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实践和思考
石台县现有茶园4200h﹐,年产茶叶2000t,产值4500万元。人均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农收入居全省第一。未做大做强茶产业,石台县位、县政府确定以“茶、竹、药、畜、菜”为主导产业的调农思路,把茶业作为本县特色农业的重中之重,并根据国内外台湾茶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提出“大生态牌茶文化、走绿色鹿”,充分利用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积极创建省级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2001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全县4200hm2茶园已总体通过无公害认证,2003年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一、实践与探索
1、成立组织、制定规划、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为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的指导,县政府成立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县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等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石台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划》、《石台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实施意见》,《石台县无公害茶叶生产与销售管理办法》;制定了在省技术监督局备案的《石台县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341722/015-2002)、《石台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范》(db341722/016-2002)两个地方标准。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2002年初,县政府下发了《石台县2002-2005年发展茶业生产实施意见》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确定在新建无公害高标准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低产茶园改造、无公害名优茶厂机械配套、茶树良种繁育及有机茶、无公害茶叶认证等方面每年安排扶贫、农法等涉农无偿资金100多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扶持。
3、狠抓“三高、三致”农药禁销禁用
县人大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农药降残工作的决议》,县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茶园农药禁残的通告》,县农为连续多年印发“致全县广大茶农一封公开信”。并通过电视、专栏、宣传车、会议、培训、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县人大决议和县政府通告,公布禁销禁用农药品种。县农委、工商、技监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与全县108个农资经营商签订农药经营责任书,从源头上切断剧毒、高毒、高残留、治病、致畸、致突变的“三高、三致”农药等有害农业投入品向我县的流入。
4、加强基地建设、夯实茶业基础
一是实行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正职每人联系一片无公害示范茶园,一个无公害茶叶加工企业,一个茶叶销售大户的“三个一工程”,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利用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扶持高效生态无性系茶园建设和低产茶园改造,近几年全县共切块100余万元资金,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200h﹐,改造低产茶园534与h﹐,大大改善了基地生产条件和环境条件;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农机部门利用各种形式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从原地、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测报点15个,灯光诱杀灭虫等物理和生物防治示范点10个,共推广生物农药20多个品种,物理及生物农药防治面积累计达1万h﹐次,有效的控制了茶社会病虫害发生蔓延;四是建立茶叶协会,基地属地乡镇大多成立了茶业协会或无公害茶叶监督管理组织,并制定章程或乡(村)规民约,建立专人监督或相互监督机制,确保茶农按标准组织生产。
5、强化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培育
县委、县政府鼓励和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能人”领办、联办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重点对天方茶业集团(全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0强)、县有机茶公司、红桃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新中有机茶有限公司及占大茶叶协会等具有带动能力的企业和中介组织在政策、项目、资金、服务商给与倾斜和支持。已安排近300万元资金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的形式用于企业技改和扩大规模,提高企业开发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公司+茶厂+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6、注重市场建设
一是明确主题建市场,改建了七里茶叶市场,解决了多年来茶业骑路交易的问题。同时加强市场管理,规范交易秩序;二是开辟“窗口”拓市场,通过培训经纪人等措施鼓励石台茶商外出设立窗口。天方茶叶及团已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建立办事处,地级以上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已初步形成一套较完整销售体系;散失举办展会活市场,在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大型茶叶经贸活动的同时,成功举办了三届“安徽·石台名优有机茶展示展销会”,在全县营造人人关心、大家思考、全民参与无公害茶叶产销工作的氛围;四是广告宣传占市场,通过电台、电视台和报刊广告,墙体广告,网上发布信息,全方位推介石台无公害茶叶,提高知名度。
二、经验与体会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关键
就我县来说,如果没有县人大关于农产品降残决议、县政府关于茶叶降残通告的发布,没有县级领导和乡镇党政正职的“三个一工程”是时,没有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我县也无法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氛围,无公害茶叶生产将无法启动。
2、宣传发动、茶农参与是基础
如果没有连续几年印发致全县茶农的公开信,没有广播、电视、专栏的宣传,没有广大茶农无公害生产意识的提高,并主动参与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很难想象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无公害茶叶生产经营的艰巨性。
3、依靠科技、强化服务是保证
如果没有茶树病虫害准确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没有生物农药的大力推广,没有无性系良种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普及,没有各类培训班、现场会、“手把手”电视科教片以及广大技术人员深入茶区的培训和指导,广大茶农将很难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范生产和操作。
4、龙头带动、茶业化经营是出路
如果没有天方茶叶集团、县有机茶公司、占大(南源)茶厂、红桃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等一批龙头企业以及220个小型无公害名优茶厂的加工、经营带动,仍然是千家万户提篮小卖上市场,
茶农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竞争力弱,我县茶业将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只会因效益下降而萎缩。
三、问题与差距
1、茶园基础比较薄弱,全县4200h﹐茶园中,老、稀、散、陡的低产低效茶园占三分之一强,使得全县茶叶平均单产、收入低于全国水平。
2、茶农的组织化程度低,全县尚有近万户茶农属分户生产经营,造成部分茶区难以按标准化实施生产加工,产品竞争力弱、且成本高,效益差。
3、内销无公害茶叶市场准入制度还没有形成,客观上造成茶农、茶厂、茶商在内销茶的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呈侥幸心理,动力不足。
4、茶叶农残及卫生检测程序复杂、且时间长、费用大,缺乏成熟的适合基层使用的速测设备和速测技术。
5、农业投入品特别是农药、化肥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无法对“三高、三致”农药开展禁销执法工作。
6、无公害茶叶生产组装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善系统,特别是茶树病虫草害的无茶叶蛋的危害怡源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