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新闻一周综述海南省发布“关于促进海南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帖事便知,纵览茶界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周内茶产业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编将在未来每周五集中整理出部分本周内茶产业发生的新闻,以供大家阅览,也希望各相关单位提供新闻资料给我们,一展地方茶产业风采。
海南发布“关于促进海南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茶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可以使产茶的人更富有,喝茶的人更健康,爱茶的人更快乐。
一、海南具有大力发展茶产业独特的优势和机遇
海南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也是我国热带茶树生态最好的地区。全年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量大,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相对湿度大,非常适合热带茶叶生长,有利于被称为“软黄金”的茶黄素和茶多酚、儿茶素、低聚果糖的形成,有“华夏第一早春茶”的美誉。
早在明代正德六年《琼台志·土产》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清代,水满茶被朝廷定为贡品。1959年,国家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1993年,海南茶园涌现出 “远洋”、“环球”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30多个国家与地区。南海茶场成为“新中国五大茶场”之一,成为国内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我省茶叶生产最鼎盛时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吨,近年来,以“白沙”、“白马岭”、“金鼎”等为首的一批海垦系茶企和茶叶品牌开始崭露头角,“五指山红茶”于2015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白沙绿茶”被认定为海南品牌农产品、海南“著名商标”,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2014年12月,“白马岭”被亚洲品牌价值研究中心评为“海南最具价值优秀品牌”,品牌价值达1亿元。现在全省茶园只有1.8万亩,产量980吨,产值1亿元,全省从业人员2.8万人。预计到2020年,我省茶产业种植面积将达4万多亩、年产毛茶2000多吨、茶叶销售收入3亿元、经营性收入12亿元、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
二、海南茶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一)“自然禀赋优势”未能转换成“产业竞争优势”。我省茶树良种化程度低,高产优质的生态茶园建设及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范围较小。2015年,我省毛茶平均亩产为53.6公斤,不到福建平均亩产的一半。
(二)传统优势产品“红茶”不“红”。海南红茶“远洋”、“环球”等传统知名品牌已退出历史舞台,白沙绿茶、白马骏红、五指山红茶、金鼎红茶等品牌影响力主要在本省,在省外知名度不高。
(三)对茶叶历史文化发掘的“深度”不“深”。海南茶叶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却没有去系统研究和整理提升真正代表海南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消费者难在喝茶时品味到海南独特的文化底蕴。
(四)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虽有茶叶协会、茶叶学会等行业组织和茶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各自为战、结构松散、规模较小,缺乏合作分工和长远规划,发展能力较弱。
(五)茶叶加工工艺和流通体制落后。部分企业以供应毛茶作为主要的营销手段和利润来源。整个行业的电子商务营销也刚刚起步,传统茶叶交易方式和管理方式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三、加快我省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充分利用海南建设全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出台《海南省促进茶叶发展若干规定》并及时制定实施细则;争取中央资金,安排地方资金,用于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优良品种繁育基地等。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协助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对茶叶公共品牌的申报注册和后续监管的提供后续服务,组织开展培训和评选等。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将茶产业发展纳入茶叶主产区市县工作绩效考核,建立科学的政策绩效评估机制,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机。
(二)注重茶文化发掘和宣传。一是充分发掘和传承海南茶文化,拍摄制作《海南茶文化》,争取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打造“大师茶”、“庄园茶”、“名山名茶”等概念茶;充分借助名茶评比、茶叶博览会、茶艺交流与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海南茶产业知名度。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在海南大学农学院等高校增设茶专业,完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为茶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平台。三是鼓励和支持茶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挥众筹+休闲旅游模式等新业态,比如对茶山的认养。
(三)重塑海南红茶品牌。一是找准自身优势,清晰规划,整合资源,借鉴经验,打造“海红”或“海南红”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海南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关注品牌文化差异性建设,凸显茶叶区域特征、文脉体系、品牌理念、品牌文化等。三是发挥博鳌年会平台作用和在海南取景贺岁片的名人效应,加大宣传推介,提高品牌影响力。
(四)引导茶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一是鼓励参与海南“共享农庄”行动,引导建设集茶叶生产示范、养生健身度假、茶园风光观赏、茶乡民俗体验于一体的茶庄园。二是引导茶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养生养老等深度融合,开通茶乡游、茶事体验等旅游专线等活动,鼓励发展直供直销、个性定制、加工体验等新业态。三是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茶业发展融资机制,引导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投资体系。
(五)加大茶产业科研工作力度。一是重视特色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发掘利用工作。二是支持建立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等长效机制,加强茶产业管理与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三是重视精茶叶深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提高茶叶附加值,占据产业链制高点。四是推进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的清洁化、规范化、标准化。
(六)拓展海南茶叶市场。一是重点鼓励新型茶业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实施线上线下结合,加快实体店功能转型。二是开展节事和会议营销,开展与“万里茶道”等机构团体的交流合作,打造现代立体式营销体系。三是加快组建海南茶叶出口联盟,扶持茶叶出口企业抱团实施优势名牌走出去战略,支持出口龙头企业主动到境外开展品牌推介活动。
(文章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
广西:“梧州六堡茶”号动车首发 途经京冀豫鄂湘粤
