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龙井成为临安茶叶“新科状元”
日前,在西安举办的第五届浙江绿茶博览会上传来捷报,板桥乡上田茶叶专业合作社参展的“上田龙井茶”被组委会评为金奖。这是临安茶叶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上田龙井”走向市场的奠基石。
◆曾经被冷落的金元宝
茶叶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山核桃、笋干并称为临安“三宝”。后由于山核桃、竹笋产业的迅速崛起,经济转型导致茶叶出口受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等原因,临安茶叶产量逐年回落。
板桥乡地处浙北丘陵地带,500—800米的海拔最适宜茶叶生长。“全国好山建寺庙,临安好山种茶叶”,早期板桥乡周边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种着茶树,出产优质的茶叶,每到春季,茶农便会成群结队上山采茶,从采摘到烘焙,再到上市销售,板桥人逐渐走上了茶叶产业化道路。
然而由于市场行情的走低,临安茶叶产业发展遭遇“冷冻期”,一度进入长期的低迷状态。在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板桥茶农生产积极性受挫,大面积的茶园遭荒废,不少原本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农纷纷转行进入其他行业,这对原本就管理粗放的板桥茶叶发展是致命的。在板桥乡农业生产领域,茶叶所占的比重日益减少。
◆专业合作社催生龙井新希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茶叶生产的政策扶持。去年,市政府出台了《振兴临安茶叶产业五年行动计划》,通过全面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不断提升茶叶产业化水平,并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使茶叶总产值力争达到3亿元。随着“龙井茶”原产地保护措施的细化和茶叶制作工艺的进步,产于板桥乡的“上田龙井”作为钱塘龙井的组成部分,一时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9年,板桥乡上田村村民李水新放弃了蒸蒸日上的装潢事业,毅然回家乡办起了上田茶叶专业合作社,将“上田龙井”引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茶叶专家的指导下,李水新意识到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农民的分工分业明确。茶农按照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逐步实现种植、加工、营销的分工,每个环节都成为茶叶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车间”,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在建设种植基地时,李水新吸收了当地的5名生产大户,要求大户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管理茶园,将原本的茶山按照一定比例施肥、剪修,茶山逐渐回复到原本的郁郁葱葱。为保证产量,李水新在洪岭承包了300余亩茶园,与洪岭部分茶农签订供需合同,要求茶农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培育、采摘。今年虽受春季寒潮影响,但仍顺利出产6吨高档名优茶、7吨低档茶叶,出产茶叶最高售价突破每斤千元大关,初步估算获益200余万元,合作社的产值相当于原本整个板桥乡的茶叶总产值。
为扩大生产规模,李水新今年又新增了制茶设备28套(台),对于周边的60亩新茶园和110余亩荒废茶园,今年也将植入茶苗,充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
为扩宽销路,“上田龙井”在临安、余杭、杭州等地纷纷设立门市部和专营店,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龙井茶。“上田龙井”因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肯定,浙江省政府会议中心也将上田龙井作为会议用茶,上田龙井的行业知名度正以点到面的速度迅速走向全国。
◆“龙井”产业化路在何方?
虽然“上田龙井”以其独有的生长环境和加工品质被广大消费者认可,但是在整个行业发展中,仍未形成产业化经营,产地规模小、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不利因素制约着“上田龙井”的发展壮大。如何克服发展中的短板,李水新有他的想法。
李水新告诉记者,他计划在做强做大上田茶叶专业合作社后,致力于茶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他打算吸收於潜、昌化等地的茶农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制定严格的产业行业标准统一执行。在茶园培育上,推广适合生产“龙井”的茶叶品种,并结合农技专家的指导,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在采摘环节上,对入社茶农进行培训辅导,严格按照“上田龙井”的采收标准采收;在生产加工上,所有茶农生产的茶叶由合作社统一分拣、烘焙、包装,保证“上田龙井”在口味、干湿度、茶型等方面保持一致;在品牌管理上,所有出产的茶叶配以专门的商标,统一进行品牌运作,使得“上田龙井”走向全国,跨出国界;在销售上,李水新也将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统一销售。“上田龙井”还将在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包装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形成独立、系统的标准产业化经营模式。这对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增加茶农收入、吸收社会闲散劳动力都将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茶叶缸批发谷雨后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