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打造中国北方茶叶中心
中国茶网资讯:“小茶叶大产业、小茶叶大民生、小茶叶大文章”。4月2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信阳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茶产业企业代表进行座谈时的评价,让全省茶农倍感振奋。昨天,记者从省政府获悉了另外一个让全省茶农欣喜的信息: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未来10年,我省将投资近百亿发展茶产业,把河南建成中国北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让每户茶农每年增收3.6万元。 □东方今报记者 王秋欣
小茶叶大产业:河南将打造北方茶叶生产加工中心
4月28日下午,卢展工在信阳与参加信阳第十九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1中国(信阳)国际茶叶博览会的全国各地著名茶产业企业代表座谈。
卢展工说,在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茶的重要性。小茶叶大产业。从种茶、采茶、制茶、卖茶,茶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还能带动茶具生产、包装机械、包装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创造了社会财富。
据统计,2010年我省茶叶总产量4.2万吨,居全国第11位,茶叶总产值81亿元。其中,“信阳红”、“桐柏红”产量达100万千克以上。刚刚出台的规划更是描绘出了一个大蓝图,未来10年,我省将大力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前景广阔、有特色的茶叶产品,重点发展适合我省乡村居民和中低收入居民的茶叶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将把郑州、信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交易批发、信息发布中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叶流通集散地、茶树“南茶北移”驯化基地和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中国北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
小茶叶大民生:2020年,让每户茶农每年增收3.6万元
卢展工还表示,小茶叶大民生。茶是农民增收的渠道,是社会和谐的“饮料”。种茶使群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特别是信阳红的开发,结束了河南不产红茶的历史,使茶农的增收渠道由绿茶生产一条渠道拓宽为绿茶和红茶生产两条渠道。
在我省未来十年的茶产业发展规划中,已经把“让茶农增收”摆在了最突出的位置。根据投资概算,我省未来十年用于发展茶产业的初步估算总投资 98.6亿元,其中:2011~2015年投资 50.35亿元,2016~2020年投资48.25亿元。
根据预测,到202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300万亩,较2010年增加2倍多,按实际采摘面积260万亩计算,全省茶产业总产值将由2010年的81亿元增加到234亿元。扣除50%的生产成本,全省年茶产业纯收入将由2010年的40.5亿元增加到117亿元。
通过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我省茶农数量将由2010年的25万多户增加到75万户左右,按照每户种植4亩茶园计算,户均每年增加收入3.6万元以上,对增加农民收入作用重大。
小茶叶大文章:让“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红”走向世界
卢展工说,小茶叶大文章。发展茶产业是一篇大文章,大有可为。信阳在发展茶产业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当前正在抓紧建设国际茶城,努力把信阳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制作、培训、交流、交易中心。
按照我省气候、土壤条件、资源优势及茶产业现状,全省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已经敲定为“三带三区二网一线”。“三带”,即茶叶生产加工核心带、茶叶生产加工开发带和茶叶生产加工辐射带,涉及7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
2011~2020年,将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大力发展“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玉叶”、“桐柏红”等名优茶,打造茶产业集聚区,力争到2015年茶园面积发展到180万亩,到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60万亩。
打造精品方面,将加大对“信阳毛尖”等公用品牌的保护力度,实行公用茶叶品牌市场准入制,加强知名商标管理。鼓励支持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河南著名商标等,力争打造4~6个国内知名品牌、10~15个省内知名品牌。
支持开展茶产业示范县建设,创新机制,强化支持,着力打造1~2个全国茶产业品牌县,探索特色农业引领经济发展的路子。
结构调整方面,坚持春茶、夏秋茶并重原则,着力开发夏秋茶,到2020年夏秋茶产量比重提高至40%以上。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重点支持五云、文新、卢氏、灵山、桐柏茶种场等茶叶龙头企业开发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药品、茶保健品、茶饮料、茶多酚等。
在茶文化与茶旅游开发工程方面,将会依托我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整理、开发信阳毛尖茶、洛阳唐茶、开封宋茶、南阳孔明茶、济源卢仝家茶、少林禅茶等传统茶文化,不断提升中原茶文化的影响力。
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坚持立足本省、拓展中西部和北部省份市场及巩固欧洲、开发非洲和北美洲市场的原则,积极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打造出口品牌,支持建立茶产品出口质量可追溯体系,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让“河南茶”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茶叶振动筛湖北茶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