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茶,毒如蛇”常喝茶的人一定要看看,央视实验告诉你真相
一谈起隔夜茶这个话题,我很早前就一直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茶才算隔夜茶?什么样的茶又才不算是隔夜茶?比方今晚二十一点冲泡的茶,到第二天六点来喝,算隔夜茶吗?那今天早上六点冲泡的茶,到晚上二十一点来喝呢?不算了吗?
实际上,在以前我们通俗的认为,隔夜茶就是过夜的茶,但所谓隔夜茶并不一定要隔夜,而是更多的指茶叶茶汤间隔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这个时间一般会以十二小时作为界限,算作是隔夜茶。
网上关于隔夜茶能不能喝,甚至有没有毒,通常认为,过夜的茶在时间上放置久了,不仅茶中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汤中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也就变得不卫生,也不好喝,甚至有人还认为,久泡的隔夜茶会产生致癌物。
但这些说法是不是确切可信的,到底是不是有所依据,如果没有官方的检测数据出来,其实说再多都是人云亦云。
所以为了验证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有没有毒,我们先后也查阅了一些官方的实验和报告,这其中就有央视做的一档节目《是真的吗》中的一期实验。
用于实验的茶叶分别是绿茶龙井、普洱茶和菊花茶,以十二小时为隔断点,第一天早上九点冲泡三杯茶水,下午九点继续冲泡三杯,等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开始进行隔夜茶水的实验。
实验分别有两个方向的检测,一是口感变化的测试,二是茶水中物质含量的变化检测。从口感上来看,搁置比较久的茶水并没有什么特殊不好的味道,甚至就普洱茶而言,时间更久的茶在口感上还更好一些。另外,从物质含量检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隔夜茶中亚硝酸盐含量都低于0.2mg/L,远低于国家对饮用水亚硝酸盐含量不高于1mg/L的要求,亚硝酸盐通常是我们讲的致癌物,很显然这么看的话,隔夜茶并不致癌。
喝隔夜茶致癌这一说,虽然就这样是被科学明确地否定了,但是搁置太久的茶汤真的卫生吗?其实我不以为然,根据查阅到的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茶叶进行灭菌处理,与未灭菌茶进行对比会发现,不管灭菌不灭菌,微生物数量照样是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长,就是说影响微生物滋长的是外界空气,外界的环境,这也就侧面的反应了,放置太久的茶汤确实也不太适合再去饮用。
当然我们从研究报告中可以更精准的看出,当放置茶汤的环境温度是在28℃到30℃之间的时候,相对比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繁殖的越多当然就越不卫生。但是你又能看到另一个实验现象,就是同样的环境,放一杯茶水和一杯白开水,微生物繁殖数量竟然会是白开水的比较多,就是说,如果你特别渴了想喝水,但是旁边只有隔夜茶或者隔夜水,那你选择隔夜茶还比隔夜水更健康。
导致茶水中微生物数量少于白开水微生物数量的原因是因为茶水中具有抑菌作用的是茶多酚,茶多酚抑菌的结构基础主要是其分子中的酚羟基。根据中外文献记载对茶叶的消炎作用早就有大量的记载,茶多酚的抗菌活性早在1906年就被证实,而近代研究也表明,茶多酚是一种能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广谱性抗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所以,茶多酚实际上是非常适合作为废弃再利用的资源,而隔夜茶就是很好的载体,比方从隔夜茶中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既无毒副作用,食用又安全。又或者可以将茶多酚渗入其他食品等延长保质期,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等等作用,这是隔夜茶中茶多酚的废气再利用。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其实都比较难以实现,像我更多的如果放置了一些隔夜茶,我更多的是会拿去作为植物的养料。
总结下来的话,隔夜茶没有毒,也不难喝,只是放置时间太久了容易不卫生,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温度过高,就更容易滋生微生物细菌,所以提醒大家的就是放置太久的茶就不要喝了,我们品茶也还是刚刚冲泡好的那一阵子来喝,色香味俱全才体验俱佳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