯茶就变成一份廉价而营养丰富的能量来源。

在工业化之前,工人们的劳作方式以手工为主,喝点啤酒是可以容忍的,但曼彻斯特纺织工业的主要设备为飞速运转的纺纱机和纺织针后,让一个醉醺醺的工人去操作它们实在是件很危险的事。毫无疑问,茶叶有提神的作用。既可以获得所需的热量,又能让工人们集中精力,有助于让他们全神贯注地完成那些艰巨的工作。英国从一个不种植茶叶的国家变成了茶叶贸易的霸主,并在20世纪20年代全面控制了全球的茶叶贸易。而中国茶叶,却沦为了英国人口中的二类品。

立顿茶包称霸到中国茶反击

从印度茶叶中崛起茶商:汤姆斯·立顿,就是英国茶叶业翻身的代表。1890年,汤姆斯·立顿用自己的名字推出了立顿红茶。当时的英国没几个人经营红茶生意,上流社会都是先下单再送货,普通民众都是到店铺买散装茶叶,买茶流程不仅麻烦,而且质量还得不到保证。立顿就看准了这个商机,出售小包装的茶袋。

也是在1890年,立顿低价收购了锡兰的几家优质茶园,并借此创造了那条著名的营销口号:“从茶园直接进入茶壶的好茶”。1898年,立顿借助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年大典的时机,拿出大量茶叶和砂糖,来赞助英国皇室布施。龙颜大悦的女王大手一挥,赐予了他皇家爵位。一时间立顿品牌名声大噪,而汤姆斯•立顿更是自称为“世界红茶之王”,这个称号伴随着立顿的扩张传遍了全球。

在包装茶大火之后,立顿又深挖便捷化饮茶这点,推出了影响一个时代的立顿茶包,茶包和预包装的出现,带来了三大优势:

1、泡茶快捷。喝茶不用称,杯子里倒上热水再把茶包丢进去即可。

2、喝茶方便。喝茶时再也不用担心茶叶进到嘴里,可以尽享香茗。

3、即饮即丢。喝完了不用找地方倒掉茶底,直接把茶包扔了就行。

这就是立顿的成名绝技之一:让喝茶这件事变单。从顾客的角度入手,解决消费者喝茶时的不便,把整个茶消费市场蛋糕做大。正是拼配技术和包装标准化的大力创新,立顿才真正让茶叶超越了产地和茶类的的局限,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和工业化大生产,让茶叶成为了大众饮品。

而立顿每一泡茶叶,口感都大致相同,这依靠的是高超的拼配工艺,立顿非常重视拼配技术的研发,这能使茶叶质量均衡,口感协调。1972年,年龄80岁的立顿品牌,几乎做到了茶叶界的极致,而为了再上升一个层次,立顿接受了大财阀联合利华的收购。搭上联合利华的快车后,立顿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茶叶远销一百多个国家。

1992年,立顿进入喝茶历史最久,喝茶人数最多的中国。5年之后,拿下了茶包销售额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2008年,一篇文章《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立顿一年》出炉。当时的中国茶业产值是300亿人民币,而立顿茶叶年产值230亿人民币,这300亿是中国整个茶产业链的产值,而立顿只做销售环节就达到这样的规模。

中国人是按品种卖茶,而不是品牌,几乎没有人会仔细看茶叶包装上的公司名字。说简单点,就好像酱香型白酒是类,茅台才是品。即使天天喝茶的人,也往往只会说我喜欢喝铁观音还是大红袍,而不是什么品牌的铁观音。中国现有122万家茶叶企业,却没一个全国闻名的大牌子,大家各喝各的茶,各做各的茶。

惊天一声雷。2012年,立顿被曝出农残和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当时国内由于三鹿奶粉的恶劣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强调,撞上枪口的立顿销量直线暴跌。伴随着国内经济腾飞,和新消费现象如火如荼,线上奶茶店如春笋般崛起,立顿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冲击。由于电商崛起,线下商超的衰落,立顿的销售渠道受阻,处境变得越发艰难,货架上的立顿红茶,再也不是香饽饽了。

在30年前,立顿是最时髦的洋货,坐在写字楼里,冲上一杯西式红茶,就是有身份的代名词。在30年后的今天,喜茶等国产新锐品牌层出不穷,个个包装靓丽,营销玩法高深。2020年9月,由于业务增长缓慢,联合利华宣布剥离掉大部分地区的茶业务,立顿最后的优势也丧失殆尽,一代茶叶巨头颓势明显。

与立顿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国内茶叶的崛起,2020年,中国茶叶增长率长年保持20%的增速,而同年立顿的全球市场则萎缩了三分之一。当年那个庞大到让人窒息的茶叶巨头,已经被炸开一个缺口,等着新玩家去占领。

饮茶是中国人常见的待客之道,亦或是人们处于焦躁忙乱之后享受的片刻宁静,让温润的茶水充斥口腔,滑入喉咙,只留下甘甜的感觉回味无穷。中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工业化时代重拾中国茶产业昔日的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