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三茶”大文章连续几天(图)

网络整理 2022-03-28 08:00:24热度:129°C

乡村振兴底气足

春节后,燕子窠生态茶园迎来了一场暌违多年的大雪。初晴日,茶农杨文春来到燕子窠,查看自家310亩茶树长势。对于今年的收成,他很有信心:“茶芽仍在休眠期,尚未萌发,降雪不仅不会造成减产,还能降低茶园虫口数量,有助于茶树内含物质积累,今年的春茶应该会更香。”

去年,正是在这里,杨文春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我向总书记汇报了近年来茶叶质量的变化,他很高兴!”回忆当时的场景,杨文春仍难掩激动,“除了种植生态茶,我还新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探索清洁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保证茶叶生产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化生产。”

随着茶叶的优质率和精制率不断提升,杨文春家茶叶收购价提高了不少,年收入已超过30万元。而今,在武夷山,因茶而兴的茶农们正在思考,如何把这一富民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在星村镇黄村村,茶农们自发组建“茶部落”,共谋打造生态茶园公共品牌,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实现抱团发展、提增效益。

一片神奇的叶子,铺就乡村振兴路。作为茶叶大省,福建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1400亿元。全省茶叶主产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叶收入占比达40%以上。

在福建广大乡村,特色产业富农的故事俯拾皆是:在平和,一粒蜜柚撬动百亿元产值,创下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和品牌价值六个“全国第一”;在宁德,一尾大黄鱼游出百亿产业,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永安,一根竹子被“吃干榨尽”,通过三产融合,小竹子做成了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生态禀赋优越,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必由之路。

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便为福建擘画了农业发展蓝图。亲手推动培育茶叶、水产、花卉苗木、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福建始终牢记嘱托,坚定不移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2021年,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2万亿元,形成农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9个、十亿强镇79个、亿元强村146个。福茶、福果、福稻、福菜、福菌……“福”字号农产品正不断实现自己的市场号召力,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