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乌龙茶四大因素造成出口瓶颈
作为乌龙茶的生产大省,福建乌龙茶出口量曾连续20多年保持年年递增,近两年来因受欧盟、日本等国对我出口农产品设置“绿色壁垒”等影响,出口量连续下降,降幅超过10%。2003年,福建乌龙茶出口2万多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3.8%。
福建乌龙茶出口量在保持了连续20多年的连年递增后,近两年出口量连续下降,这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福建省政府领导在对此表示担忧的同时,多次要求乌龙茶生产经营企业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形势变化,提高生产加工技术管理水平,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为支持这一龙头产业的发展,2003年,福建省出台了《福建茶叶强省(2003—2015年)规划》,大力实施“茶叶强省”战略。
为响应政府号召,许多乌龙茶经营单位积极联合起来,努力打造乌龙茶品牌,拓展国际贸易市场。茶农也通过科技制茶、发展有机茶基地等措施,应对欧盟、日本对我国出口茶产品制定的“绿色壁垒”。
四大因素成出口瓶颈
福建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亻全分析认为,福建乌龙茶出口之所以呈下降趋势,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出口营销模式较为单一是导致福建乌龙茶出口量下降的关键因素。乌龙茶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香港特区和东南亚,其中,对日出口量占到福建乌龙茶出口总量的80%以上。在日本乌龙茶饮料市场经历了持续25年的扩展并已逐渐进入饱和期的形势下,日本对乌龙茶的需求已没有太多的增长空间,相反,对绿茶的需求却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乌龙茶出口下降在所难免。
其次,出口配额的下降也影响了乌龙茶的出口。近年来,福建乌龙茶每年以1万吨以上的产量增长,但出口配额却下降了40%。2004年全国乌龙茶出口配额指标2.5万吨,而占乌龙茶总产量80%的福建省才7000吨,商务部制定的这一配额许可分配方案,使得福建茶叶出口企业只好花钱向相关单位或外省购买许可配额。
再次,乌龙茶地区之间、内外之间茶价悬殊之大,也影响了出口贸易的积极性。比如,出口日本的乌龙茶平均单价每公斤仅2.32美元,折合人民币20元左右,而内销价格多在100元以上,相差数倍至十倍;再比如,建瓯“闽北水仙”每公斤售价仅10至12元,而安溪“铁观音”在80元以上,华安县更在100元以上。随着国内乌龙茶价格的持续上涨,许多经营者愿意在国内销售,不愿将乌龙茶销往国外。
第四,企业拓展意识不强,出口渠道单一也导致了乌龙茶出口下降。我国出口乌龙茶,80%销往日本,20%销往东亚、港、澳等地,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出口销路过于集中,易受进口国的制约,增加了贸易风险,一旦遇到问题,根本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拓展市场扭转出口下降局面
乌龙茶出口的突然下降,暴露出乌龙茶生产经营环节中出现的销售体制陈旧、产业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那么,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冯廷亻全会长进一步分析认为,首茶叶先应调整和完善对日经销制,不断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使对日出口得以稳定发展。25年来,中日乌龙茶贸易始终都是采用经销制。经销协议虽然对扩大日本乌龙茶消费、规范对日乌龙茶出口渠道和经营行为、坚定日方经营信心和维护中日乌龙茶贸易的稳定起到了中国茶积极作用,但随着贸易的发展,这种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茶叶出口经营权将全面放开、配额许可证管理也将取消,在这种形势下,对日经销制应根据实际做必要的调整和完善,毕竟,日本仍是福建乌龙茶出口的关键市场。
另外要建立茶叶生产基地,推动乌龙茶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提高乌龙茶产业化水平,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企业也要大力生产有机茶、无公害茶及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茶产品,以此来应对标准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从根本上解决茶原料来源的多渠道问题。
目前,福建乌龙茶主要以价廉物美的茶原料供应给茶饮料商,长期以来未形成自有品牌,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有实力的企业,尤其是茶饮料企业,应联合起来,组建集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为一体的乌龙茶企业集团,通过加大投入、发展壮大产业,加大品牌宣传、打响福建乌龙茶品牌等措施,来拓展贸易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经营之路。
乌龙茶产业要打“翻身仗”
根据《福建茶叶强省(2003—2015年)规划》,福建在调整茶叶布局的同时,还将调整产业结构,到2015年,全省茶叶营销额要达到260亿元,乌龙茶的比例也将从目前的43%提高到60%。为配合规划的实施,福建还通过缓征或免征茶叶特产税、加大对茶叶科技投入等途径,扶持茶产业尤其是乌龙茶产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福建省乌龙茶良种推广率已达98%以上,共有国家级良种8个,省级良种13个,并已筛选出20多个优质品种正在进一步评比、区试,同时还保留有200多份种质资源有待于深入开发、利用。另外,到2010年,福建还将淘汰现有生产茶园25%的老品种,换种新良种。
这一切都显示出,一场乌龙茶产业的“翻身仗”不久将在福建上演。
茶叶交易所茶叶送几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