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茶资讯> 正文

临安茶产业复兴之路的取舍之道

2021-03-03 13:45:37热度:178°C

中国茶网浙江站讯:从本世纪初的打造“亿元产业”旗舰,到2009年的振兴茶叶五年行动计划,再到目前正在制定的“十二五”农业产业规划,我市叶产业复兴之路一路走来有阳光更多风雨。纵观近年来我市茶叶发展,有“得”有“舍”。“得”“舍”之间,折射的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局所需,也是一二次产业发展博弈中微妙的对抗与平衡。

“老三宝”地位倒转

茶叶、笋干、山核桃,早年“临安老三宝”的排位座次绝不是无章可循,而是按产量、产值、“江湖地位”等“综合水平”来确定的。1982年之前,我市竹笋产业统计中几乎没有有关雷笋、毛笋等菜竹鲜笋的记载,所谓的笋干,其实暗指整个竹笋产业。如果按此计算,再对比今昔几项数据,则三大产业中茶叶的座次将排到末位无疑。

截至去年,我市名优茶产值不到1.7亿元,总产值约为2亿元。而山核桃总产值已超过16亿元,竹笋产业总产值更是独占鳌头,三次产业合计产值已达29亿元。

而往前追溯,作为我市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产业之一的茶叶,其辉煌历史完全当得起“老三宝”的头把交椅。

天目青顶茶,早年统称天目云雾茶,其中以出产在东坑村的为上品,故称东坑茶。目前能够找到关于天目青顶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陆羽《茶经》“八之出”中原文注解:“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历代文人骚客多有吟诵,较为著名的为唐代诗僧释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一诗:“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诗中对天目山茶采摘、焙制、烹煮、品饮亦作了详细描述,并称之为“上品”。明代天目青顶被列为贡品;1910年,在南洋茶叶博览会上荣获特等金质奖章;1929年在首次西湖博览会上荣获优等奖(银奖)。至上世纪80年代,我市茶叶产业达到一个历史高峰,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三、浙江第二,“浙江省十大名茶”的奖牌我市农业部门也曾举到手酸。

然而,此后由于种种因素,我市茶叶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比重逐步下降,在与竹笋、山核桃两大产业的抗衡和对比中,茶叶更是呈现“王小二过年”之势。

如何为茶叶“正名”,成为业内人士颇为关注的话题。换言之,茶叶产业重铸辉煌是否还有可能,是一个需要破解的谜。

产业内省和外观

不过,假如把眼光再放长远一些,则茶叶产业发展的大好春天或许就要来临。仅以“老三宝”而论,竹笋和山核桃两大产业发展几乎面临同样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隐性和显性问题:土地改良、品种退化、水土保持。即便是放眼我市整个大农业产业,竹笋和山核桃两大产业产值已连续多年、并毫无疑问将持续若干年稳居各大产业前两位,这就更加显得解决此类问题的紧迫性。

而茶叶则具有竹笋和山核桃目前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既能保持水土,缓解碳排放压力,又因大部分种植山上,对本就深受土地“瓶颈”制约困扰的地方来说较少隐忧。更何况,面对世界潮流所指、人心所向的减排和环保诉求,茶叶产业有理由追求更高的地位,或者准确点说,讨回属于自己的江湖地位。

在我市各茶叶产出镇(街)中,茶叶发展成就瞩目的太湖源镇或许是较早看到这种变化的镇。调整结构,逐步推广茶叶种植面积、打响东坑茶品牌,成为该镇近年农业产业发展中常见的关键词。作为全市第一大竹笋产业大镇,太湖源镇党委、政府认为,对子孙负责,也许比单纯的一些好看的数据更要紧。今年以来,该镇以各种形式支持天目青顶走出临安所做的品牌推广方面的努力已让人刮目相看,仅中央电视台7套节目已连续两次介绍东坑有机茶。

以太湖源、青山湖、龙岗、湍口、板桥等茶叶主要产区镇街为代表,我市茶叶品种也已由天目青顶一统天下,发展到以天目青顶为主,同时兼顾龙井、白茶红茶乌龙茶。郎利方、李水新、贺苗德、唐妙火、李红玉等一批种植和炒茶能手呈现八仙过海之势,何欣舞、李军等一批后起之秀引领的山妹子、大洋品牌将包装销售做的风生水起,全市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建设有所起色,临安茶叶知名度提升,市场销售范围、对象显著扩展。今年全市中高档名优茶已基本售罄,最高售价达4000元/公斤,市场均价在1000元/公斤以上,大宗茶产销形势与去年基本持平。

