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阶层资金流向全追踪!
关注这个阶层,是因为这个阶层在中国财富版图中所占据的主流位置,以及所具有的代表性。关注这个阶层的财富,关注这个阶层的财富流向,是为了从一个更为典型的层面去解读中国经济的种种现象,以及趋势。
财富在怎样流动,财富的版图在怎样重构,制造财富的环境在怎样变化,了解这一切对于浸淫其中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在2005中国经济运行过半之后,我们对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绝大部分富豪在上半年的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试图通过这些数据寻找财富的主要流向,发现新的投资热点。
从分析结果中我们发现,尽管经历了宏观调控的重压和年初甚嚣尘上的泡沫论,房地产仍是富豪们投资的最大热点,宏调产生结果的只是这个行业的结构性调整,而并没有减缓其投资发展速度。所以泡沫与不泡沫,最终还要看这个增长速度是否有强大的需求来支撑,如果有需,就一定有市。
我们也注意到,在外资正竭尽各种可能涉足的中国金融领域,一些国内富豪悄然抽身的背影。这可能是因为诸如德隆事件的东窗事发,引发了企业家们对产融结合风险的关注,并开始重新考量产融结合的风险收益。我们希望,这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过程,在金融改革和市场开放的前提下,这样的退出是为了更好地进入。
百富资金流向解码
7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各项统计数据,虽然2005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宏观调控之下,但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增速依旧处于高位,而部分行业的经济效益则明显不如上年。
据国信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吴俊峰分析,由于宏观调控真正开始的时间是去年,因此就今年来看,影响力度已经放轻,主要影响的是上游原材料行业,对下游消费品市场则影响不大。而在整个宏观调控的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及发展状况必然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部分处于宏观调控重点范围内的企业,不得不放慢甚至停下投资的脚步,或转而把投资目光放在其他行业之上;有的企业由于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不得淡出其所在的行业;但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趁着调控的环境实现低成本快速扩张,反而加大了投资力度……
房地产、it、零售、能源等行业仍然是富豪们投资的热点,而钢铁、汽车等前几年出现过投资热潮的产业已鲜少有人问津。
房地产、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在这次抽样数据收集中占最大的比例茶商网——14%,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1-5月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也显示,1到5月,房地产行业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5136.17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6.6%。
在2004年下半年到2005年,国家采取了包括将房地产开发(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从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期间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等一系列调控措施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仍然在稳定增长。
吴俊峰表示,房地产投资增长是一个正常现象。国家对于房地产的调控采取的是有保有压的策略,调控只是为了防止部分城市因房价上涨过快而导致像90年代初的日本、印度尼西亚那样出现房价突然下跌,形成崩盘——因此,受政策打压的主要是高级住宅、别墅的开发;而但对于经济适用房的推出,国家绝对是采取鼓励态度的。
在政策引导下,从去年底到今年,大多数房地产商在减少豪宅开发同时,都加大了经济适用房推出的规模,因此,在整个社会的房地产投资方面,产生的只是结构性调整,并没有减缓其投资发展速度。
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强,以及对住宅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作为资产的观念逐步形成,更令2005年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持续旺盛。
零售(10%):投资稳定增长
零售业绝对是此轮宏观调控下依然活得滋润的行业典型,不但没有受政策拖累,而且受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拉动,一直保持平稳的增长。而今年1-5月,批发及零售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3%,增速较快。
吴俊峰认为,零售业被投资者看好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的购买力日益增强,需要更多的零售企业来支持整个市场,以及拉动消费增长,因此这两年内零售业都会是一个投资热点。
另外,去年年底,零售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已经陆续筹备进入国内零售市场,预计不久将出现一个外资零售巨头涌入的高峰。以争夺现有零售企业控制权、整合市场资源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产业竞争也达到了白炽化。以连锁经营为主线,在外资全面进入之前,迅速抢占大中城市市场的“圈地运动”,已成为众多大型零售企业的主要竞争战略。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不但黄光裕、周建和等零售巨头大力追加投资、跑马圈地,就连在房地产、电力等领域已游刃有余的荣智健,也欲通过收购沃尔玛华东公司的股权进军零售行业,分一杯羹。显然,在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下,一批强势的零售企业已组建成“巨无霸”式的超级流通企业集团,彼此的投资战线也将会一直不断扩展延伸。
能源(9%):瓶颈型产业投资受到鼓励
作为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的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业,不但没有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而且是政府鼓励投资的产业。
以电力为例,2004年是我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一年,电力缺口超过一千万千瓦。虽然2004年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电力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年,但受建设周期影响,今年上半年电力需求仍然吃紧。而作为理性投资者的民营企业,得到政府支持,而且长期看来比较紧缺的行业,正是他们热衷于投资的重点领域,再加上“煤电联动”政策的出台,煤价、电价都将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就无怪乎电力、煤炭行业的投资空前高涨了。
今年上半年,荣智健的中信泰富以及欧亚平的百仕达控股都不惜重本,分别在电源建设上追加了5亿及20多亿的投资。
另外,由于我国于去年提出了打破石油天然气行业一直以来的高度垄断状态的要求,为民企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再加上近年油气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国内民营企业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投资热情亦日益高涨。
it(7%):从制造转向“运营”
虽然it业投资的比例看上去并不低,但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在统计表格里出现的it业投资里,全部都是互联网、游戏等项目,并没有出现it制造业。实际上,在2005年上半年,it制造业与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表现截然相反。
吴俊峰表示,业内基本上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中国的it制造业已经没有投资价值。因为it制造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用的全是国外的技术,最后产生的利润大头也被外国企业捞走,明显地“替人作嫁衣裳”。而与互联网相关的it领域,创新和盈利的空间则比较大。再加上目前主流的电视、报纸和电台对民企的开放程度有限,因此互联网就成为了民企构筑传媒及娱乐op茶叶长毛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