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云南普洱茶原产地大调查——勐海篇

2021-03-03 14:49:43热度:162°C

勐海:"普洱茶"崛起的"秘密武器"

曾勇厂长:一次午餐改变勐海业命运

89日,现任勐海永明茶厂厂长曾勇,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曾勇是原省茶科所"分流"的职工,分流后每月领250元的生活费。

这位从1985年就开始涉茶的中专毕业生,于200011月在勐海县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当时,由于不允许私营企业进入茶叶精加工领域,曾勇的茶厂和另外四家实力较强的企业,只能从事普洱茶的初加工--生产晒青毛茶。大家当时很不服气,觉得长此下去,勐海只能靠卖原料为生,个人赚不了多少钱,国家也收不了多少税。

2003年,勐海县召开"工商个体户表彰大会"。中午吃饭时,曾勇鼓起勇气走到时任县委书记身边,不满地说:"曹书记,我们勐海茶叶的私营企业,全都戴了顶"加工厂"的帽子,能不能让我们去掉"加工"两字,做一些普洱茶的精加工?"曹书记听完,立刻把在场的工商局局长叫过来,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你明天把他们厂的名字改过来,不要再有"加工"二字,我们应该鼓励私营企业进入勐海的茶叶精加工!"

第二天,曾勇等人的茶厂全部改名。不久,勐海县委县政府发文,鼓励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普洱茶的精加工领域。此举一出,勐海普洱茶精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增到71家,这些精制厂(不含名气最大的勐海茶厂)年产普洱茶量最小的不少于20吨,一般在300-400吨之间。迅速崛起的精制厂,使勐海县精制厂总数接近于不少市?州的总数,制普洱茶总量几乎占了全省普洱茶总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成了名符其实的全国普洱茶"生产加工第一大县"

其实,了解西双版纳普洱茶历史的人,绝不会轻视勐海极为重要的"普洱茶江湖地位"

如果说倚邦?易武曾是江内(澜沧江以东)古六大茶山的中心,那勐海就一直是江外(澜沧江以西)新六大茶山的中心。"江外"茶山种茶历史不如"江内"六大茶山悠久,但其发展的步伐却远比"江内"快得多--因为"江内"即使在鼎盛之时,入山作茶者只知一代接一代地开设手工作坊加工茶叶,谁也没有想过开办茶厂,以此扩大生产规模;"江外"在茶庄兴起之时,却能敏锐地抓住机遇,开垦新式茶园,创办茶厂取代手工作坊,并率先使用机械化手段进行茶叶生产

20世纪90年代,古镇易武的商人抓住了台商进入的良机,重铸了"易武普洱茶品牌";而具有经商传统的勐海人,更以极大的胆略,冲破计划经济时代的束缚,果断决策,鼓励私人精加工厂,使普洱茶精加工企业在勐海全面开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版纳普洱茶时代"

"我为勐海自豪。过去,勐海的茶叶以卖原料为主;现在,勐海成了普洱茶成品的精加工基地,茶叶原料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勐海。过去我们向其他州市,甚至是向广西卖茶叶原料,钱都被别人赚走了,我们在别人面前像"孙子";现在,我们收购原料制成产品,而且产品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我们赚钱了,不再像"孙子",而是变成了"爷爷"--普洱茶让勐海人变成了"爷爷"!"曾勇一边泡着自己制作的普洱茶,一边自豪地说。

地税局长:

海内外都喜欢"勐海口味"

