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观黄山茶呼唤“巨无霸”
茶业是黄山市的六大支柱产业,全市茶园总面积达70多万亩,分别占全省和全国茶园总面积的40%和5%,年产茶总量近1.7万吨。茶叶收入一直是该市财政收入和山高山茶区群众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长期以来,黄山茶叶生产以大路茶加工出口为主。随着国家对茶叶包产包销体制的变革和茶叶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内市场一度出现空前动荡的无序竞争,而国际市场由于近年来欧盟执行更为严格的茶叶检测标准,检测项目也增加到了134个。
前所未有的市场冲击,使黄山茶业曾一度陷入低迷,出口遭遇“绿色壁垒”,内销价格连续惨跌。针对国内外茶叶市场的变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黄山市适时进行茶叶生产结构调整,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新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标准,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名优茶。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山茶叶经济元气恢复。
然而,冷静地观察和分析近年来黄山市的茶叶产销形势,一些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黄山茶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茶叶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偏小、经营机制不完善、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大的茶叶品牌等问题。
这些年,我省持续掀起“再造茶叶品牌”运动。几乎所有的产茶区都纷纷“登台献技”。一时间,我省似乎从缺少品牌快速过渡到品牌繁多的状态。黄山市所有的产茶区县也未能免俗,雨后春笋般冒出了10多个新的茶叶品牌。
一方面是传统名茶如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尚未真正保护和利用好,有的名茶甚至已经逐渐在市场上被淡化,另一方面是名目众多的新的“茶叶名牌”还没有及时进行培育就匆忙“赤膊上阵”。从表面上看,茶叶品牌甚多,但实际是削弱了品牌本身的竞争力,还带来了品牌上的混乱。
“黄山毛峰”可能就是品牌弱化的一个例子。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黄山毛峰”可谓鱼龙混杂。例如,每500克标价三五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标为“毛峰”,标价三四十元的地摊货也称“毛峰”。
“如果再这样下去,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品牌而各自为战的话,不出几年,安徽茶叶将面临被国际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安徽农业大学张自立教授提出这样的警告。
记者在休宁听说过这样一件事:该县近年来开发有机茶,一跃成为全国有机茶规模最大的产区,然而,休宁有机茶进入人民大会堂,却是江西人的杰作。自然,休宁有机茶上贴的是江西企业的标签。由于黄山茶叶分散经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整个行业缺乏领军企业,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目前,黄山市有千余家茶企业,却几乎没有品牌茶,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只不过一二百万元。名优茶有二十多种,却没有一种成气候、有规模。而本不产茶的英国却以“立顿”茶在世界五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近年来,同属省内茶叶主产区的六安、池州等地,纷纷在省内外主流媒体集中大打广告战,实施茶叶品牌战略,使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茶叶品牌也成为市场的抢手货。面对兄弟城市产茶区的茶叶在市场上的大举“攻城掠地”,当地的有识之士大声疾呼:黄山茶叶呼唤“巨无霸”。黄山市一产茶县的一位官茶文化员坦露心声:“我们也想在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上多做些文章,但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经营者还依然把茶叶视为农副产品,对生产环节投入多,对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重视不够。”
从生产、加工到销售,从名品到名牌,如许多我国传统产业一样,黄山茶业经济的壮大,也注定要经历阵痛。我们期待着黄山振兴茶文化,做大茶经济,涌现出“立顿”式的中国茶名牌,真正使茶叶成为强市富民的生力军。
(来源:安徽日报作者:吴江海)
茶叶肥大红袍茶叶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