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茶艺师”原来如此的冲泡理论,未必是金科玉律!

网络整理 2022-03-19 15:59:05热度:109°C

《1》

某次,和朋友在外面喝茶。

期间聊起闷泡的那些事。

朋友说,泡茶也不见得每次都用快出水,有些茶感觉闷一闷更好,快出水泡着没味。

“泡岩茶和红茶,闷30秒再出汤,白茶的话得分情况,散茶可以快点出汤,饼茶的话再怎么着,也得等茶叶泡软松散再出汤,算起来要闷几十秒……”

听完这套复杂的泡茶理论,心里很是纳闷。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才小半年的时间没见,以前那位自称“泡茶不习惯太麻烦”的朋友,怎么懂得这么多门道?

于是向她反问,这是从哪听来的泡法。

“去XX地出差,在当地一家装修很高级的会所里喝茶,那里的茶艺师都这样说的。”

<a href=http://www.guniangcha.com/lvcha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绿茶</a>、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原来如此,但茶艺师就一定懂得泡茶精髓?

未必见得吧。

细想了自己这些年来遇到的茶艺师,专业谦逊的人有,但不专业者大有人在。

甚者,个别人士空有“茶艺师”这个名头,但连茶事礼仪都没学全。

却以茶界高人身份自居,对各种茶指手画脚。

某一位,因白毫银针有小鱼叶,就认为这是白牡丹

某某那位,更是语出惊人,表示将白牡丹的芽头摘下来就是白毫银针,剩下的边角料能当寿眉……

回到正题,看似泡茶手法曼妙的茶艺师,她们口中的冲泡理论,未必是金科玉律。

一切,还得以具体情况出发。

在白茶、红茶、岩茶等诸多茶叶之间,闷泡不是不能用,只不过泡茶时要注意这4点。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2》

一,盖碗泡茶,茶味没泡淡前都不需要闷。

泡茶时,茶味的释放速度,呈现抛物线状。

最开始,茶味浸出速度极快。

干茶遇水,一触即发。

此时万万不能闷泡,不能动作慢吞吞,不能延误出汤良机!

注水后,立刻合盖便是。

短短数秒,就足够浸出一杯浓淡适中的茶汤。

不然在开场时浸泡过久,用力过猛,只会导致茶味被白白浪费。

干茶内部大量茶味浸出后,闷出来的茶味过浓,喝起来浓酽苦涩,反而不好喝!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另外,一次性消耗过多茶味后,后面几冲该怎么办?

闷过两、三次之后,茶味会被大量消耗。

再继续闷下去,顶多是闷出三、四冲浓茶后,滋味就彻底落下去,变得不耐泡。

茶味浓+不好喝+影响耐泡次数。

这三重大山,始终是“直接闷泡派”难以解决的难关。

盖碗泡茶时,不论是什么茶,一开场就闷泡的做法着实不明智。

选择细水长流,等到起码泡过5、6冲后,茶味逐渐泡淡。

再去考虑闷泡坐杯,也不迟!

依次延长5秒、10秒、15秒坐杯时间,避免尾水茶味过淡。

等到彻底闷不出味道,这泡茶才能画上完美结局!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3》

二,玻璃杯泡茶,闷泡无可避免。

盖碗泡茶时,不论是什么茶,前期一概是快出水。

泡到最后,(快出水)茶味变淡时,再需要考虑闷泡。

茶味淡了,闷一闷再喝,无可厚非。

和盖碗泡茶相比,玻璃杯泡法的优缺点很鲜明。

优势是,泡法简单,适用场合广,无需准备相应配套(公道杯、茶杯等)。

劣势是,无法实现茶水分离。

茶叶会一直浸在热水里,源源不断浸出茶味。

泡完一杯后,再接着泡下一杯,味道立马就淡了。

放眼茶圈,泡绿茶时,玻璃杯泡更为常见。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用玻璃杯泡绿茶,方法很简单。

洗净杯子后,投一撮干茶入内。

接满沸水,静置在一旁。

望着透明的玻璃杯,等待茶味缓缓浸出。

原本透明的清水染上“茶色”后,再及时饮用。

忙碌之余,手捧一杯清香四溢的热茶,特别舒心。

但玻璃杯、保温杯之类的茶具泡茶,要注意一点:投茶量不能多。

宁少勿多,以免将茶味闷浓。

与此同时,玻璃杯泡茶时,茶汤泡好后需要及时喝。

不然,放置时间过久,人走茶凉,茶香飘散。

茶汤风味喝起来,会明显逊色不少!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4》

三,茶叶审评时的闷泡方式,未必符合日常。

盖碗泡茶,不是非要快出水不可。

除了茶味泡淡后需要适当坐杯外,还存在特殊个例。

比如,岩茶的审评。

审评泡法,认真说起来,也不是往茶桌上摆几个审评碗那么简单。

常见的岩茶审评,有着完整流程。

冲泡工具,用专业倒钟形的标准110毫升白瓷盖碗。

泡茶前,先用沸水烫一遍茶具后,称出审评茶样5克。

(注意:岩茶审评是放5克,日常泡法要放到8克。)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投入干茶后,快速注入沸水,合盖。

1分钟后,揭盖湿闻盖香,评茶叶的香气。

2分钟后,沥尽茶汤倒入评茶碗内,评茶叶的滋味。

第一回合结束,再泡下一冲。

第二冲,闷3分钟出汤,评汤色、滋味。

第三冲,闷5分钟后出汤,评汤色、滋味。

三冲之后,闻叶底香,将叶底倒入叶底盘内,审评叶底。

整个审评的流程,规矩要求严明,不能有丝毫马虎随意。

在武夷山喝茶时,发现不少人爱用审评方式。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某次,跟朋友到某家茶农那喝茶,刚刚坐下来。

对方便很客气的问:

“这几泡茶是按正常方式喝呢,还是直接审评?”

直接泡吧,快出水就好。

审评是为了鉴茶,不符合日常饮茶所需。

但说实话,那些故意闷浓、闷苦的茶味不好喝。

日常泡法,先快出水,泡淡后再闷泡的做法,显然更主流。

对普通茶客而言,没必要盲目照搬审评时闷2分钟、3分钟、5分钟再出汤的做法。

盲目照搬,只会白白浪费好茶!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哪些茶在泡茶时,需要闷一闷再喝?

《5》

四,需要久闷泡散才有味道的白茶饼,品质有问题。

白茶的常见形态有两种。

一是散茶,一是紧压茶。

散茶的模样接近原生态,不揉不捻不塑形,完好保留下茶叶本貌。

紧压白茶的分类众多,包括压成茶饼、茶砖、饼干片、巧克力块、粽子茶、月饼茶等诸多造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