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和茶资本主义
不久前,邂逅一位麦肯锡顾问公司的前高层,他告诉我一个当年未曾实现的大计划。那就是大约十多年前,该公司曾向台湾财经当局提议,许多欧洲名牌商家对台湾的制造业能力非常欣赏,希望台湾发展成一个名牌的副中心。
而该公司的提议并没有被我方接受。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观点基本是美国式的,以产业的科技内涵所形成的产业垂直分工为主轴,对欧洲那种仍具有一定手工业烏龍茶性质,事实上则是以提高附加价值为主的名牌业,当然没看在眼里。那位麦肯锡的朋友懊恼的说,当年台湾错失了重要的机会。在这个名牌产业已随着全球化而市场倍增,LV已跻身全球十大企业的此刻,麦肯锡当年的建议未蒙采纳更令人惋惜。
近代有位澳洲女性经济社会学家琳达.薇丝(lindaweiss)在她论资本主义各种形态的著作《开创资本主义》里,就已有「大资本主义」(giantism)和「小资本主义」(smallcapitalism)之分,并为这种「小」而辩护。到了今天,大前研一也早已指出,像意大利的一千五百个乡镇,仍在靠着染布染丝、缝制皮鞋沙发、开酒庄浆坊、种植香料、手工枪械及金属业、制作家乡食物等,而过着很有格调的生活。高科技当然重要,但精致化后的传统工业甚至手工业,其重要性同样不容低估,精致手工业在提升小区和人的质量上,重要性可能更大过高科技产业。精致手工业除了产业面外,还具有整编社会的效果。
因此,台湾的经济思维早应改弦更张了。例如,观光产业早就应提升为策略产业,从根改变我们目前这种旺季就海削客人一顿,淡季就自怨自艾的特性。借着提升服务质量,变产业也改变自己。而在台湾社会早已传统深厚,而且业内已出现改烏龍茶变动力的茶产业,更应该成为关键产业,使台湾成为「茶名牌」的重心。台湾茶在清末曾一度扬眉全球。现在应该到了用新的方式恢复旧观的时候了。
所谓新的方式,指的是用新的科学方法,广搜全球茶种,建立茶的种子园和基因库,做为品种改良的基础;发展包括无农药栽培法在内的新栽培方式;更有系统的在制作、鉴定等方面设定标准;以及重新诠释茶经典、茶文化、茶神话等;开发更具有未来性的茶商业模式等。西方许多精致产业都有学术力在支持,台湾为甚么不能设立一所茶大学?
今明两天,台北正举行茶博览会,藉以显示台湾的茶水准和茶实力。在大家谈精致产业,谈文化产业的时刻,这种事情多少都能一定程度的振奋人心,但这还是不够的,但愿我们各级政府,能对许许多多非常传统的生活产业做一番总评估,并设定出新的发展策略,则不一样的台湾还是有可能的。
茶叶作坊茗山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