"在计划经济时代,茶产业不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勐海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茶叶的原料大县。到2002年,全县只有3家普洱茶精制企业。2003年,勐海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100家普洱茶精加工企业,勐海县的茶产业才得到飞跃发展。仅两年多时间,普洱茶精加工企业就增加了30多倍。县委?县政府发展普洱茶产业的举措无疑是强大的"催化剂",但真正在背后起作用的还是市场。在商品经济时代,市场说了算,行政的"作为"只有顺应市场规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政行为,才能推动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勐海普洱茶市场的特点是什么?是普洱茶的"勐海口味",广东人喜欢喝勐海的普洱茶,国内和海外都喜欢勐海的普洱茶口味,这就是市场,消费市场。如果在消费市场已经培育起来的时候,我们还在卖普洱茶的原料而不大量生产成品,那我们就会违背市场规律,就会吃大亏,卖原料不利于茶农的大面积增收,而且在取消农特税后,税务部门几乎无税可收。可办精加工厂生产成品就不同了,我们既可收地税(所得税等),又可收国税(增值税等)。而且,加工增多导致原料上涨,百姓得利。工厂和茶商在精加工和销售环节赚到更多的钱,企业喜欢;税务部门依法征税,避免税收外流,地方财政实力增加,政府高兴。一个健康的普洱茶产业就应该这样,在多赢的氛围中实现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810日上午,勐海县地税局长吴维全侃侃而谈。

"目前,勐海茶厂还在享受改制的税收优惠。即便如此,我们的税收形势也非常乐观,今年有望达到600万元。"吴局长说,过去,税务部门为了征收茶叶原料外流的税款,曾熬更受夜在各地设卡堵收。如今,茶产业发展了,税收也多起来。

吴局长相信,普洱茶产业既是勐海的传统产业,又是朝阳产业,因为现代生活增加了人们对普洱茶的需求,传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大自然思赐的气候条件,铸造了勐海普洱茶的优质品牌。这一切,左右着市场,也决定了勐海普洱茶的辉煌现实和未来。

茶叶办主任:

特殊条件培育"普洱茶都"

现年64岁的勐海县茶叶办主任曾云荣,被版纳茶人尊称为普洱茶的"曾氏老茶树"。他说话语速极快,能在一小时内向你讲述西双版纳两千多年的茶叶史,并能在不翻阅任何资料的前提下,准确地向你报出勐海县解放后茶叶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对数据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这位生于澜沧县的拉祜族茶叶专家?云南省劳模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认为:勐海普洱茶今天的辉煌,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和汗水。

"1986年,两委(国家计委和经委)三部(农业部?农垦部?外贸部)决定在云南8个县建茶叶出口基地,勐海是其中之一。国家投资对低产茶园进行了改造,每改造一万亩补偿人民币100万元,另有20万元的品种改良费。到1990年改造结束,每亩单产由改造前的12.2市斤,提高到1990年的138.96市斤;总产量也由1986年的44644担,提高到1990年的8.6万担。"曾主任介绍:勐海县委?县政府见改造茶园的成效显著,便制定了"101"基本产业计划,提出对10万亩("10")茶园进行改造,每亩单产100市斤("1")的要求。到2000年,共完成106420亩,超计划642亩,且当年产量达到16.2万担。到2005年,总产量达193700担,勐海县由原来排序在凤庆?昌宁之后第三产茶县,变成云南省名符其实的第一产茶大县。

"勐海普洱茶能有今天的辉煌,还得益于老天的恩赐"。这位64岁的"老茶树"以惊人的记忆讲述着:"这里日降露水0.02毫米,每年有182天降露水,加上海拔高度1000米至1800米,大小坝子18个,属于高山丘陵地带,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还有大部分是砖红壤,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内含物质的积累。此外,勐海大叶种茶品种丰富:据初步统计,勐海群种大叶种有22个,省茶科所有又在此培育了"云抗系列19"?"佛香系列24";目前省茶科所有1002份茶种材料,其中800多份可以用于选育?培育各类优良品种。"曾主任放连珠炮似地继续"数家珍":悠久的制茶历史,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老技术员,他们熟知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快速发展的茶产业,使勐海已拥有559个初制所,71个精制厂,其中年产上5000吨的精制厂两家,上千吨的5家,上百吨的100家,这些都为勐海县将普洱茶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创造了条件。还有,我们有18万茶农为这些企业提供茶原料,企业发展又让茶农得利。"毫无疑问,勐海必定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真正的"普洱茶都"!"

"对不起,我还有事要办。"这位"老茶树"说话毫不拖泥带水,他站起身来,迅速走出了景洪市农业培训中心的405室。

敬请关注《云南普洱茶云产地大调查——易武篇》

汉阳茶叶市场黄金螺茶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