11月12日18时43分,标有“G”字头的“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从广州南站首发开往武汉。次日起,“梧州六堡茶”号动车将一路驰骋京广客运专线,途经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六省(市),行程2300多公里,开启六堡茶千里茶文化宣传之旅。
梧州市委副书记蒋海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叶剑强,副市长黄恩,以及广州铁路局、华铁传媒集团领导、嘉宾参加“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首发仪式。
在“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车身上,“梧州六堡茶 黑茶之瑰宝”的标语格外醒目。车厢内,深棕色的船形logo及“中国六堡茶”二维码整齐地排列在椅套上,行李架下和车厢廊道墙上还贴附有各式六堡茶文化宣传海报,让乘客一进车厢就能感受到茶船古道的文化气息。
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的战略目标,全力抓好产业规划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六堡茶综合产值、品牌价值连年提升,综合产值超5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20亿元,已经成为梧州乃至广西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现在,中国高铁快速发展,成为国民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高铁线路连接的各个城市之间,商业、信息以及物流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推动高铁媒体逐渐成为众多品牌宣传、推广的新渠道、新平台和新窗口。
黄恩表示,梧州市携手广州铁路局、华铁传媒集团共同开启“梧州六堡茶”号冠名高铁列车,就是要借助高铁媒体人气高、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的宣传优势,用不同角度展现六堡茶魅力,进一步提升六堡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六堡茶、爱上六堡茶。
(文章来源:梧州日报)
四川:2020年 广元旺苍黄茶产值将突破20亿元
“以往山上耕地都荒了,也不知道种什么好,个体种植又不赚钱。这下好了,乡党委引导我们统一种植黄茶,曾经的撂荒地就要变成‘聚宝盆’。” 在广元旺苍县大两乡金光村,只见曾经的荒山变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梯田,村民们正忙着松土、掏沟、施肥、培植黄茶苗……一片忙碌的景象呈现在眼前。
“以前这山上,‘茅草杆’长得比人还高呢。”该村村支部书记赵绍翠说,今年来,我们召集村民把这整片山重新开垦,现在已开垦300多亩黄茶生产基地,产出的黄茶1斤就能卖8800元,可是寸土寸金的宝地。
据介绍,黄茶属于茶叶中的珍稀品种,该茶叶色泽金黄隐绿,汤色鹅黄含绿,叶底玉黄透绿,其滋味鲜醇回甘,耐泡持久,市场价格高,前景好,被誉为“黄金茶”。
赵绍翠说,该村栽植的黄茶是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从当地群体品种的自然叶色黄化突变株中选育出的中黄一号茶树新品种,适宜在海拔600-1000米,森林覆盖率65%以上,终年云雾缭绕的中高山标准化种植。
“这次种茶,村民们积极性非常高,每天天刚蒙蒙亮,村民们就上山开始忙碌。”赵绍翠说,黄茶的经济效益却比普通茶叶高出很多,因此,该村不少贫困户对种植黄茶充满信心。
“脱贫不能一味地等着政府来救济,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才能管长远。”该村二组贫困户薛文赵说,过去成片的荒山,在村民眼中没有多少耕作价值,现在好了,乡上统一免费提供茶苗、有机肥,今年开垦的5亩荒地,现已栽植黄茶苗25000株。“当地农技员说,到2021年投产后,我这5亩茶园收益能达到15万元,收益十分可观呢。” 他高兴地说。
看到产业前景可观,该村七组贫困户赵之友结束长年外出打工的日子,今年初就回家开垦荒地种起黄茶。“今年我以扶持产业发展的小额信贷5万元入股,目前,已经栽种黄茶3亩。”他说。
“在茶叶等主导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既产生了经济效益,又取得了生态效益。种植的300多亩黄茶,到2021年全部投产后可实现经济收入9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金光村249户农民增收致富有了新引擎。”大两乡党委书记李钰平说,今后,该村还将以合作社的方式,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产业来增加群众的收入。
“近年来,旺苍通过建立黄茶良种繁育基地,不断繁育适合本地栽培的品种,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将黄茶培育成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拳头产品’。去年,已建成黄茶母本园 1000亩,苗圃园200亩,黄茶生产基地5000亩,产值达到1000万元。”该县农业局负责人说,黄茶产业作为旺苍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将成为该县茶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旺苍县共种植黄茶5200亩,投产后将年产黄茶100吨以上,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县发展黄茶规模化生产基地3万亩,实现名优黄茶产量200吨以上,产值突破20亿元,黄茶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
(文章来源:人民网)
河南: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 河南试点打出“绿色”牌
“果有果味、菜有菜味”,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河南省的罗山“灵山毛尖”、扶沟“遍地红辣椒”等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从全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落实会上获悉,灵宝、洛宁、罗山、扶沟4个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市),核心示范区减少化肥使用量,施用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初步走上了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的高质量道路。
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是农业农村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之一。当前的农业生产中,一方面化肥过量施用带来的氮磷流失,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另一方面,畜禽养殖粪污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成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改善农业环境、推进产业扶贫的迫切需要。
2017年,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下,河南省选择罗山等4个县(市)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核心示范区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472吨,减少化肥用量18.6%,施用有机肥4.3万吨,较上年增加21.8%,示范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生产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生产出的农产品100%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今年,河南省又新增了光山、淅川2个试点县。
在罗山县灵山茶叶基地,满眼茶树碧绿青翠。项目实施主体负责人钱晓玲介绍,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建设示范茶园5000亩,其中“有机肥(沼液)+水肥一体化”模式600亩、“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4400亩,建成水肥一体化互联网管理系统。“通过手机或者鼠标一点,轻松实现自动灌溉,高效精准的管理让生产出的茶叶在全国第二届茶博会上备受关注。”钱晓玲说。
今年河南省6个试点县(市)定下绿色发展“新目标”:项目区化肥使用量比上一年减少15%;有机肥使用量比上一年增加20%,光山县、淅川县2个新增试点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5%以上,灵宝市、洛宁县等4个试点县(市)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2%以上;生产的农产品100%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