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围绕茶产业做大做强茶经济
中国茶网资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经典绿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当地围绕茶产业做大做强茶经济,大力引导以现代加工方式进行茶叶生产经营管理。充足的电力,是茶农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
2月6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旁,山岚笼罩,蒙蒙细雨如烟如丝。
早上7时30分,蟹青色的天空微亮,金寨县供电公司员工已经聚集在山下清点当天施工需要的工器具了。
7时35分,工作负责人袁兴家开始点名并交代工作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今天,他们要完成10千伏响洪甸05线新建工程48~51号杆的金瓷具组装、电杆转运和导线展放工作。
汪增来带领第一组人员负责组装金瓷具。这几基电杆都在山顶上,背上工器具和配件,七八个人敏捷地朝山上攀去,很快消失在茂密的灌木丛中。
解俊峰带领第二小组进行电杆转运。这一基电杆有1.5吨重,十来个汉子一块儿抬,每人负担100多斤的重量,若是走平地还行,可是要抬上山……负责指挥的黄开春看了看眼前近60度的陡坡,潮湿的山岩,眉间多了一些阴霾。记者问道,这么陡峭的山,用人力怎么抬得上去啊?黄开春说,这些都是荒山,没有路,没办法用机械运输,只能肩扛手拉了。
戴上手套,绑紧鞋带,在腰上系好绳子,大家在电杆前各自站好了位置。李长青和张宝平打头,只听见黄开春喊:“一二三起!”大伙儿深吸了一口气,电杆摇摇晃晃地被抬了起来。
队伍的每一步都行进得极其艰难。由于下雨,山上的干草和泥土变得异常湿滑,一脚踩下去没个着力点。山势陡峭,往上走一步,大伙儿都要费老大力气才能阻止自己不往下滑,泥地上留下一个个深陷的脚印。记者虽然是轻装上阵,却也在湿滑的山坡上连连摔了好几个跟头。
“走!稳住!走!所有人放低重心,踩稳了再迈腿!”黄开春一边大声喊着口号,一边爬上岩石观察前方最好走的路。
8时15分,队伍里已经响起了沉重的喘气声,电杆不过才往山上挪了10来米。李长青一脚踩上一颗松动的石头,一个趔趄摔倒了。肩上陡然一沉,整个队伍顿时都往下滑了一步,每个人都紧咬着牙拼命稳固自己的身体。“千万别撒手!”黄开春赶紧跑过来扶住老李,“小郭顶上!”年轻的小伙子郭福金从队尾跑上来,顶替李长青打头扛起杆子。
看着大伙儿胀得通红的脸,黄开春决定原地休息一下。“慢慢放,别让杆子滑下去了。”小心翼翼地在山坡上放下电杆,大伙儿扶着腰大口喘气,“就听见俺的心跳声咚咚的!”郭福金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解下水壶灌了一大口水。
因为要用力踩稳,每个人的解放鞋都糊上了厚厚的黄泥。“得把泥都刮掉,要不一会儿走起来就更滑了。”老李找了一把干草,默默地刮掉鞋底的泥。吃了好些苦头,记者也跟着他这样做起来。
“兄弟们,开工吧!前面的山还陡着呢!”力气恢复了些,黄开春拍拍手,大伙儿各归各位,准备再次抬杆。
8时28分,第一组人员爬到了山顶,准备上杆作业。动作快的黄开宏已经站在51号杆上开始安装金瓷具,胡信安也准备上杆,和他一起组装横担。袁兴家的头发上都是雨珠,他站在杆下大声喊:“上面滑不滑,一定把牢了啊!”仰着脖子看了会儿,他又让黄开宏再多绑两道绳子。袁兴家解释说,这种小雨天尤其要注意防滑,赶工期固然要紧,安全和质量更是要紧。
山的那一边就是齐山村和响洪甸村。朦胧雨丝中,山上杏花摇曳,山下炊烟袅袅,满山茶树青翠欲滴。这两个村都是产好茶的地方,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加之政府正在大力开发附近红石谷风景区,许多村民家里依托茶园兴办农家乐,买了大量电器,这两年的用电量大幅攀升。
袁兴家告诉记者,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清明节,正是出茶的黄金时节,每户每天都有好几台烘干机、揉茶机、振动理条机在轰隆作响,用电量要翻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原来两村是由10千伏齐山03线供电,这是条老线路了,已经运行了近40年,线路供电半径长,电压质量低。电不够,谁家的机器都跑不畅快。“村民拉着我们说,村支书也拉着我们说,他们就盼着电网能赶紧改造升级。”袁兴家介绍说,新线路全长6.2千米,使用了120号绝缘导线,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建起来以后就能完全解决两个村2000多户人家近7000人的用电质量问题。“我们这段时间加班加点地立杆放线,就是想赶在采茶季来临之前赶紧让线路通电,解决村民们最要紧的难题。”
上午10时,负责抬杆的第一小组已经到了半山腰上,喊了两个多小时的号子,黄开春的嗓子有些哑了,大伙儿都出了一身大汗。等他们把电杆转运至指定地点后,还得进行导线展放工作。昨天干完活儿已经是晚上7点多,今天收工恐怕要更晚些。
“我们这里争一分钟,老百姓就能多出一斤好茶。”员工们大多是当地人,对乡亲们急迫盼电的心情尤为理解。“为了咱茶乡,大家再加把劲!”
春雨淅沥,红色的国家电网安全帽在这一片葱茏中愈发鲜艳。
贵州茶叶价格茶叶有颗粒