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大田发挥后发优势打造高山优质茶
中国茶城网消息福建大田县有200多年的种茶历史,早在清朝,大仙峰茶叶便驰名海内外。2000年以后,大田顺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乌龙茶,引进台湾种植技术,高山优质乌龙茶发展迅猛。
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4.33万亩,其中绝大部分是近年来新开发的茶园,年产量3520吨,产值2.89亿元,其中高山优质茶产量占41%,产值占62%,茶叶加工厂达236家,有效带动了4.2万茶农增收致富。
--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无公害茶叶生产,要合理用药,提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机茶则是根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受重金属污染。在国内市场,无公害有机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田县委书记赵荣生认为,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是大田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有机茶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属戴云山脉西北中段山区丘陵地带,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占相当比例,森林覆盖率65.7%。高山区山多林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自然条件特别适合优质茶叶生长。大田具有突出的高山优势,茶叶如种植在600米以上的地方,由于光照多,昼夜温差大,茶叶积累的芳香物质和养分就多,就能形成好的品质。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此外,大田还具有生态的优势,大田规划的茶园,5公里之内是没有任何企业的,不受污染。
赵荣生说,大田相对于福建安溪、福安及省外其他重点产茶区而言是“晚辈”,但这恰恰是大田的后发优势,大田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吸取“前人”的教训,有效规避“前人”的失误,例如大田在规划的时候就有长远的眼光,注重生态茶园的建设。他认为,大田高山茶的最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绿色无公害。茶叶要让大家喝得放心喝得健康,从种植它的土壤开始注意,保证无污染。大田在规划茶园的时候,就组织专家到各个乡村考察,把适合种植茶叶的区域划分出来。他们还把土壤拿去化验,保证土壤符合无公害的要求。另外,还积极培养茶农的环保意识,从一开始就让他们知道,什么肥可以用,什么肥不能下,什么农药能用,什么农药不能用,并由农业执法部门进行专项检查。
2006年大田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新建茶园、茶园机耕道、加工厂房、加工机械、茶园蓄水池、茶园防护林等进行专项扶持,近年来,大田县财政每年对茶产业的扶持资金都在160万元以上,有力促进了茶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大田县采取领导干部包片,专业技术干部挂村驻点、驻场、驻企业的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场至少有一名专职从事茶叶技术指导的农技干部,重点村、场指定2-3名联络人,作为传递茶事活动、产业信息的中间站,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大田县茶叶局局长陈昭云介绍说,大田今年茶农人均收入近7000元,部分到沿海打工的劳动力开始陆续回乡种茶。
--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打造高山优质茶大县
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姜绍丰介绍说,有关部门已将大田县列入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省农业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来扶持。同时,把大田作为闽台农业合作的区域县来运作。大田是一个茶叶发展的新区,基础很好。省里不仅在项目上给予积极的支持,而且在技术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时常组织福建省农业厅、农科院、大专院校的专家到大田去驻点,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帮助当地提高制茶水平。
大田县农办主任陈开教介绍说,近年来,大田县借力全国绿色食品基地县,多次邀请省市茶叶专家、学者对全县发展高山茶项目进行论证,制定了“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注重质量,树立品牌,培植龙头,巩固现有绿茶区,大力发展高山优质乌龙茶区”的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提出了至2008年发展5万亩,再通过5-8年的努力,使全县高山优质乌龙茶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发展目标,力争茶叶总产值达10亿元。全力打造高山优质茶大县,带领茶农不断增收致富。
茶叶散文珠兰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