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安徽池州市有机茶产业发展研究

2021-03-03 14:54:46热度:190°C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有机的生产正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的。本文从有机茶的概念、特征、特色和有机茶对调整池州市茶叶产业结构、提高茶农收入、解决茶叶“农残”、扩大茶叶出口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及标准化的意义方面阐述了有机茶是池州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有机荣生产的内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茶》的定义:有机茶(OrganicTea)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在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不着色、不添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

  有机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不使用辐射技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及秸秆、牲畜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此外,还要求在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

  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是有机茶的特色。有机茶生产并不是简单地对最终产品有害成分含量和卫生指标进行测定,而是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在有机茶开发过程中,生产前由定点环境监测机构对有机茶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包括茶园和茶叶加工区域的大气、土壤、水源等),以保证产地环境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过程中要符合有机茶加工操作规程并由委托管理机构派检查员检查生产者是否按照有机茶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料购买、使用情况,以证明生产行为对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质量是有益的;产后由定点产品监测机构对最终产品进行监测,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有机茶质量标准。

  二、发展有机茶是池州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安徽省池州市是第一批国家生态示范区之一、第一批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之一、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16个试点地方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6个试点地区之一、中美联合社区可持续发展4个试点城市之一。多年来,池州市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大发展。目前,池州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上半年,池州市经济增长率达到8.4%,增幅居安徽省首位。

  池州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麓,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1度,有效积温4500~5100度,无霜期219~24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31小时,年降雨量1694.5毫米,气候宜人,植被良好,山区土壤有机质丰富,生态小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全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九华山、国家级原始森林牯牛降、美丽的升金湖位于池州市境内。

  茶叶是池州市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池州市是安徽省也是全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根据“安徽省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总体目标的要求,池州市的东至、石台两县是有机茶发展的重点产区。2003年全市茶叶产量5509.5吨,其中红茶1549吨,绿茶3960.5吨(名优茶1592吨);茶叶总产值10977万元。全市可采茶园面积14784公顷,分布在全市64个乡镇(39个为山区乡镇),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要求。符合有机茶生产要求的达3600公顷,产量达513吨,其中经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园为699公顷。另有1190.5公顷尚未达到有机茶认证标准,但通过努力近期可转换为有机茶园。全市各乡镇建立了规模不同的茶叶初制加工厂218个,茶叶机械3195台(套)。其中东至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全国重点茶树繁殖、示范、推广基地,是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定点企业。

  池州市正在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发展有机茶生产正是该市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市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历史,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其茶园大都分布在山区。目前,东至、石台和贵池三县(区)已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区)。

  贵池区2900公顷茶园中,优质茶园约1999公顷,符合有机茶技术标准的茶园约746.7公顷;有机茶加工厂8座,年生产有机绿茶15吨,产值200万元,利税70余万元。东至县7040公顷茶园中,良种茶园4333.3公顷,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000公顷,绿色食品茶园认定面积333.3公顷,有机茶园认定面积100公顷。石台县3480公顷茶园全部通过了有机和无公害的认证。青阳县和九华山尚有400公顷符合有机茶标准的茶园等待认证。这些对池州市有机茶的生产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机茶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运用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先进的茶叶加工与包装技术、生物技术,将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来培育和利用,并通过产品载体进入市场,实现环境资本内部化和产品质量的安全化。发展有机茶,符合国家生态经济建设的要求,符合池州市的市情和实际需要,有利于池州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茶叶质量和竞争力,对促进池州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有机茶是调整池州市茶业产业结构、提高茶农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大宗茶叶的生产效益不高,特别是交通不便、经济实力较低、信息闭塞的山区更是如此。池州市所辖的一区(贵池区)、三县(东至、石台、青阳)、一处(九华山管理委员会)也都属于山区,自然条件优越,但交通和经济实力还比较落后,影响了茶叶的发展。池州市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茶园老化、稀疏、产量低、效益差,特别是传统茶叶产品的饱和,加上茶叶进口国的“绿色壁垒”,使得池州市的茶叶尤其是红茶(传统的出口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使得一些地方曾出现茶园抛荒现象。因此,开发有机茶、名优茶,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十分重要。多年来有机茶和名优茶一直产销两旺,特别是我国加入WT0后更是如此,所以不少当地茶叶大户和企业踊跃承包开发,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或直接投资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使当地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茶农、集体和当地政府都受益。据国家有机茶认证机构的相关报导,通过对获得有机茶认证的1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90%以上的企业在开发有机茶以后市场扩大,产品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有的提高幅度还比较大。2000年安徽省茶叶公司、安徽省贵池茶厂与石台县丁香镇红桃村三家共同组织了“九华(红桃)有机茶合作社”,并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茶发展中心(OFDC)的审定认证;2001年6月获得瑞士生态研究所颁发的有机茶转换证书与标志,取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该合作社有标准有机茶园142.3公顷,大大改善了当地的茶叶生产及产品结构。由于发展有机茶,仅此一项使当有点甜的茶叶烘青茶叶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16182753 27531956 19565461 54614248 42485148 51482790 27901872 18721890 18905021 50212302 2302532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85434) and MATCH(title) AGAINST('16182753 27531956 19565461 54614248 42485148 51482790 27901872 18721890 18905021 50212302 2302532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