据市农业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市茶叶茶园总面积已达6.3万亩,其中投产面积4.25万亩。今年全市春茶呈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全市春茶产量1327吨,产值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45.3%。其中名优茶产量486.5吨,同比增12.9%;名优茶产值1.83亿元,同比增43.8%。

如果再把目光放到全世界,则绿茶发展的机遇也许大得超出想象。目前全世界茶饮中,绿茶占据市场比例不到20%,红茶超过75%。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绿茶占所有茶种类产量80%以上。由于推介不利等各种原因,中国绿茶在全世界的潜在市场相当巨大,临安茶叶面临的机遇不言而喻。

产业振兴道路阻且长

在各种产业结构调整中,产值优势不明显的茶叶,必将受到其他兄弟行业“围剿”。这种情形并非我市独有,在全国许多茶叶产区屡见不鲜。此外,城市排放、废弃、地下水污染等导致的土质退化也使得一些名茶不再让行家趋之若鹜。

仅中国十大绿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而论,因为产区过于靠近杭州主城区,其品质持续保优受到严峻挑战。加上狮峰龙井等极品茶叶大部分进入礼品的单向通道,市场上极难寻觅得到。因而,一些名气不那么大、但属于原产地性质的野生茶颇受时下茶叶界青睐,更何况好茶不问出处。这些都给临安茶叶产业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太湖源镇东坑村炒茶能手、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郎利方就告诉记者,他每年制作的谷雨茶,大部分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有些为茶楼吸纳,有些为老顾客所订购,“做的量不大,但每年递增,销路根本不愁,今年的名茶早就卖完了,现在只剩下数量不多的大宗茶。”即便是大宗茶,因为炒制技术超群,郎利方的茶叶也是香饽饽,大部分购买者都是口口相传的回头客。

“临安茶叶,无论是青顶还是龙井,内质不在西湖龙井之下,”从事茶叶种植技术辅导近30年的茶叶干部程永祥说,我市大部分镇街都有茶叶基地,尤其是东部的板桥、太湖源、高虹,中部的於潜、乐平,西部的岛石、湍口、龙岗等镇山区,海拔都在600米到1000米,含水分高,日照足,立地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虽然上市时间较外地要晚,但茶叶吸收养分更充足,更好地保证了茶叶品质。”

程永祥是老茶叶干部,对发展茶叶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他不主张大力推广种植新品种。“去年春茶产量减少,就是因为年初受冻的大部分为上市早的乌牛早、龙井43,茶叶各有时节,早的未必是好的。”程永祥认为,发展名茶是茶叶产业重铸辉煌的必由之路,而茶叶品种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当然,从种植、管理、采摘、制作都不能马虎,具体到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杀青、摊放、揉捻、烘干、炒制、包装、保存,每个步骤都决定了茶叶的品质。”

根据程永祥的描述,我市品质最好的茶树都是早年种植的老茶树、群茶种,东坑村山上仍有数以千亩计的野生茶,天目山等深山老林也藏有无数野生茶树种,这些都是有待挖掘的无价之宝。

论到我市天目青顶茶的外形和品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鲁成银曾经给予高度评介后也建言,要注重外形可辨识度、尽快建立可以参照制作的统一标准,此外,全国范围打响天目青顶品牌仍需时日。

当然,今年开始启用的天目青顶证明商标,也将给我市茶叶品牌建设助一臂之力。

淘宝上的茶叶怎么样酒后能喝茶叶茶吗

相关文章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MATCH(title) AGAINST('33571618 16181872 18721890 18905021 50212420 24204843 48435414 54143423 34232136 21364001 40014165' IN BOOLEAN MODE) as jhc from ***_enewssearchall where (id<>282474) and MATCH(title) AGAINST('33571618 16181872 18721890 18905021 50212420 24204843 48435414 54143423 34232136 21364001 40014165' IN BOOLEAN MODE) order by jhc desc,infotime desc limit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