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读懂武夷山: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2021-02-28 10:44:45热度:162°C

两年前,搜寻世界风景图片的鼠标轻轻一点,让乌克兰小伙亚瑟·塔拉索夫与武夷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在网上看到武夷山的照片,就是觉得这里很美,想来看看。没想到,我居然来到了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亚瑟说,他如今和妻子已在武夷山定居、生子。

与亚瑟一样,每当提起位于福建省西北角的武夷山脉,世人首先想起的,便是蜿蜒曲折、色如碧玉的九曲溪,与千姿百态、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但鲜有人知,这里的儒学大家比肩孔孟,这里的文化底蕴不让泰山。

事实上,无论你知或不知、来或不来,武夷山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始终傲立在这山水之间,至今依然光彩夺目。

千年瑰宝,让世界读懂之奇

18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全票通过,武夷山赢得世界上仅有的23顶“双世遗”桂冠之一,他们如此评价:“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极其美妙的景观,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公园、11世纪的与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武夷山曼妙的山水间,人们总能发现,一位步履轻快的耄耋老人上下穿行,历经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记录了近万张山水、人文照。

老人是武夷山原副市长阮雪清,武夷山申遗的见证者。

18年前,摩洛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前夕,阮雪清紧张得彻夜难眠。

“不成功,就跳大王峰,”阮雪清说,这是武夷山唯一的一次申遗机会。

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松浦晃一郎,有些好奇。他和几位到大会现场的代表闲聊:武夷山到底准备拿什么申报文化遗产?

从3800多年前神秘船棺说起,到2200多年前的古汉城遗址,再到800多年前的理学家朱子,400年前的“万里道”……纵跨三千多年的时间长度,横跨宗教政治哲学的学科广度,代表们之言,让松浦晃一郎惊叹不已,“朱子,那不是朱熹吗?朱熹在日本,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都很大。别的不说,就有朱熹,你们还担忧什么?”

第二天,表决全票通过,武夷山赢得世界上仅有的23顶“双世遗”桂冠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如此评价:“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极其美妙的景观,拥有一系列优秀的考古遗址和遗迹,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公园、11世纪的与后孔子主义(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

宣读结果那一刻,远在1万多公里外的武夷山申遗团队高声欢呼,阮雪清喜极而泣。

在武夷山人看来,文化申遗是一次如履薄冰的尝试。而在世界看来,武夷山实至名归,文化遗产的荣誉更像是一个迟到的答谢。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赞誉:“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史料记载,朱子理学不仅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而且远播海外,对世界哲学和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南宋时期日本的官学、朝鲜李氏王朝的国学皆为朱子理学演化而来。

如今,在武夷山,每年仍有许多海外朱子理学的研究者前来瞻仰朱熹。

中国武夷文化研究院院长吴邦才说:“朱子理学所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崇尚人格塑造、追求格物致知、勤政爱民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等宝贵思想,不仅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的普世真理。”

若说朱子是武夷山文化的灵魂,茶香便是武夷山文化的味道。自唐宋飘来的茶香,及其所孕育的武夷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凝结为武夷山献给全人类的一份瑰宝。

作为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17世纪上半叶,武夷茶顺着海上丝绸之路南下,横穿印度洋,销往英国。几乎同一时期,武夷茶又沿陆上“万里茶道”北上,途经1万3千多公里,进入俄罗斯。武夷茶迅速成为欧洲人,尤其是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据考证,茶的英文“Tea”就源自于福建地方方言中茶的发音“Te”,在英国最好的红茶被称为“Bohea Tea”,为武夷茶的谐音。

武夷山茶人笑谈:如果没有武夷红茶西传,就没有英属东印度公司兴旺的茶叶贸易,北美人民就不会在1773年将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船茶叶倾入波士顿湾,并随后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世界格局将因此而大为不同。

虽为笑谈,但武夷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可见一斑,武夷茶人自豪之情也溢于言表。

“我们的文化如此受世界尊敬和认同,我们没有理由不更自信一些。”武夷山市委书记马必钢说,“在文化自信的交流探索方面,武夷山要先走一步,要走得更好。”

