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一片茶美丽一座城
一片茶 美丽一座城
徐金玉
有人说,没去过安溪,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茶人。
而这是这片茶,改变了这座城。
十年前,福建安溪山高路远,从厦门到那儿,差不多四个小时的车程。十年后,时长大大缩短,仅1个小时便能顺利抵达。改变这一切、促进安溪经济腾飞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正是茶——铁观音。
铁观音,带给了故乡安溪福音,使得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摇身一变,摘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百强县的一员,并且连续7年,为我国产茶县的“龙头老大”。
铁观音,于当地的百姓来说,是鼓起来的钱包,是山清水秀的环境,是杯中的茶,更是陪他们度过的漫漫时光。
”---《人民政协报》2016-10-21期11版
01
解茶博会:铁观音的360度
美丽的安溪县城夜景(陈艺伟摄)
16日,为期4天的第七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落幕。每日来,络绎不绝的人潮,丝毫不逊于在北京召开的茶博会。而于现场感受到的热络的氛围,更加让人沉醉在茶乡的魅力中。
家有茶室在闽南
曲水流觞,在茶博会上还有这样一处雅静之所。假石、绿植、香茶,在此团坐的人们,品茶、吟诗、颂词,沉醉在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中。
这便是茶饰界的匠心设计。推开一小扇柴门,你便进入到了茶空间中。
“整体布局是闽南民居古大厝,左右对称,分为左大房、右大房、左厢房、右厢房等。你会发现,进入门厅后,不管站在哪个角落,都能将空间一目了然。”一品茶艺家具总经理罗志龙说。
而别出心裁的,正是每一个房间的设计,风格迥异,各有风采,总有你喜欢的一款。
“我们把琴棋书画花香茶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都集合在一个空间里。每一个空间,都可以成为一个家庭茶室。”
罗志龙在今年初提出家庭茶室的概念。“茶为国饮,全民饮茶,要推广,我们既要有语言上的传播,味觉、嗅觉等感官上的传播,但更多的是视觉的传播。家有茶室,代表了一种品位、文化,甚至成为一种荣耀。”
今年大年初一,罗志龙装修好第一间茶室,他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我家有茶室在古大厝”,没想到立刻掀起了一股“跟风”热,有朋友连续发起,“我家有茶室在蒙古”、“我家有茶室在……”
他说:“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房间,都可以改成茶室。例如,家有茶室在客厅、厨房、阳台、庭院等,可改造的空间很多。风格的选择也多种多样,有闽南、明清、禅茶、香道等。涉及的企业,也是从建材到古玩、家具,这些都能推动茶的不断发展。”
“而家有茶室,我们也在尝试不同的设计,打算办一场设计大赛,共同见证人们对家中茶室的奇思妙想。”罗志龙说。
用科学说话
茶博会上亮点纷呈,安溪铁观音健康功效发布会,更是云集了茶叶科学界的大腕,以数据说话,向国人昭示了铁观音的价值。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担任安溪铁观音健康功效研究小组首席科学家。他在现场正式发布,安溪铁观音具有显著的降脂护肝作用、延缓衰老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清火的效果,陈香型铁观音具有显著的降尿酸的作用、调理肠胃作用。
刘仲华介绍,这次他们联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实验室、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以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安溪铁观音为研究对象,还特别首次收集了弥足珍贵的安溪铁观音6年~31年的陈香型铁观音样品,采用现代分析仪器,系统检测了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成分、功能成分和质量安全成分。
刘仲华有些激动地说:“最近几年,一些机构、媒体、消费者就铁观音伤胃、农药残留、稀土含量、甚至添加香精等问题,太多的误读、误解、误传和伤害了我国最引以为豪的中国名茶———铁观音,由此更加激发了我们作为茶叶科技工作者系统深入研究铁观音、科学诠释铁观音的热情。”
这次结果显然令他们颇为惊喜。
安溪农茶局局长陈志明说:“这是我们首次召开的铁观音健康功效的发布会,用科学数据说话,来证明安溪铁观音对人身体的实用价值。”
“海丝”路上有风景
还未到三楼展区,沸腾的人声,已先让人领教了现场的火爆。在这里,以“海丝”沿线国家为参展主力的“海丝”主题展区,正在展示着泉州与他们的茶缘。
主题展上,有包含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的企业参展,其中,台湾参展商占据了多数席位。
“安溪茶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主题展区举办了多次洽谈会、品茗会、订货会,不仅能够提升与‘海丝’沿线国家人员往来、产品贸易、文化交流、联办活动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挖掘、整理、创作并推出一批反映安溪‘海丝’茶缘、茶史、茶情的文化产品,奏响‘海丝’茶路交响曲。”安溪县代县长刘林霜说。
