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瑞幸咖啡最快上市反观茶业困局毛利率超40%为何不受资本的待见

2022-03-26 03:34:01热度:111°C

每经记者于垚峰每经编辑魏官红

知名歌手谢春花在歌曲《茶酒伴》中唱道:山路若陡缓步迈,斗酒洒羁绊……儿女情长愁摩愁,不如茶相伴。

中国的茶酒文化常常被相提并论,但实际上,茶企和酒企的境遇,可谓是天壤之别。在中国白酒企业中,近20家登陆A股,贵州茅台更是以2018年年销售772亿元、净利润352亿元冠盖群芳。反观国内茶企,尚无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只有近2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营收过亿元的企业,不过四五家。

而如今,茶和咖啡的话题度越来越高。5月17日晚,“小蓝杯”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达6.95亿美元,刷新了中国企业近期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如此看来,茶企在资本市场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

瑞信方正证券投资银行总经理、资深保荐人赵留军曾表示,企业上市的核心在于盈利能力,茶企的业务模式、发展战略等都会体现在财务结果中。成功上市的茶企估值至少要达到十亿美元。目前,中国少有茶企能够达到这个规模。

茶企毛利可观

“中国茶企有一个怪现象,规模越小的企业,往往利润还要更好。”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上,一位中型茶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茶业的门槛较低,很多人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把企业控制在一定的规模,日子往往过得很舒服。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很多茶企在做大到一定规模后,便不再进行扩张,若再扩张,边际效益就开始下降,因此做到产值上亿元的规模,似乎是茶企的一个发展瓶颈。而观察已经挂牌新三板的茶企可以发现,大部分茶企的产值规模在几千万至上亿元不等。

尽管国内茶企的规模普遍不大,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一般茶企的毛利率在40%~60%。其中,七彩云南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都在70%左右。

谢裕大(,OC)在挂牌新三板后,表示要冲刺A股,然而2018年10月却宣布终止上市辅导。这家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在挂牌新三板的茶企中,可以跻身前三。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4亿元,同比增长9.67%;毛利率为45.65%。2017年毛利率为43.83%;公司实现净利润1351.53万元,同比增长46.33%。

已经从新三板摘牌的八马茶业,其2016年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4.30%,实现利润3974.68万元,同比增长26.83%,公司2018年毛利率为55.54%。八马茶业财报显示,公司销售布局主要在华南、华东和华北,消费群体在发达地区,容易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因此有多家机构投资布局。

根据公司2016年年报,在八马茶业前十大股东中,有三家投资机构的身影,分别是: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750万股,占比9.87%;天津天图兴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持股360万股,占比4.74%;南海成长精选(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股315万股,占比4.14%。

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在谈到公司从新三板摘牌时表示,公司有更大的追求,不排除在国内A股上市。“原来在新三板的交易也挺好的,从每股6元多涨到将近20元,后来我们有更大的追求,过不多久大家就可以感受到。”

王文礼还表示,八马茶业目前是中国销量第一,中国茶连锁专卖第一,拥有1500多家连锁店。

资本为何不爱茶?

虽然八马茶业此前获得了三家投资机构青睐,但却不能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资本并不爱茶。如已经从新三板摘牌的七彩云南,公司的股东全部是自然人,未见投资机构的身影。而在谢裕大的公司股东中,仅有一家久乘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久乘鸿运新三板一号基金,持股520万股,占比4.41%,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5月17日晚,“小蓝杯”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达6.95亿美元。从2018年1月1日试运行,到2019年5月份正式上市,瑞幸咖啡刷新了中国企业近期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此前趣头条从创立到登陆纳斯达克花费了2年多时间,而瑞幸不过17个月。

反观国内茶企,不仅没有在A股和美股上市的,甚至一些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也纷纷退出。2018年以来,八马茶业、中吉号茶业、七彩云南等茶企先后终止挂牌。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出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品牌化和标准化运作,难以获得资本青睐,至今尚未出现一个真正的巨头型茶企。

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即使是创始于1993年的天福茗茶,经过26年的发展,2018年销售额只有16.36亿元,不足整个市场的1%。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各个地区都有茶园等相关产业,彼此间交流较少,“大鱼吃小鱼”的现象较为少见,产业难以集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难以做强,因而也不受资本的重视。来自江西的一位投资人表示,茶叶在资本界并不被看好,真正会往这里投的资本并不多。

酒业上市如火如荼,茶业却悄无声息。除在中国香港成功IPO的天福茗茶外,安溪铁观音、华祥苑、信阳毛尖、四川竹叶青、杭州龙井等知名茶企均未能如愿IPO。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刘纪恒曾公开指出,中国茶企难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未形成工业化体系。

