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中国茶行业出路在何方

2021-03-04 12:14:03热度:137°C

北京马连道,给人蔫蔫的感觉!庄的冷冷清清以及茶商们对此无奈的言语,使笔者不禁要问:这是素有京城第一茶城的马连道吗?这是否也折射出中国茶行业的症结所在了呢?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园面积100万公顷位于世界第一,全国有19个省的1004个地县出产茶叶。茶区人口超过3亿,而饮茶的人口超过6亿,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2,茶农、茶工有数千万人。但是在国际茶市场出口份额中仅占6%,茶叶出口位于印度、斯里兰卡之后为世界第三。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生产大国与出口销售不成比例的呢?笔者认为,我国茶行业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从而降低了自身竞争的实力。生产方式和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茶产品不能批量生产并且成本较高。经营水平普遍不高,难以形成大的局面,如英国“立顿”那样经营茶产品的大企业,在目前的中国茶行业中是薄弱的甚至是缺乏的。最主要的是,中国茶行业的出口呈无序竞争的状态,大量的经营者不能统一步调与国际大企业相抗衡。

目前,中国的茶行业产销,大部分仍停留在以家族为主的小作坊式经营格局。小农经济的性质、家族投资的固守化、传统的茶叶产销模式,大大限定了茶行业自身的发展。茶文化与茶产销的严重脱节,使茶叶产销显得比较单薄,不能把茶叶内涵提升到更高的档次,以增加其附加值含量。在工业化大生产的今天,茶行业固守的家族产销体系必然濒临末路。如何运用外来资本使茶产业整合,成就行业一体化,以及茶商如何转变投资理念和产销模式,刺激茶行业的稳步发展,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茶商而言,要转变过去认为茶行业门槛低,只要几万或几十万资金就能开业。对专业人才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屑一顾的态度。

首先,必须重视茶专业人才,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家族产销意识,规模化生产。要不光有“名茶”,还要有“名牌”。

其次,培养茶专业人才,利用科台湾茶学的种植、烘焙技术,引进先进的设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茶产品朝优质、有机、特色、价廉的方向发展。

第三,提高对茶本身所包涵的文化底蕴的认识。要“为了卖茶而卖茶”(是指大概念的茶包括产品和文化),只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挂钩,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茶文化为茶叶本身所带来的巨大附加值利益。茶商应具备贩卖茶产品和推广、弘扬茶文化的双重性身份。

第四,吸收外来资本,形成较大规模的茶叶产销形态,整合成统一的组织可以代表茶行业的不同声音,进行统一的活茶商网动,集中优势推出品牌。扩大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但是在以上四个条件中有两个方面,恰恰是大部分茶商不愿意看到的!

一方面,茶商需要投资。但又不希望投资方过多地介入产销过程。即只要投资和有铺面,其他问题茶商一手包办。这样茶商与投资方之间就可能在管理、技术、货源、产销、质量等问题上出现分歧。说到底还是不能突破家族产销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在培训人才上,大部分的茶商持保守态度。一般认为茶行业不需要人才,只要脑筋灵活就行。再有就是茶行业人才的培养与介入,会分割茶叶市场固有的份额,使自己的“蛋糕”变小,甚至取代自己(即常说的做的人太多,是生意不好的原因)。

对于外来资本而言,投资茶行业商业利益巨大,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投资方的利益:

1、中国茶叶市场广阔,潜在资源有待大规模开发,投资前景看好。

2、茶叶品种丰富,名茶好茶众多,货源充足。如普洱、绿茶在东亚的推广就是很好的契机。

3、茶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能带来巨大的附加值利益。

4、茶叶连锁经营的商业利益巨大,而目前仅有北方的吴裕泰和张一元两个老字号,南方比较薄弱。

5、茶的副产品丰富多样,能够有效地利用茶资源,创造经济利益。如茶饮料、食品、日用品等的开发。

其次,投资方的弊端:

1、不了解茶叶市场,缺少茶本身的专业知识,合作中会出现诸多问题。如供货商以次充好。

2、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满足货源的通畅。如铁观音茶,一年收4次,而销售环节出现问题造成的季节货源积压,会使资金周转失控。

3、社会问题较多,包括原产地的保护、有机茶的认证等,需要国家出台有关的措施解决。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茶行业投资利益巨大商机无限,但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茶商自身应以积极的态度迎合世界发展的趋势。茶行业整合+外来资本注入=双赢!

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国产茶叶将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应只作为初级原料进行销售和买卖,企业应更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我国茶叶资源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使茶产品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总之,只有大资本+规模化+科学的管理与经营+茶文化,才等于高品质的中国茶的腾飞。

库尔札斯茶叶成都茶叶批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