台湾梅山制茶有限公司林峰正,已经是茶博会上的“老朋友”了,此次已经是第五次参展。“到大陆来参展,安溪是我们企业的重要一站。安溪主要种植乌龙茶,台湾同样是乌龙茶文化,二者在这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正好可以相互取经,吸取经验,并且展开更多的合作。”林峰正说。
安溪茶果局茶叶站站长杨文俪介绍:“两岸交流日趋频繁,乌龙茶文化一脉相承,现在还有不少台商到大陆投资茶园,而台湾一些机械设备和新品种也被引进安溪,这种交流也借助茶博会的平台,日益密切。”
02
茶,无处不在
茶乡风景如画
茶在泉州,无处不在。甚至在北京飞往泉州的飞机上,茶旅已经开始。当航班内的餐饮车经过,一股铁观音的茶香沁入鼻中,空乘特意冲泡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茶叶,为茶乡行拉开空中序幕。
到了泉州,则处处都离不开茶。来到华侨大学就读的学生李灵笑着说,到了这里笑着说,“不喝铁观音很难,因为哪里都有它的身影。”
酒店中,每个房间都有一套正宗的茶具———陶瓷盖碗和茶杯,这亦是泉州当地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家伙什。
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茶馆、茶叶店更是俯拾即是。“要是挨家挨户地喝,也不知道要喝到几时才能喝完。”
游览景点时,依然少不了茶。妈祖庙内,游客会被一一奉上一杯“福茶”,到了闽台缘博物馆,入馆门口亦有免费茶水提供。每晚当地文庙举办南音演出,坐在台子下方的观众,既可以免费看节目,亦可以享受到源源不断的铁观音茶。
“每天都喝,到了晚上也要喝。”和国内大多数老年人晚上不饮茶的习惯比,70多岁的林大爷说,他们生在茶乡,喝茶不会影响睡眠,不喝茶反而睡不着。
在泉州,开在古朴院落里的茶馆,即融合了当地闽南建筑的风格,又与茶文化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古厝茶馆,位于关帝庙后一条普通的小巷内,虽地处市中心,却是“大隐隐于市”。
古厝为一座建于清代末年的三进式宅院。燕尾脊、黑筒瓦、红方砖、镂窗棂,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
古厝的老板庄剑峰,是个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近20年前,他租下这座百年古厝时,古厝已无人居住,破败不堪,
“我开茶坊并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为市民和往来的宾客提供一个优雅的品茗休闲场所。古厝的后花园,还被开辟成了一股介绍泉州古城文化民俗的展厅,有古字画、古碗、古代家具等。”庄剑峰说。
他自己也常沉醉在这一氛围中。“端坐在古老的藤椅上,聆听一曲南音,观摩古老的建筑,品一杯香茗,世间多少凡尘琐事宠辱皆忘,都消失在这古老的静谧里。”
茶,是饮品,也是文化,泉州就是这样一座城,一直被沁润在茶的芳泽中。
03
魏月德:让茶说话
安溪铁观音生态茶园-叶景灿摄影
一袭米黄色对襟中式汉服,一双黑色布鞋,移步走来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荫名茶有限公司掌门人魏月德,无形间似有一种风骨,不像个茶企老板,倒像位隐士。
生长在茶乡的魏月德,10余岁便开始了事茶之路,一晃儿,走过了三四十年。近些年来,安溪逐步掀起机械化制茶的浪潮,他却依然坚守着手工制茶的道路。
坚持手工制茶就是坚持传统吗?改做机械制茶就是放弃传统吗?魏月德不以为然。
“这和传统无关。无论是机械还是手工制作,只是在方式上有所区别。就像同样走在一条道路上,有人用脚,有人坐车,方式方法是可以不一样的。传承要与时俱进,但要不忘初心,不忘根本。”
在他看来,铁观音制作的18道工序就是传统。“摇香、炒韵、捏形、焙味、比质,不怕不懂茶,只怕茶比茶,好喝就是好茶。”
魏月德说:“茶的最高境界,是让茶说话。”
听他讲安溪铁观音这杯茶的制作工艺,更像是听“一个人”千锤百炼的故事。
在采摘、晒青、晾青、凉青后,开始摇青。
“茶和人的性格是一样的,所以一要摇惊,先把茶叫醒。动一动,摇一摇,大概60下。二要摇水。”魏月德说,“像人一样,你不打他,他不会痛。此时摇的状态,就像在打茶一样,古代叫撞碰,让其摩擦、伤痛,形成‘绿叶红镶边’。”
三要摇香。“此时摇,不要超过12点,茶也是要睡觉的。”
睡醒后再摇,叫摇韵。“这次把它摇得死去活来,活来死去,醉醉晕晕像喝酒一样,这样来唤醒它的内涵物质。”
“如果保留住这些物质,就要放进锅里炒,炒青叫火里逃生,此时它仿佛死了一般,这时候你再去揉,它一舒服,精神又活过来了,此时芳香物质也出来了,甘醇甜香润,都在茶叶里面。而发酵就发生在这冷热之间。最后到焙火,要慢烘、慢焙,让它干透、清透、熟透,把东西变成了物质,达到了茶叶的最高境界。”
做茶,说起来很玄,要去体验很难。“茶生在山中,死在锅中,活在杯中,留在心中,记在脑中。”
魏月德颇有些兴味地说,此时再去品茶,则是“润动喉、香动鼻、甘动舌头,千回百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如何把这些技艺传承下去,魏月德认为,首先要爱好它,要有热情,要能坚持、守护、追求。
现在,子女也在沿着父亲的路,继续做茶。“要把茶的传统代代传下去,要用正确的引导,只有把茶研究透,才能传承。”
04
王文礼:讲好安溪茶故事
“外形像葡萄干,汤色像德国啤酒,香气如桂花、兰花香水。”对外国朋友来说,这样的比喻简单、直接、形象。一时间,“一杯可以喝的香水”,成为了他们眼中铁观音最为栩栩如生的模样。
