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茶叶产业加紧“降残”多家企业通过国际认证
从8月1日起,欧盟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其中,茶叶农残受检项目从原来的193项增加至211项,茶叶内硫丹的限量由原来的30毫克/每千克改为0.01毫克/每千克,标准提高了3000倍。
对211项之外的农残项目则采用“默认标准”,其限量值为0.01毫克/每千克。
产茶量居全国第二位,种茶、饮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祖之地”美誉的湖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年种植茶叶0.5万多公顷,总产量近2000吨,去年的出口量近200吨(绝大部分出口欧盟)的衡阳市首当其冲。若不提高质量意识,消减农药残留,对于如此严厉和明显存在绿色壁垒的标准,衡阳市的茶叶产业丧失的将不仅仅是目前有限的国际市场,整个行业也将面临出路问题。为此,衡阳市质监系统从标准入手,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茶叶农残,使年产茶2000多吨的茶叶大市有效化解了“新门槛”带来的冲击。
为有效解决茶叶农残问题,衡阳市质量技监局通过认真调研发现,该市茶叶农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用药技术普及存在盲点,化学农药使用不当的现象在部分茶区依然存在;二是我国现行卫生标准与国际不接轨,国内茶叶中最高允许残留量(MRL)与国际一些发达国家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降低农残工作的难度。大部分茶叶虽符合国内要求,但其中部分不符合欧盟的要求,最为严重的是氰戊菊酯、扑虱灵、甲氰菊酯等超标。
为了有效地降低农残,应对绿色壁垒,衡阳市质监系统积极采取六项措施:一是配合农业部门指导茶农开展病虫优化防治的有效办法。近期南岳的云雾有机茶、常宁的塔山茶等茶叶基地又恢复和建立了茶树病虫测报站,定期发布病虫情报,提出优化防治建议,指导茶农科学合理用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搞好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他们与各级茶叶生产技术推广、植保等有关部门一道结合各自的业务工作,经常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普及合理安全用药知识,宣传农药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提高茶农安全、卫生意识,借助“农技110”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三是研究制订相关标准。衡阳市质量技监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与农业、畜牧等部门联合做了大量的药剂试验,筛选出一大批适用于茶园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制订了茶园合理用药技术规范。这些工作有效地规范了茶农用药,促进了农残的降低。四是开展有机茶工程建设。将有机茶的开发作为茶叶生产的热点之一。五是抓好产品原料入口关。一些上规模的出口企业或精制茶厂通过租赁、合资、合作等形式,在产区直接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生产和出口低农残茶。同时,对来自其他茶区的毛茶,采取必要的农残预检措施,若农残不合格就不收购,这一举措一方面保证了出口茶质量,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精制茶厂、初制茶厂、茶场等各个环节的联动,调动了各产区主动控制农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无公害茶的发展。六是开展执法大检查,抓好农药的源头控制。结合全省质监系统查农资保春耕,联合农业、畜牧等执法部门,不定期地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园农药和茶园农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起到了良好的威慑作用,确保了茶叶的安全生产。
由于措施得力,使得衡阳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茶叶基地中,南岳龙池茶场、南岳林场茶场等多家企业已顺利通过了欧盟和美国的国际认证;部分茶叶示范场的农药残留达标率达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