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经营舟山独特算账法的启示
城市可以“经营”吗?城市应该怎样“经营”?记者最近在走访杭州和舟山两个城市时发现,这两个城市的决策者在面临房地产行业热潮和公共利益的矛盾时,都算了一笔独特的账,体现出一种全新的“经营城市”理念。
杭州:不图房产利益要谋城市“增值”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前不久正式对外开放。这个公园由市政府投资40亿元进行保护、开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近些年来房价飞涨,最高曾经拍到1800万元一亩。在该项目动工之前,西溪湿地原址已受到严重破坏。这块1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入驻不少房地产公司,一度被杭州人称为“房地产西进”浪潮。每一个项目都意味着巨大的财政收入和gdp数字。但市区政府不为利益所动,将这些项目一家家地劝说退出。
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讲,眼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湿地公园对杭州市来说真是“亏大了”。市政府负责人坦陈,该工程自立项起,就定位为“保护工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湿地是城市的“绿肺”,西溪湿地还有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是历史上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的名胜之地。
据市政府负责人说,按照40元门票价格,总投入40亿元肯定收不回来,连正常维护的费用也很难收回。既堵死了土地出让款项的来源,又无法通过公园开放来赚钱,杭州市搞这个项目是金钱的“纯消耗”吗?
西湖区委书记、西溪湿地管委会主任高乙梁告诉记者,杭州市算的不是眼前的小账,而是一笔放眼长远、放眼全局的大账。他说,从西溪湿地这块土地看,政府不仅失去了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本应获取的巨额收入,而且还投入了40亿元无法收回,但是从整个城市看,杭州拥有了全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这张金名片使整个城市的品位大大提升,整个杭州市都将因此而“增值”。这种“增值”将惠及子孙后代,远不止40亿元。
舟山:商业诚可贵大学高山茶更重要
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着这样一种建设思路:在郊外建新区,把高校搬迁过去,既能置换出市中心土地进行商业开发,还能带动新区的人气,也使高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达到“多赢”。
记者在舟山采访时发现,这个海岛城市也曾打算按照上述思路,将舟山最重要的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从市中心置换到新区去。但是,该市的决策层经过审慎考虑,最终让浙江海洋学院保留在原址,同时为满足学校扩张的需要,还在旁边新划出400亩土地,新校区完工启用后,学生人数已扩大到上万人。
若算眼前经济账,这显然是件赔本的买卖。目前,舟山市的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按照当时地价,老校区和新校区总共近800亩地,作商业开发起码值十几个亿。现在不仅放弃了这一大笔钱,而且,为建设新校区,财政还要再投入两亿多元。
舟山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算的是城市综合发展的长远经济账。舟山是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不断丰富海洋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竞争力。浙江海洋学院是浙江实施建设海洋大省战略的产学研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对舟山意义重大,其价值应不断凸显、强化。大学正是体现城市人文特色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属于城市的记忆,不能复制和再生。搬迁新区可以扩大、完善功能,但却可能消减大学以至城市的文化属性。
没有文化的城市不值钱
近些年来,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中国很多地区受到房地产业的巨大利益刺激,从南到北大台湾茶兴土木,“千城一面”的不良趋势日渐严重。在浙江的一些城市,前些年也曾犯过将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街区拆除,建设全新的欧式场所的错误。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指出,老建筑是城市的乡愁。城市的魅力来自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近年,长三角的杭州等城市已经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出台了对房龄50年以上的建筑物以及介于文物和普通住宅之间的“历史文化特色街区”的保护办法。力图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每个城市独特的人文魅力。
专家指出,一说“经营城市”,一些人就会只算眼前的经济账,而忽视城市文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等综合效益。这些看似与经济无关的“软实力”,实际却直接决定了经济效益的有和无,大和小。
御品香茶叶卖茶叶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