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水仙崛起探秘
“哐——”一声锣响,漳平水仙茶王饼茶1两以3.2万元拍卖成交;“哐——”又一声锣响,1两水仙茶王散茶以3万元成交。这是今年5月11日在漳平市举办的春季水仙茶王赛及拍卖会上的情景。沉寂了几十年的漳平水仙茶终于再度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屡获金奖的漳平水仙茶终于有了金灿灿的成色。
漳平是我国南方重要茶产地之一,生产的乌龙茶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故称水仙茶。水仙茶饼是1914年双洋中村茶人邓观金创制的,古色古香,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民国初期便漂洋过海大量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和香港地区。光绪20年“漳平水仙”获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历届省评审均获名优质奖,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成了中国名茶成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名茶市场日益走俏。但在现今的茶叶市场中,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浙江龙井等名茶风靡全国乃至全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漳平水仙”却默默无闻,甚至许多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水仙茶,把她与菊花茶、茉莉花茶等列为同类,常常有消费者会问“水仙茶是水仙花做的吗”?水仙茶市场窘境可想而知了。
同是名茶,为什么产生的效益却如此天差地别?
业内人士认为,安溪、武夷山、浙江等茶产业近年实行了产业化经营,打响了品牌,而漳平水仙茶由于生产分散零碎、没有形成产业化、制茶工艺简陋、工艺品质参差不齐、茶叶生产加工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开拓不力等因素,如茶农制茶均是单家独户,设备落后,只要数量,不讲究工艺和质量,生产的茶叶品质一般化,导致茶产业停滞不前,在市场经济中没有发挥优势产生效益。水仙茶成了空谷幽兰,空有其香却少人问津。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这一金奖产品的市场含金量?茶农朱瑞堂首先进行了尝试。他采用精制工艺制茶,1995年他的茶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别人的茶一公斤10元卖不出去,他的每公斤卖1000元还供不应求。这个落差在茶农当中形成了极大的反响。
由此,茶农们普遍认识到,一斤好茶叶的价值胜过几十斤普通茶叶,越来越多的茶农主动学习制茶铁观音新工艺和新技术,自觉向标准化生产靠拢。近年来漳平市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建立了绿色食品茶叶基地,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抓安溪茶好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实施名牌战略,举办茶王赛和品尝会,到厦门、福州等地举办推介会,打造茶乡文化氛围,提高名茶的知名度,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促进这一优势产业向名、高、优方向发展。目前,该市已种植水仙面积达10万亩,年产茶叶5000多吨,还发展了5000多亩的高山茶,年产250吨,茶叶生产开始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夺得此次“茶王”的张文杰、林卫东说,他们制茶首先是管理好茶园,挑选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从茶树上采摘露水刚刚风干的三片标准叶尖,晾青、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包纸定型、烘烤等十多道工序都进行得非常讲究。如今茶农家家户户都购置了两三万元的先进设备,精心制茶,茶叶的品质大大提高了。漳平水仙茶重整雄风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毕竟已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不再是藏在深闺人不识,相信假以时日,水仙茶当会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中国茶叶消费茶叶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