“和”作灯塔,让游客读懂之魂

在武夷山,无须刻意学习文化,因为景色和文化早已无法分割。和谐,正是武夷文化的内核。无论是山水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既能诞生朱子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也能孕育出著名婉约词人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千百年来,与世界不断碰撞、交融,造就了武夷文化独有的开放、包容。这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寄托。乌克兰小伙子亚瑟是其中一位。

网上看到武夷山风景照,决定来这儿。没想到的是,来了以后发现,这里的文化比景色更令人惊叹。”亚瑟说。

每个周末,亚瑟和妻子都会到武夷山脉的深处远足。山峰之巅、溪水之畔,无论是寺庙道观,还是普通人家,主人都会热情邀请他们进屋,喝一杯热茶。

“武夷茶的分享精神令人震惊。”亚瑟说,西方喝茶,每人各泡一大杯独自斟饮,在武夷山,却是一泡茶分成数杯,众人分享。

“一杯香茗暂留客”,客来敬茶,是武夷山的茶俗。众人品茗,共闻茶香、行茶道、论茶事、交挚友。茶,让亚瑟在武夷山相识了许多新朋友。

如果说,是武夷生态吸引亚瑟而来,那么,留住他脚步的,则是武夷文化。“中国足足有五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值得我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和感悟。”亚瑟说。

在武夷山,无须刻意学习文化,因为景色和文化早已无法分割。天游峰壁立万仞,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传说;九曲溪有九曲十八弯,曲曲都有遗址,弯弯都有故事。

在九曲溪的第六曲,朱熹当年在响声岩写下“逝者如斯”,字大如斗,色泽艳红。不难想象,当年他在这里面对清澈湍急的溪流,是如何感慨光阴飞逝的。

这样的摩崖石刻,武夷山还有450多处,其中朱熹题刻13方。这些题刻字体有楷有隶,字形大小不一、篇幅长短不定,既有“武夷第一峰”直白的赞美,也有“道南理窟”富有哲理的思辨,堪称中国古书法艺术宝库。

除了摩崖石刻外,先民文士在武夷山留下的文化遗存,还有高悬绝壁的船棺,鸿儒大雅的书院遗址,高僧名道的庙观等。这些遗存星罗棋布,如璀璨的宝石,镶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涧、峰麓山巅、岩穴崖壁,将人的思想情感、劳动智慧与山水紧密相融,浑然天成。

吴邦才说:“若说西藏文化之美,在于虔诚与纯净;草原文化之美,在于潇洒与豪迈;那么武夷文化之美,在于和谐与静好。”

和谐,正是武夷文化的内核。无论是山水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既能诞生朱子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也能孕育出著名婉约词人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历史上,这种和谐不仅跨越了时空的障碍,而且打破了人心之间的藩篱。

公元前334年,春秋战国,列强争霸,越族入闽。但越族军民并不是烧杀抢掠的入侵者,而是和当地的百姓和睦共处,并形成了新的闽越族,成为东南地区最强的一邦。当年创建的闽越王城,是现代保存最完善的古汉城遗址,观之令人叹奇。

儒、释、道三教,在武夷山相安共处。三教精英相互仰慕、亲密交往,常在一起斗茶品茗。九曲溪畔的三教岩,水帘洞内的三教堂,正是三教求同存异的永久象征,昭示着武夷山“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的无穷魅力。

和谐,作为武夷文化的精髓,一直延续至今。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说,武夷山共有涉茶企业近6000家,茶厂之间切磋技艺,共同进步,“这成为武夷山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武夷山,和谐文化,已化作一座心灵灯塔。来自河南的游客陈楠说,快节奏的社会,有时候自己也变得焦躁,“武夷山的和谐氛围很能感染人,在这里,自己的心也安静了下来。”

“乡愁”羁绊,让百姓读懂之根

宋元间,在武夷山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3位,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仅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两岸,有记载的书院遗址就有35处。如今,在武夷山城区的文庙和一些社区、图书馆,人们模仿当年书院教学的方式,不定期举办讲座。这些讲课老师既有大学教授,也有民俗专家,涉及的主题有朱子理学,也有茶文化、书法、琴艺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良水茶叶简易茶叶蛋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22332214 22144668 46685036 50364129 41290326 03263171 31715229 52293907 39073674 36742136 21364636 4636271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42055) and MATCH(title) AGAINST('22332214 22144668 46685036 50364129 41290326 03263171 31715229 52293907 39073674 36742136 21364636 4636271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