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宁德地区农校无公害茶园建设试验总结

2021-03-04 12:25:59热度:167°C

郭剑雄林chinatea学茂陈承沐

宁德地区农校教学实习场现有茶园4.8hm2,有福云六号、福云七号、福安大白茶、福鼎大毫、毛蟹、梅占、水仙等品种。1997年5月按照“茶树病虫害科学治理”课题计划,设立无公害茶园试验基地2hm2。试验基地在虫情普查的基础上,设立了病虫测报网点,对茶树主要害虫进行了系统测报,分期研究制定防治指标,在室内外开展了大量的药剂筛选和药效防治试验及其他综合治理措施。三年来,宁德地区农校教学茶场、茶园的病虫危害逐年减轻,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茶叶产品已达到农残未检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仅就农校教学实习茶场无公害茶园建设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开展病虫预测预报

虫情预测预报是制定科学治理措施的依据,我们在全面普查虫情的基础上,在教学实习茶场设立茶树病虫害系统测报网点,确定了以假眼小绿叶蝉、螨类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系统测报。

通过二年的调查测报,我们发现近年来?眼小绿叶蝉和螨类的发生消长动态,已有较大变化。过去假眼小绿叶蝉一般在4~5月(春茶)和9~10月(秋茶)期间分别各有一次数量高峰期,可是近年来假眼小绿叶蝉发生的数量高峰期比过去有所推迟。第一虫口盛发期:1998年为5~6月(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初),1999年为4~6月(4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初,6月上旬末);第二虫口盛发期:1998年为11~12月(10月底、11月下旬至12月初、12月下旬),1999年为10~11月(10月中旬,11月上中旬、12月初)2个虫口盛发期都已推迟到春茶、秋茶采摘期之后,尤其是第二虫口盛发期已推迟到初冬封园停采期。

根据这一发生规律,我们认为冬季清园对于降低叶蝉、螨类的越冬虫口基数极其有利。因而,采取了“冬季清园压基数,适时嫩采除虫卵,严格指标少用药”的综合治理策略。

2综合治理

2.1茶叶采摘期间提倡适度分批嫩采

传统的绿茶采摘时期是掌握在80%茶芽达到一芽二、三叶时采摘。我们根据假眼小绿叶蝉等趋嫩性害虫喜欢在嫩梢上产卵的习性,提出一芽二、三叶占50~60%时即可采摘,以减少叶蝉等虫卵孵化的机会。茶叶适时分批嫩采,不但可以减少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多种趋嫩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也能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价格,而且还能增加采摘批次(一般春茶期间即可比传统的采摘法多采3-4次),从而相应提高产量。

2.2科学管理肥水促使茶树健壮生长

宁德农校教学实习茶场长期重视茶园肥水管理,主要以饼肥、牛粪、人粪尿、垃圾土等有机肥料为主,增强了树势和提高茶树的抗逆力。同时,在采摘季节辅以复合细胞分裂素和尿素等,增加叶片厚度,促进茶芽萌发整齐一致,有利于适时分批嫩采,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采摘前辅以复合细胞分裂素和尿素的茶园,可提早采摘春茶,增加春茶鲜叶82.64kg,增加产值247.42元,投入产出比1∶2.5。

2.3冬季修剪清园降低越冬虫口基数

秋茶采摘结束后,茶园全面进行修剪,清除病虫枝叶,增加透风透光。同时辅以石硫合剂进行清园,降低越冬病虫基数。宁德农校实习茶场通过1997-1998的试验表明:冬季茶园喷施石硫合剂,不仅可使茶叶螨类、黑刺粉虱的数量明显减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假眼小绿叶的虫口基数,而且还能杀菌防病,对减轻翌年茶树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很有好处。试验结果:冬季茶园喷施石硫合剂3~30天,黑刺粉虱的死亡率可达66.4-80.4%,防治效果为61.2-79.1%;茶橙瘿螨的防治效果可达83.2-91.4%;咖啡小爪螨的防治效果可达43.9-93.0%;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石硫合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16.0-36.5%,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虫口基数。

2.4分期制定防治指标大胆减少用药治虫

过去对于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指标多以百叶虫量笼统计算,没有按照不同季节和不同茶叶价格,制定不同防治指标。为此,我们根据近年闽东茶叶在不同季节价格显著不同的特点,按照春、夏、秋3个不同季节,制定了不同防治指标,根据公式:

经济允许损失率(l)=cf/(apg)×100%

防治指标(Ⅰ)=la/(qm)

其中c为用药治虫的费用f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系数a为每666.7m2鲜叶产量p为鲜叶单价g为防治效果q为危害鲜叶造成的损失系数m为实际茶蓬面积系数

以宁德地区农校1999年的茶叶价格为例,求得:经济允许损失率l(春茶)=2.22%、l(夏茶)=5.37%l(秋茶)=3.18%;

防治指标Ⅰ(春茶)=10048头/666.7m215头/m2,或6头/百叶

Ⅰ(夏茶)=16205头/666.7m224头/m2,或10头/百叶

Ⅰ(秋茶)=24006头/666.7m236头/m2,或15头/百叶

本防治指标在应用时还应加上天敌和其它自然控制因素,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5科学用药

2.5.1筛选药剂提供生产选择

发挥调控性农药、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在病虫防治上的作用,不断筛选适宜在茶园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性强的农药,提供生产在必要时选用。三年来经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目前可供茶园选用的常见药剂有:扑虱灵、爱福丁、天力Ⅱ号、天霸、天王星、莫比朗、万灵、茶虫净、神星、吡虫啉等等,尤其是扑虱灵、爱福丁、天力Ⅱ号、天霸、莫比朗和万灵等农药,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在必要时可作为首选药剂。

2.5.2合理用药保证安全

使用农药时,以高效,少污染和低成本为目标,正确选用对目标害虫敏感的农药,坚持4个控制:一控制防治指标;二控制药剂浓度和用量,三控制用药次数和合理轮换,四控制安全间隔期。同时注意讲究施药方法,对靶喷药。我们进行了超低容量喷雾法和常规喷雾法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低容量喷雾法在药后16天内,其药效达65.51~94.70%,都高于常规喷雾法的药效(50.49~92.41%),尤其在药后6天左右超低容量喷雾法的防治效果更为明显。

总之,通过三年来的科学治理,不仅直接节省了农药,降低了防治成本,而且整个茶场的病虫危害逐年减轻,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据统计,1996~1999年农校试验茶园的用药治虫情况和茶叶产量(见表1)近3年每年只喷药治虫2~3次,平均每亩用药成本10.90~14.00元,比当地群众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均减少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年来666.7m2产逐年茶叶递增24%、103.2%和109.2%。而且,茶叶产品经过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验,已达到农残未检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水平。基本实现了消除农药污染和优质高产的两个目标,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1宁德农校茶场试验基地用药情况与茶叶产量统计表

北京茶叶代理一品香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