对此,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在上游,中国茶企小而分散的特征导致茶叶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绝大多数茶叶还处于土特产粗加工的状态,行业整体难以做大。在下游,茶叶是一个高利润产业。那么,资本为何不爱茶呢?因为茶行业并不是说投入后马上就有回报,可以总结叫做行业的特性跟资本的属性是背离的、相悖的。资本要求的是短平快,但如果要认认真真做一个产业的话,产业链条太长了。另外,中国的茶叶品牌还没有出现太多,这也是原因之一。

大茶国,小茶农

中国是茶的故乡,发现并利用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博会被视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此次茶博会上,有1500多家国内外的商家参展,共设展位3100多个。走进茶博会,犹如走进了茶的世界,红茶绿茶黑茶白茶……应有尽有,汇集了包括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茶品种。

在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茶文化协会会长周国富表示,无论是从产出还是消费数量看,中国都是茶业大国,但还不是茶业强国。中国茶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低小散弱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75%左右,但产量约占45%,是世界前八产茶国家中单产最低的,产出效率比较低,其他国家约是中国的1.5~2.6倍。

二是中国茶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品牌不响,标准不一,各自为营,以原料茶和中低端茶出口为主,缺乏国际茶叶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三是品牌化、集约化、规范化程度低,大国小农特征明显,全国茶品名超过1500个,但大多数有名无牌,有品牌的规模也不大,尤其缺乏有竞争力的国际大品牌。

四是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程度低,中国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仅占5%左右,邻近的日本,茶食品、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丰富,消费占比达40%左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茶博会上的安吉白茶展区看到,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展区里,有四五家安吉白茶的茶企都在展示各自的茶叶品牌。一家名为盈茶园的茶企老板朱仁元告诉记者,自家拥有茶园300多亩,家户订单600多亩,年产茶2万斤,产值1000万元左右。

朱仁元表示,他这样的规模和体量在安吉就属于中等规模,整个安吉像他一样规模的茶企也就10多家。另外还有两三家大型的茶企,年销售额可以超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安吉的茶企中,只要加入了安吉白茶协会,都可以在包装中使用“安吉白茶”,但是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在现场,前来看展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们对于这些安吉白茶的品牌,都感觉到很陌生,并没有很熟悉的知名品牌。

根据安吉官方发布的数据,安吉县拥有茶园17万亩,年产茶叶1800多吨,产值25亿元,安吉白茶还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过,整个安吉白茶行业,形成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只有极白、龙王山等少数几家企业的年产值进入亿元级别。而这些企业的品牌“极白”、“龙王山”在整个茶叶品牌中,也并不具有较高知名度。茶博会期间,记者在现场随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牌知之甚少。

而纵观整个中国茶业,在业内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也并不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更是寥寥无几。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发布的《茶叶品牌化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报告显示,在品牌忠诚度方面,在来自10座城市的1万名茶叶消费者当中,只有11%的人购买的茶明确来自同一家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茶企品牌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深加工能力不足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茶园面积4395.6万亩,同比增长2.9%,茶叶产量261.6万吨。全国茶消费人群近5亿人,茶叶销售量达191万吨,年人均茶消费1.36千克,是世界茶消费大国。

不过,人民日报曾经发布的《万家中国茶企,为何利润不及一个立顿?》一文,深深刺痛着中国茶人的心。立顿红茶年销售额10多亿欧元,在中国茶企中,营收过亿元的已经算是大型企业了。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忠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茶产业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一个产业,现在全国有一千多个县在产茶,全国已经形成了260多万吨的产量,将近6000亿元的年产值。

“中国茶的产业特点,是这个地方只能生产这种茶,不像立顿集合生产所有的茶品,他们没有我们的香味,没有我们的口味,没有我们的茶形美,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孙忠焕认为,中国茶应该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中国茶品牌。

记者注意到,前来参展的中国茶企中,大部分仍然是以传统的冲泡茶为主,经过深加工后,形成的茶商品较少。与之对应的是,消费者对茶商品的关注度并不高,在茶博会上,一些茶企生产的茶饼、茶糕等产品,品尝的人都很少,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品一杯茗茶。

一家来自江西的茶企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的茶园位于庐山半山腰,除了生产庐山云雾茶之外,也会利用茶叶作为原材料,进行一些深加工,比如制作茶饼。“但似乎销量并不好,也许和品质口感有关,也许是没有形成自己品牌。”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表示,目前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商品化、产业化方面还无法比肩国外先进水平,多数深加工企业仍以生产茶叶提取物等中间原料为主,如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等,主要的终端产品还局限于茶饮料。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40804850 48503107 31072340 23405578 55783176 31764147 41474248 42482320 23202559 25591872 18725021'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310173) and MATCH(title) AGAINST('40804850 48503107 31072340 23405578 55783176 31764147 41474248 42482320 23202559 25591872 18725021'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