今年5月,闽茶海丝行行至欧洲站,福建八马茶业公司董事长王文礼担任演讲嘉宾,为国外的朋友现场传播茶文化。
“铁观音最大的特点是不加花而有花香。它是我国最晚创制出来的茶叶品种,距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当前工艺最复杂的茶,共有18道工序。”同样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的王文礼,也肩负着对于制作技艺的传承。
近日,八马茶业非遗体验馆投入使用,馆内如同一个大课堂,系统地介绍了铁观音茶的历史及制作技艺。
其中的匠艺学堂,更是全面展示了传统乌龙茶初制技艺。从模拟阳光,制成一个室内晒青场,到晾青,晾青架,竹匾,再到大型传统摇青筛(直径4米,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传统摇青筛、摇青机、小型手摇式摇青机等,不同制作技艺配套的设施,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感官认识。
“不仅如此,我们还发布了‘中国好茶四大标准’,即:安全、对口、正宗、稳定的八字诀。”王文礼发现,不少消费者在喝茶时,并不能系统分辨什么是一泡好茶,于是,潜心酝酿了这四个方面,来向消费者进行解释。
“标准是一个衡量的尺度。有个专家当时区分什么是好茶,用了15个度,例如鲜爽度、糖度等,这属于专业标准的范畴,消费者则是不理解的。所以,我们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消费者理解。”王文礼说。
“首先是安全,茶叶要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相关进口国的卫生标准,可以建立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让消费者清楚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道环节,喝放心茶、茶放心喝。”王文礼说,“其次是对口,就是符合消费者的口感和体质。”
在王文礼看来,人们不喜欢或者不适应一款茶,有时不是茶的问题,而是消费者自身体质问题。“就像牛奶有人能喝,有人喝不了,是一样的道理。”
好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正宗,包含了符合原产地、原树种、原工艺的标准,这才能保证茶叶的正宗和正味。
“稳定,简单来说,就是熟悉的味道。稳定更是要将好茶做到标准化。保持稳定的香型、口感,保留熟悉的味道。”
说来简单,应用到实践中,则是清洁化、机械化、自动化等很多问题需要实践。目前,安溪机械化制茶水平很高。
在王文礼看来,高端的茶叶制作仍需要手工操作,但是要大面积稳定品质,则要依赖尖端设备。
王文礼说,现如今,八马已开发了第五代生产线,引进和发明了自动抓揉设备(最新专利)、远红外线仿太阳光线技术、小包装机械手智能自动装盒等专利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诸多技术上的空白,实现了铁观音从鲜叶到产成品加工一条龙的全程智能化生产。
“自1993年八马建厂开始,先后建设了4代生产线,每一代乌龙茶加工生产线,都引领着乌龙茶加工向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王文礼说,目前,八马作为中国最大的铁观音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已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铁观音第一股,正在迈入资本市场,将继续加快规范化管理和规模化生产进程。
铁观音,一张安全的名片
暂时有些空荡的服务窗口旁,贴着清晰的农残检测价目表,众多样品就是从这里得到许可,得以生产,并走向市场。这里便是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
“现在秋茶采摘还未结束,过几天,我们马上就要开始忙了。”质量工程师上官良敏介绍,现在一般是企业和企业供应商来做产品检测,质检中心一年可以做3000多个样品的检测。
走进二楼的检测室,仪器发出着嗡嗡的运作声。只见仪器上摆着10余个拇指大小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透明的液体。“这些便是我们通过技术提取出的茶样,都是透明的。一个样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共有28个农残项目和2个重金属得到检测,花费在3600元左右。”
上官良敏介绍,近些年的检测结果显示,安溪铁观音是安全的,无论是品饮,还是制作成茶食品,都是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健康的。
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于2005年7月创立,承担着国家级、省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达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各级地方技术培训、实验室规划设计与管理、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
end
来源:人民政协报,部分图片采集自网络
官方|安溪新闻网
安溪县唯一具有新闻采访发布权的
地方新闻门户网站
长按二维码关注安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